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民族与民族主义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段颖族群性无处不在的族群性(ethnicity)“人们站在他们的文化的边界的时候就会意识到他们的文化:当他们遭遇别的文化的时候,或者当他们意识到别的行事方式的时候,或者仅仅是意识到与他们自己的文化发生矛盾的时候。”——AnthonyP.Cohen——族群冲突、种族歧视、少数民族权益、民族独立族群性什么是族群(ethnicgroup)——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群体,意识到自己或被意识到其与周围不同——我是谁?身份的表达——自我与他者;我们与他们什么是族群性(ethnicity)——涉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且这些群体的成员之间会认为彼此的文化区别是明显不同的;族群间互动的可辨识性族群性族群辨识与族群认同——原生论:与生俱来;根基性——情景论(工具论):随政治、经济资源竞争分配而改变——边界论:族群存在于与其他族群的互动关系中——客观/文化特征V.S.主观/自我意识——群体互动交流;族群性的再建构族群性族群认同与文化认同——族群认同:主观的;动态的;归属感;情景的;过程的——文化认同:客观的;表征的;社会分类;刻板印象——两者关系:1、族群认同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文化认同得以表达2、变化:选择怎样的文化认同表达族群意识3、文化认同也会因族群的选择而或彰或隐4、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对两者关系均会造成影响族群性个案:海外华人的名实之辨华侨(OverseasChinese)华人(ChineseOverseas)华族(ethnicChinese)离散华人(Chineseindiaspora)族群性族群的类型(DonHandelman1977)——族群类别:作为身份的族群性通过起源神话和族内婚在代际之间复制,如,家族、皇室——族群网络:遵循种族路线的人际互动系统,并伴随价值观的流动,如,华族、海外华人——族群联盟:在某些方面被组织为社团形式,如,民族独立运动——族群共同体:有清晰领土基础的族群,如,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族群性族群性与等级:社会分化与等级排列的标准个案:印度种姓制次族群身份:族群内部的再分化多元族群认同:身份的多重、复杂性族群现象:民族—国家、社会发展与文化变迁族群现象种族隔离、同化与整合——种族: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社会文化建构,通常与种族歧视与政治经济压迫相联——种族主义:认为自身种族优于其他种族的意识形态——种族隔离:将少数族群从空间上与主流族群区别开——同化:利用强势力量迫使少数族群认同于主流社会,甚至放弃自己的文化与认同——整合:在保有自身文化与族群特征的条件下融入主流社会民族与民族主义什么是民族?——土地、起源、习惯、语言的统一——聚族而居的乡民百姓——华夷之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左传》)——Smith:“一个在横向和纵向联系上一体化的、拥有固定领土的集团,它是以共同的公民权利和具有一种共同特点的集体情感为特征的,这种特征使其成员有别于那些和他们保持结盟或冲突关系的类似集团的成员。”——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民族与民族主义什么是民族主义(nationalism)?——将自我民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主体而置于至上至尊价值观考虑的思想或运动。——H.Cohen:“民族主义首先且最重要的是应被视为一种思想状态。”——AnthonySmith:“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运动,目的在于为一个社会群体谋取和维持自治及个性,他们中的某些成员期望民族主义能够形成一个事实上的或潜在的民族。”——Gellner:“认为文化边界应该与政治边界相对应的意识形态。”民族与民族主义民族主义的特征(CarltonJ.H.Hayes)——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人们在此进程中建设民族国家;——“民族主义”包含着在实际历史进程中的理论、原则或信念;——民族主义是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相结合的特定的政治行动;——民族主义意味着对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忠诚超越于其他任何对象。民族与民族主义民族主义与现代性——现代性的一种产物(工业革命、民族—国家形成)——公民文化=公民国家——传统主义:民族主义的现代表达民族主义与工业化社会——家族、宗教与封建主义的衰微——社会凝聚力:意识形态的需要——想象的共同体:印刷资本主义、知识共享、语言与世界观的标准化、文化同质化(Anderson1991)民族与民族主义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民族主义的功能:社会控制、社会化、群体归属——民族主义的功能:安全感、文化身份、职业机会——单一民族国家(nation-state):国家边界=文化边界——多民族国家(stateofnations):文化多元主义民族与民族主义少数民族与多数民族——民族主义vs.族群性民族主义(ethnicnationalism)——少数民族:政治上没有统治权的群体——少数民族的动态性、相对性、情境性——民族主义:通常代表多数民族的意识形态——权力不对称、资源配置不平衡族群与现代社会权力边缘的曼春满(段颖、杨慧2001)——1990:自给自足(“不要脸,饱饱吃”)——1995-1998:自发经营(副业;住家游)——1999—2000:公司经营(现代管理?傣族污名)——2001—今:公司与村民的博弈(谁的曼春满?)旅游开发中的曼春满族群与现代社会个案:摩梭人、旅游与认同——民族识别:纳西还是摩梭?——母系社会:神秘的国度?——走婚:性、旅游与现代性——职业报道人:人类学家的困境——旅游文化:文化自觉与村落自治泸沽湖旅游与摩梭社会民族与民族主义中国的民族识别与民族政策——识别标准(斯大林民族理论):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共同心理基础/历史记忆——存在民族识别的客观标准吗?——民族的主体意识:我是谁?谁做主?——民族识别与民族政策:民族—国家建设的政治工程民族与民族主义个案:白族还是民家?(DavidWu1990)——民国时期:民家(祖籍南京)——建国之后:汉人(划分民族发展阶段)——改革开放:白族(民族优惠政策)——民族意识:主观?客观?理性选择?民族与民族主义多元族群社会:缅甸——殖民管理:分而治之(缅族、华人、印度人、山地民族)——族群与社会阶层:殖民遗产缅族中产阶级:1、城市白领;2、乡村地主、店主华人/印度人中产阶级:商人、放债者——族群冲突:职业分工、经济与资源竞争——族群冲突:阶级、地位、权力——多元社会:脆弱、不稳定的社会组织民族与民族主义多元族群社会:缅甸——国家建设:缅族民族主义(缅人的缅甸)——不平等的公民身份——军事威权:强权弱国——华人:经济主动vs.政治被动——华人:地方化、涵化与族群互动——华人:公民归属与文化政治民族与民族主义多元族群社会:马来西亚——族群分类: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与其他?——族群关系、族群主义与族群政治——马来人优先、“大地之子”与新经济政策——成为马来西亚人→成为马来人(宗教、语言、习俗)——马来人的马来西亚vs.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族群议题:职业、语言、地位、资源、权力——族群议题:社会、经济竞争→族群化与政治化民族与民族主义多元族群社会:马来西亚——马赛克:族群、多元社会与国家整合(Nagata1979)1.马来化2.混合型的马来西亚文化3.多元模式:各自保持其族群文化4.西化(现代化):超越个体认同多元模式→马来化→马来西亚认同→现代化发展民族与民族主义多元族群社会:马来西亚——族群、权力与政治过程(Tan2000)1.想象社群:伊班人(知识分子、族群社团、权益)2.沙捞越达雅克族:伊班人、比达优人、卡央人、克拉比特人、肯亚人、都顺人及其他非穆斯林土著3.族群政治:“大地之子”、不平衡之权力关系、社会公平4.族群政治:华人vs.马来人5.族群形成:小型社群→较为宽泛的族群6.族群认同:非政治→权力关系、经济竞争、社会境遇→政治族群、民族与民族主义族群与认同:社会与历史过程族群与认同:在互动与情境中创造与转变少数族群:与国家社会之互动(主流群体、殖民者、后殖民之民族—国家、全球体系)多元主义:殖民主义的产物;现代性之社会后果认同的动态特征:调适性、灵活性、协商性话语与实践:传统、文化、认同、权力、阶层、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