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国概况面积人口地理文化德国面积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邻北海和波罗的海与北欧国家隔海相望。德国国花:矢车菊人口:约8200万,主要是日耳曼人,有少数丹麦人和索布族人。有725.6万外籍人,占人口总数的8.8%。居民中30%信奉新教,31%信奉罗马天主教。德语,英语为通用语言德国印象慕尼黑啤酒节文化艺术教堂、宫殿和古堡是德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勃兰登堡门、无忧宫、科隆大教堂科隆大教堂德国汽车如何转变呢?二、德国教育基本概况1、教育历史2、教育投入3、教育基本学制4、德国教学课程设置5、德国教育的核心理念1、德国的教育历史悠久早在7世纪,就开始了宗教教育。8世纪建立了古典学校。14世纪开始设立大学。不仅如此,在世界教育史上,德意志民族无论是在思想方面还是在教育制度方面都产生过重大影响。比如,近代西方的教育视导、公立教育、义务教育制度、实科教育等,大多源于德国。2、德国的教育投入德国是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国家,教育投入最高。在德国,所有的公立学校都是免费的,教材则是部分免费。德国公立学校教师收入最高,达到最低学历要求的小学老师,起始年薪为37700美元,中学则达到42300美元。工作十五年后且学历达到最低要求的教师工资水平则趋于一致。3、德国的基本学制与其他欧洲国家相似,德国现行学制仍带有双轨制性质。大体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分轨的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小学:4年中等教育:(1)初级阶段(初中)学制:5至6年(2)高级阶段(高中)学制:2至3年高等教育:4年4、德国教学课程设置设置课程有:德语、数学、宗教、英语(法语)、体育、物象教学、手工等。物象教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气象、地理、交通安全等方面。5、德国教育的核心理念1、德国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以人为本,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教学方法是实践体验。2、愉快教育。3、善良教育。4、关注天赋、合理分流。5、扎实有效的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6、宽进严出的大学教育制度德国的学前教育一、家庭教育二、幼儿教育父母在家教中对孩子的指导:1、孩子出生后,父母便给孩子一个银行账户(在德国5马克即可开一账户)。为的是让孩子从小就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财以便懂事后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零花钱和打工钱。2、从蹒跚学步起就开始注重孩子坚强性格和参与意识的培养。孩子跌倒后,父母不是赶紧去扶,而是不断地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为陶冶情操,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特别是手工活动,如家庭布置、花园布局以及机器维修。德国的家庭教育:德国提倡的口号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因为孩子是一个活泼的完整的人。德国幼儿教育的特色是把教育的责任归之于父母,认为婴幼儿阶段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人。德国宪法明文规定:教养儿童是父母的自然权力和义务,政府对幼儿教育站在辅助的立场上,真正担任教育责任的是父母。3、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遇到的个人问题和烦恼增多,父母注意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既说出自己的观点,又尽量去理解孩子。4、在择业问题上,尊重孩子意愿并加以适当引导,确保孩子有一个自己喜爱的职业。父母与孩子的相处之道:选择——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交友——不干涉孩子的交友学习——让孩子自己选择,不强迫独立——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德国家庭教育的理念1.尊重而不迁就,宽松而不放任2.尊重子女的独立性,不干涉3.父母与孩子双方相互尊重,注重平等德国的幼儿教育:德国幼儿的教育观念是:对于幼儿,我们可以教给他们一些正确的习惯、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但是,不能以此为借口而剥夺孩子的玩耍权利和珍贵的童年。这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为使儿童能够进行自由活动,无论在那个州,无论在大城市还是小镇里,德国的幼儿园都会为孩子们设立一个活动室,布置各种各样的兴趣角,如厨房角、建筑角、图书角、生物角等等。儿童在兴趣角可以单独活动,也可以自由结伴活动。这样就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在德国,“幼儿园”这个概念与我们的有所不同。德国幼儿园招收0~10岁的儿童,包括0~3岁的婴幼儿。3~6岁的幼儿和6~10岁的小学生。一个班内,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他们一般将年龄不同的孩子分成不同的组,每组有不同的老师负责。德国的幼儿教育的方式:在德国的教育中,非常强调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的方式,因此幼儿园中对孩子并不进行分科教学。而且幼儿在未进入小学之前,也不要求得会写字母,认识字和计算简单地加减法,幼儿回家后也没有必须要做的作业。他们更加注重孩子兴趣的培养,以及孩子在玩耍中所表现出来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锻炼。而中国的幼儿园教程包括简单的数学计算和简单的英语单词等。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有:(l)要培养幼儿有自己独立的观点,有主见,不是老师怎么说,别的幼儿怎么说,自己就怎么说。(2)要培养幼儿敢于说,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克服个别幼儿的害怕心理。(3)要帮助幼儿认识周围的环境,如认识信箱,他可以把要寄的信放进去;认识电话亭,可以用来打电话。(4)培养幼儿手工劳动的能力,如写字、拿针等,可以锻炼幼儿的手,训练幼儿四肢的技能。(5)教幼儿认识厚薄,认识颜色,学认l~10的数字,认识具体的国家,认识不同材料制品。(6)对幼儿进行音乐方面的训练,学唱歌、跳舞、培养节奏感。(7)培养幼儿熟悉马路上的交通规则,知道如何过马路、看红绿灯。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德国幼教界很重视幼儿独立性似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只不过他们的培养方式是玩,通过玩来教会孩子。德国幼儿教育的特点:1、家长是教育的主人;2、孩子就是孩子,幼儿园是孩子发展的地方,要对孩子提供帮助,支持、鼓励、引导孩子用自已的方式来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德国中小学教育一、小学教育二、中学教育小学教育(4年)中学初级中学(5-9年级)实科中学(5-10年级)完全中学(5-13年级)综合学校(包括前几类)其毕业生再经过3年职业培训,大多成为技术工人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的职员其毕业生平高中毕业会考成绩,无需大学入学考试即可申请入大学小学教育学生课程——半日制授课,下午半天接受社区教育。据考察,大部分学校是采用半日制授课,极少数仍采用全日制课程。学生上午8点进校,在校上6节课,到中午13点30分放学回家,学业负担比中国的小学生轻松多了。下午半天,每个学生在家都有事:①有一定数量的家庭作业需他们完成②可以参加社区教育协会的各种活动,其中包括体育类----参加体育锻炼;艺术类----参加美术、音乐、戏曲等培训班。中国小学课程表:德国小学课程德国小学课堂教学特点:小班制(一般不超过25人)对话式上课,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倡导愉快教育和自由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生活的能力教师还十分强调课堂教学应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原则重视孩子善良的培养,并将其列为德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爱护动物德国的中小学普遍开展有关“善待生命”的讨论或作文比赛。一个13岁的男孩以充满爱怜的笔调,记录了他为一只小鸟治疗创伤,后来又将其放归大自然的过程,文章荣获了该校“善待生命作文大赛”的第一名。相反,虐待小动物的孩子轻则须接受批评或训导,重则可能受到大人的惩罚,如果效果不明显,还可能被送去作心理治疗,因为这是比学习成绩滑坡更为重要的“品德问题”德国人在这方面绝非小题大作——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已有这样的共识:小时候以虐待动物为乐的孩子,长大了往往更具暴力倾向。中等教育1、定向阶段(观察期)学制:2年,即五年级和六年级实施形式:隶属于各类中学的定向阶段2、主体中学学制:7-9年级考试形式:无毕业考试,平时成绩即为毕业成绩3、实科中学学制:7-10年级任务与目标:文化科学知识训练和多种能力训练,培养工商业、行政管理和社会部门中级管理人员。课程设置:选修分组教学,必修核心学科(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和现代外语等),选修课程组(外语、数学-自然科学、社会常识-经济常识、社会科学-社会教育学和艺术等)。4、完全中学学制:9年制(5-13年级)与(7-13年级)教学阶段:跨中等教育第一阶段(5-10年级)和中等教育第二阶段(11-13年级),故称“完全中学”。教学特点:强调学术性与外语学习;重视学生个性与兴趣的培养;开设特色科目,发展学生特长;高年级习明纳教学毕业生出路较好5、综合中学背景与目的:民主化类型:一体化综合中学、合作式综合中学教学形式:分组教学,如跨学科能力分组、选修分组、学科能力分组、弹性分组等。中等教育的特点1、课程主要为了学生在将来的大学和高等研究部门的学术基础奠定基础。学术性较强2、强调严格的学术教育,提供职业预备教育3、良好的质量,优越的设备、师资德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一)相对来说,对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二)小学过早分流“十岁定终身”(三)缺乏统一标准和评估机制(四)教师教授终身制1、相对来说,对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从教育投资方面来说,德国教育投资不比其他国家少,但偏重于大学和文理中学。政府在削减预算,厉行财政节约时,总是向小学和幼儿园开刀。有识之士早在20世纪60十年代就提出要让80%三至四岁儿童和95%五至六岁儿童进入幼儿园,但这一目标没有实现。2、小学过早分流带来的弊端德国小学四年级后(个别联邦州为六年级),学生根据成绩,分别进入三类中学。成绩最好的学生进入文理中学,高中会考通过者,可直接就读大学;成绩略差的学生进入实科中学,毕业后大部分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少数经过补习,通过专门考试后,可就读应用技术大学;其余则进入主体中学,毕业后可接受3年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另外还有综合中学,它把上述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虽然在北威试验成功,但却很难为其他州所认可。尽管学生根据成绩还可在上述三类中学之间相互转换,成绩好可以从下一等升到上一等,成绩差的可从上一等降到下一等,但“十岁定终身”已成为德国基础教育的一大弊端。有些进入文理中学的学生以为进了“保险箱”,不再努力学习,而部分进入普通中学的学生则因为升学无望,从而不思进取。据统计,目前德国社龄青年的高校入学率仅为32%,远远低于芬兰、瑞典的60%,甚至低于经合组织国家47%的平均水平。专家指出,无论是全日制学校建设,还是把义务教育从13年缩短到12年,都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德国中小学生缺乏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原因在于过早分流的基础教育体制,许多学生的潜能和学习积极性无形中扼杀了。3、教师教授终身制德国所有公立学校的老师均为公务员。基础教育中的教师录用以严格的教育和考试结果作为基础,所有教师都要经过两次严格的国家考试和实习阶段方能任教,但从此也能获得终身教师资格。高中教师中,教授也都是终身制。终身制给教师、教授提供了“铁饭碗”和丰厚的薪水。这一方面说明德国非常重视教师教授的培养和地位,但另一方面,由于没有配套的评估机制,该体制带来了更多弊端,教师们普遍缺乏活力和积极性。4、缺少评估机制德国教育权在各州政府手中,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更没有统一的教学质量评判标准,教师给学生的评价只能依据自己所教班级的水平。而德国的中小学大多是非全日制的,每个学生的全年课时不足700学时,学生接受的知识和技能在质量上无法保证。同时,德国社会过分强调“快乐教育”,学生没有任何联考和升学压力,学生文化素质的水准在松散的教育管理和质量评估体系中逐年滑坡。德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对我们的启示一、优化课程结构课程范围应囊括启智性课程、技能性课程、沟通性课程、情意性课程和活动性课程。以此来设计课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二、注意课程衔接课程衔接应包括纵向与横向的。课程编制一般要符合三条标准,即继续性、程序性和统合性,前两者是指课程编制时应注意到各阶段年级课程间的“衔接”,力求课程在纵的方面达到一贯性。“统合性”是指横的关系,考虑各科学习经验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学生行为与所学内容的统一和连贯。因此,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改革。三、充实课程内容当代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有许多新的知识和领域需要去学习和探索。德国注意在课程计划中不断充实新的知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明确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