【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包含十九大内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五位一体”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多元复合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加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经济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态文明的前提和基础,其核心是激发群众的创造性、发展生产力,为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生活基础;政治建设就是继续推进并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国家,给每个人的发展创造平等的地位、均等的机会;文化建设就是用先进的价值观武装国民,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营造了丰富多彩的新生活;社会建设就是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生态建设就是提供幸福、健康、宜人的生活环境。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五位一体”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这一战略布局,是科学发展的总体布局,有原则要求,有政策安排,有举措方法,更加清晰地指明了中国绿色发展、绿色跨越的道路,为中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提供了重要指导。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执政党的总体布局战略,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历史性进步,我们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特殊意义和作用机制。第一,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第二,高科技支撑的发展。第三,主体功能区的建设。第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我们要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①作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②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第2页③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④探索环境保护新路。⑤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依靠,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重大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国应着眼于理念方向,着力于基础性框架,明确提出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八个方面的制度体系,必将为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打牢制度桩基,夯实体制基础。思想理念: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我们要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观念。十九大:①推进绿色发展。②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③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④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于2018年4月8日至11日在海南省博鳌镇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六大内容主题:海南旅游岛;新零售;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希望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一)四个面向面向未来,我们要对话协商、共担责任,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理念,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面向未来,我们要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坚持走开放融通、互利共赢之路,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同打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第3页面向未来,我们要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加强双边和多边框架内文化、推动文明互鉴,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纽带。面向未来,我们要敬畏自然、珍爱地球,树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希望发达国家对正常合理的高技术产品贸易停止人为设限,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面向未来,我们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努力实现持久和平。(二)扩大开放第一,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是金融业方面,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第二,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就像空气,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加强同国际经贸规则对接,增强透明度,强化产权保护,坚持依法办事,鼓励竞争、反对垄断。(2018.3.组建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第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第四,主动扩大进口。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一号文件按照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2018年至2022年这5年间,既要在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又要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于乡村。一、乡村振兴发展的具体要求(1)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2)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3)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4)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5)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6)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第4页(7)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8)立施村振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9)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关乎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增进农民福祉,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二、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三、基本原则(1)坚持党管农村工作。(2)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3)坚持农民主体地位。(4)坚持乡村全面振兴。(5)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第5页(6)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7)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统筹城乡发展空间;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分类推进乡村发展;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①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健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机制,夯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础性工作。②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实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行动方案。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立健全缓解相对贫困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④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重要意义1、乡村振兴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2、乡村振兴是建设现代化的必然要求3、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乡村发展新动力4、乡村振兴明确了乡村发展的新任务乡村振兴战略(2018-2022)(一)乡村振兴三步走(1)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2)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3)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二)重要表述1、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3、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4、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3、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4、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主攻方向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7、农业经营者队伍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8、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9、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第6页10、特别法人: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制: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12、义务教育发展机制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13、人力资源开发机制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14、多元投入格局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15、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16、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17、宅基地的“三权分置”: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重要建设1、高标准建设国家南繁育种基地。(海南省南繁基地)2、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3、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4、建立产学研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5、华北地区:扩大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范围。6、东北地区: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力度。(四)通用型考点1、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2、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3、三权分置: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4、河长制:由中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5、湖长制:将理顺管理关系和管理的体制,是“河长制”基础上及时和必要的补充。6、三北防护林:西北、华北、东北。7、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8、雪亮工程建设:“雪亮工程是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9、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1)藏粮于地是指在粮食供过于求时,采取轮作休耕使一部分土地来减少粮食生产数量,粮食紧缺时又将这些土地迅速用于生产粮食,通过耕地的增减来维持粮食供求的大体平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