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人类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组:马银河,罗忠先,娄盘兴第五章旅游中的社会性别第一节旅游中的社会性别概述第二节旅游中的性观光第三节旅游发展与东道主社会中的女性第四节民族旅游从业者的社会性别差异一、人类学对社会性别的研究1.什么是社会性别?社会性别是相当于自然性别而言的,自然性别指男女的自然属性,即两性的先天的生理结构及其表现出的性特征差异;社会性别是指社会造成的基于性别之上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是后天习得的社会性角色,是由社会建构的差别即性构。人类学家几大研究领域——婚姻制度、亲属关系、继嗣制度等都涉及对社会性别的探究。2.对社会性别的研究在大多数社会(但并非所有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地位是不平等的,基本上呈现为一种以男性权利为核心的父系社会。20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兴起,其影响力辐射到当时西方社会的各个方面,当时的人类学研究也受到女性主义的影响,出现了一个女性主义和文化决定观结合为前提的女性人类学,开始了社会性别(两性差异)的探讨,主要包括:社会性别与妇女地位,社会性别与人类起源,进化及社会生物学研究,社会性别与亲属制度,社会性别与劳动力分工,社会性别与语言行为,社会性别与国家和殖民主义的研究。二、旅游中社会性别研究的发展历程20世纪六七十年代21世纪以来20世纪80年代以后性别研究较广泛的深入到旅游研究中。强调对两性共同参与的关注,主要是对旅游性别分工模式的探讨,内容较单一。旅游中的性别研究有了新的发展,研究的侧重点有所改变,如对游客旅游感知、旅游动机的性别差异的研究得到加强。席卷西方国家的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浪潮同样影响到打旅游研究领域。较早关注旅游中性别差异的学者是史密斯和德·卡特。美国女性人类学家斯伟将旅游中的社会性别归纳为四个方面:性别游客,包括游客的工作/休闲情况,游客旅游的动机,社会性别之间的关系行为等。0102性别东道主,指东道主社会性别之间不同的权利关系等03性别化中的旅游交易,关注旅游活动中的社会性别与自然性别之间的关系和交易04性别化的旅游物,即在旅游活动和风景中带有性别表示和暗喻的事物以及标志物等三、涉及的主要内容ABC主客关系女性游客的行为旅游中的社会性别差异旅游中的主客关系(一般结构为男性游客与女性从业者)引起了东道主社会中的性别权力关系变化。一方面由于女性在旅游行业中比男性更具有优势,参与范围更广,因此,随着其在旅游业中所挣的钱在家庭收入的比重增加,女性的经济地位也有所提高;但另一方面,旅行在旅游中所称的收入又是以其被观看作为交换筹码的,女性成为旅游吸引物的一部分,因此东道主社会女性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被“物化”。(一)主客关系(二)女性游客的行为研究由于女性游客在旅游业中的人数越来越多,地位日趋重要,学术界也逐步聚焦于对女性游客的旅游行为进行研究,研究女性的行为特征和旅游消费特征。研究表明,西方女性游客的旅游动机大多是将旅游作为摆脱日常生活与角色的一种方式,希望在一个短暂的时空内扮野新的角色,因此单身的女性游客较多,其在旅游中的独立性较强。相反,东方女性游客大多依附于男性旅伴或是家庭,或者结伴成小团体出行,在刘中进行抉择的机会较少,独立性较差。1.旅游感知中的性别差异旅游感知的性别差异涉及多方面,比如安全感知、舒适感知、文化感知、空间感知、依赖感知、营销感知等,不同的社会性别导致人们对不同感知的敏感性差异。这些感知上的差异将导致男女在旅游线路选择、房间预订、体验项目等方面做出不同的选择和评价。2.旅游动机方面的性别差异导致旅游决策中的性别差异其实是前述各种旅游中的性别差异综合作用的结果,比如男女收集信息的渠道、旅游感知、旅游偏好等的差异都会影响到旅游决策行为。(三)旅游中的社会性别差异旅游中的性观光随着旅游的不断发展,妇女也成为特殊的旅游吸引物,这种以和东道主社会中的女性发生性行为为目的的旅游被称为性观光(或色情旅游、性旅游)。格雷本认为,从富裕的北半球到贫困的南半球,旅游的热潮持续高涨,事实上暗含着有钱的男人对贫穷的女性提供的性服务的消费。比如有的学者更进一步地指出。,对于那些除了他们的美丽之外,别无其他可以出卖的资源的国家,旅游业就是一切,色情旅游是对妇女社会地位的一种歧视,并由此形成了男性旅游者——女性受害者的分析框架。但另外也有学者指出与此相悖的结果,即色情旅游对地区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色情旅游多发生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如世界著名的色情旅游的有非洲的客麦隆、肯尼亚、埃及、突尼斯、东南亚的泰国等,习性游客则主要来自德国,英国,瑞士,,美国,加拿大,日本,新西兰和一些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在一些地区,政府甚至将色情旅游作为经济发展的手段。但性旅游带来的也并非全是消极因素,非洲一些国家的政府认为,新旅游虽然有诸如艾滋病、暴力、毒品的负面影响,但也有积极因素:性工作者必须学外语,必须了解异域文化,这就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性旅游也确实刺激了航空,饭店,宾馆,出租车,语言教学等行业的发展与繁荣。性旅游问题也带来了女性由经济不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比如旅游观光业带来的妇女在罗马尼亚和俄罗斯之间的流动被认为是对性交易的妥协。旅游发展与东道主社会中的女性1)积极意义女性参加旅游活动可以提高女性的经济地位,打破传统家庭分工,使妇女摆脱传统角色定位,冲破旧传统,接受现代文明,进而推动整个当地社会的进步。2)消极意义经济利益的获取附加在另一些条件之上。当然,也并非所有的旅游目的地都千篇一律地定位于以女性形象为情色标志物,以满足男性社会的“观淫癖”,西南地区的民族旅游基本上是“女性化”的。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在形象上则经常被描绘为“能歌善舞”“绚丽多彩”“民族风情”――带有明显的女性化形象的指示。而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在历史上参与南方的中原王朝交战,蒙古、族满族都曾统治过中原地区并建立过统一的中央政权,因此北方的游牧民族给人们的印象通常是骁勇善战、刚毅勇猛、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这样的“男性化叙事策略”也体现在当地的旅游宣传中。旅游的发展对东道主社会中的女性的意义现代社会中以满足客源地男性“观淫癖”为目的之一的旅游行为,迫使东道主女性成为一种受屈辱的形象,导致了东道主社会女性的物化与符号化。就东道主社会的旅游营销手段而言,少数民族妇女的卖点有二:一是少数民族妇女,二是两性婚姻关系中的女性――很明显的被包装成为一种旅游商品,并且由于被贴上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入乡随俗”、“捐款助学”等道德标签,而成为一种强制性消费商品。一、东道主社会中被“物化”的女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东道主社会中的女性参与旅游活动比男性更具有优势,她们更容易产生亲和力而非威胁性,因此更善于销售旅游纪念品和提供一些基本服务。但也有一些东道主社会,由于旅游地形象宣传主要突出男性的性别特征,或由于本族群内部传统的社会分工模式,风俗习惯,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制约,使女性在旅游活动中的参与度不如男性。除了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的性别化取向,东道主社会传统的社会分工模式,经济结构,传统的伦理观念以及女性自身的素质偏低等因素也会成为女性参与旅游发展的障碍性因素。二、目的地男性化宣传策略下被压抑的女性群体案例:最后的枪手部落——贵州从江县岜沙景区岜沙景区位于贵州省从江县西部,于1999年成立风情表演队并发展旅游。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外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强,岜沙的旅游业得到较快的发展。与西南地区大部分女性化特征的少数民族地区不同,岜沙在对外旅游宣传中,强调的则是其彪悍、勇猛的男性民族特征,男性成为岜沙社会中的主导叙事符号。游客来到岜沙,最想看到的是身穿民族服装,腰间佩刀,肩上扛枪的小伙子。相比之下。岜沙女性的形象就会被淡化甚至忽视。岜沙独特的传统民族文化导致旅游开发一开始就倾向于男性,使得女性在民族旅游中的参与程度不高。在2009年9月对岜沙景区的调查中,景区的主要旅游项目是民族风情表演,当地居民在旅游业中的参与只有民族风情表演队、七家“农家乐”住宿和少数民族的餐饮项目。在七家住宿设施里,旅游服务中心、枪手部落和丙妹镇接待室这三家是直属于县或镇政府,不是岜沙当地人经营的。总共估计岜沙所有直接参与旅游的当地人合计约200人,女性约80人,考虑其他各种形式参与旅游的人数,旅游总参与人数约占总人口的15%,参与旅游的女性人数约占女性总人数的10%,女性旅游参与程度低于当地居民的平均水平。开放能发挥女性优势的旅游项目。提高当地女性的自身素质。转变传统观念,允许和鼓励女性参与旅游发展。提高当地女性的社会地位,增加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权。培养从事旅游业的女性精英。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的性别化取向东道主社会传统的社会分工模式经济结构传统的伦理观念女性自身的素质偏低1.女性参与旅游发展的障碍性因素2.改善女性参与旅游的障碍性因素的措施:三、东道主社会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旅游发展有利于增加妇女的收入,改善其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旅游所增加的工作机会未必能促进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旅游发展强调了劳动中的性别区分,反而推动了不平等的社会关系应从不同的旅游发展阶段看东道主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旅游发展阶段收入构成女性主要职责女性地位和角色旅游发展前农业收入或男性打工收入照顾家人、家务与农业劳动男主外女主内旅游发展初期男性打工和旅游收入为主,少量农业收入照顾家人、家务劳动泛化(包括游客的饮食、起居)、农业劳动泛化(农业发展、民风民俗展示)夫妻地位趋于平等,女性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创造者旅游发展繁荣时期以旅游收入为主,兼有男性打工收入,农业收入、投资收入旅游服务于家庭经济分开,部分女性成为中小型旅游相关企业管理者女性是收入主要创造者、投资者和决策者旅游发展成熟期以旅游收入为主,兼有投资收入、农业收入参与管理旅游事务,个人需求实现(人际交往、文化期望、休闲)经济独立、思想与时俱进东道主女性旅游发展前后地位与角色的变迁民族旅游从业者的社会性别差异在人类历史上较为动荡的时期,族群性的表征更多地体现在战争、革命及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中,而在今天的和平时期,族群性的表征则更多地体现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往中,而旅游活动无疑是今天全世界最普遍的文化交往手段之一。由于旅游活动中的主客互动,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族群性的彰显与表达,东道主社会可能为了迎合游客对异文化的感官追求,而可以展现其古老的传统,另一方面,游客带来的先进技术,物质产品,外部信息,思想,观念等也在考验着民族地区传统的族群认同,展开了一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暗中角力,就旅游业发展对族群认同的影响来看,当地旅游从业人员与非从业人员,老人与年轻人,男性与女性所受到的影响及其反应都是不同的。尤其是民族旅游地区的男性与女性,由于其在旅游活动中所承担的具体任务,对新技术的吸纳能力,传统社会角色的不平等关系,男性与女性的行为特征差异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其在总群表情和族群认同中的性别差异。一、旅游活动与族群性表征二、社会性别差异与女性从业优势分析女性化的外表特征较之男性更具视觉冲击力1“女主内”导致女性成为传统技艺的主要传承者2女性具有柔美,温柔的性格特征,顺从感较强,适合旅游服务行业3其他行业的“性别歧视”使旅游业成为不甘于传统家庭角色的少数民族妇女的最佳选择4内部弱势群体更易博得游客同情5旅游景点的女性化形象定位6三.旅游从业者的社会性别差异可能导致的后果1促使东道主女性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的了解更为深刻2加快了东道主社会中女性与“现代文明”的接触交流3形成东道主社会中“时髦”的男性与“守旧”的女性4族群认同:男性客位化与女性主位化一位最近去海南旅游姓瞿的男士说他在海南的旅游就是一场“艳遇”连着一场“艳遇”,后来他知道这些“艳遇”完全是变相要钱。他说导游说因为去的是一个黎苗村寨,所以按照当地的‘黎族’风俗,如果有女子给你槟榔干,那就表示是定情的信物,如果接受的话,就要一同举行黎族式的婚礼。据瞿先生说他们一行被导游带上一座很小的竹楼,沿着楼梯的一边站着一溜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女子,见着男客就往脖子上套红绳,开始还以为就是一种迎接的礼节,后来才知道这就是一个套———接下来主持人宣布婚礼开始。原来刚套在我们脖子上的红绳上系着槟榔干,我们被套上就说明我们接受了她们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