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变声期音乐素养的培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青少年变声期音乐素养的培养作者:程琴来源:《甘肃教育》2011年第08期〔关键词〕声乐教学;变声期;音乐素养;乐理;视唱练耳;内心听觉;二度创作〔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4(B)—0046—02变声期是指青少年在成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内分泌的变化致使嗓音发生突然改变的时期,其是青少年嗓音由少年童声转变为成人嗓音的重要时期。变声期的长短,如果以说话时声音的变化为准,一般为3个月—6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如果以歌唱发声定型来说,一般至少需要2年左右,甚至时间还要长。从医学角度来看,处在变声期的青少年身体正在发育成长,如果长时间训练嗓音,就会给正在发育的声带和喉部各肌群带来严重损伤,使声带出现各种难以治愈的病变。而声乐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绝非只是简单地把音符和文字变成声音的过程,一首优秀的声乐作品,其艺术感染力的体现,需要依靠歌唱者良好的声乐技巧与全面音乐素养的完美结合。因此,青少年变声期的声乐教学,应依据青少年喉部和声带的发育情况及嗓音的发展变化情况,遵循“练保结合”的原则,以技术训练为辅,以培养音乐素养为主,即声乐教学重心由技术训练向培养青少年全面音乐素养转移。对变声期青少年音乐素养的培养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重视乐理教学单纯学习声乐,缺乏基本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青少年音乐水平的提高。乐理是学习音乐的重要理论基础。声乐作品是由旋律和歌词两部分构成的,学生首先要把握旋律,然后才能唱好歌词。旋律包含有音高、节奏、节拍、速度、力度、调式、调性、转调等内容,只有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歌唱者才能快速、准确地读谱,并分析、评价其中的音乐现象。相对于声乐技术训练丰富的实践性来说,乐理知识学习是单纯的理论学习。要想使青少年轻松、愉快地学习这门课程,教师的讲授应注意以下几点。龙源期刊网知识的系统性。教学内容的讲授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这样易于学生接受。2.讲授的生动性。乐理知识学习比较枯燥、单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把抽象的概念、定义形象化,使复杂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丰富的实践性。乐理知识的讲授要与唱、听等音乐实践活动相结合,让青少年在实践活动中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并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二、进行系统的视唱练耳训练视唱练耳是提高青少年音乐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不仅能够培养青少年的识谱能力、听辨能力,而且可以培养青少年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变现力等,其是声乐教学的基础训练内容。在声乐学习过程中,要想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青少年就必须在课堂学习和平时的训练中,加强声音辨别能力的训练。对处于变声期的青少年来说,视唱练耳的训练主要可从音准、节奏、强弱三个方面进行。1.音准。对于学习声乐的青少年来说,音准问题非常重要,如果音准问题解决不了,他们就无法更好地进行声乐学习。音准是视唱练耳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音准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提高青少年识辨音律、唱准音调的关键在于,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其耳朵的分辨力,使其用“音乐的耳朵”把握自身歌唱的音准。2.节奏。节奏在音乐中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对常用的单纯音符、附点音符、切分音符及休止符时值的认识,并通过练拍或练唱,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节奏和节奏型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增强其节奏感。3.强弱。强弱感的训练应从拍号入手,先让学生掌握几种常见拍号不同的重音关系及其特点和强弱规律,然后再学习改变节拍原本强弱规律的切分节奏、三连音节奏等,最后通过对典型部分和特殊部分的单独反复练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整首乐曲的强弱感。三、培养准确的内心听觉龙源期刊网内心听觉是指人以音乐感知为基础,以形成和完善音乐意象为最终目的的一种心理活动和能力。在青少年声乐学习过程中,内心听觉能够增强他们的听辨能力,促进其歌唱技巧的提高。在声乐教学的初期,教师就应有意识、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内心听觉,逐步培养其对声音的注意力、记忆力和鉴赏力,使其形成对声音的预感能力。1.确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内心听觉能够帮助青少年在头脑中建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并通过声音概念来指挥和调控歌唱系统的发声机能,从而唱出优美的歌声。著名声乐教授王福增说:“要想得到优美动听的音色,首先要在内心建立起这种声音的概念,要在内心的想象中准确地知道这个声音的形象。用这种内心听觉指挥和控制发声机能寻找最美、最动听的声音,我以为这是一种最好、最快的学习方法。”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除了通过范唱对学生进行声音概念的培养外,还要对学生好的声音及时肯定,不好的给予纠正,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形成对声音的鉴别能力,确立正确的声音概念,从而发展学生的内心听觉。2.培养听觉预感能力。听觉预感是一种在唱(奏)或听乐曲时预先想到后面即将出现的不熟悉的音乐内容的能力,其是内心听觉形成的重要标志。听觉预感能力的强弱及其发展程度是由学生听觉印象积累的多少、记忆力的好坏和理论知识的广度及读谱能力的高低等因素决定的,听觉预感能力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获得。3.丰富音乐听觉积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倾听音乐的数量越多,内心听觉能力越强。丰富音乐听觉积累是内心听觉能力形成必不可少的途径。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地聆听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音乐,拓宽音乐视野,积累音乐素材。要丰富音乐听觉,学生应多听赏名家、大师的演唱,并体会他们运用声音的技巧、风格的把握和情感的表现等,从而丰富自身对各种音乐风格的情感体验,提高对歌唱声音的感受力。四、加强二度创作能力的培养声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它是通过声乐表演的艺术形式把音乐作品转化为实际的音响,从而实现其审美价值的。从本质上来看,声乐表演是歌唱者的二度创作过程。英国著名指挥家亨利·伍德在其所著的《论指挥》一书中说:“音乐是写下来的没有生命的音符,需要通过表演来给予它生命。”“在声乐作品的演唱期间,艺术表现是声乐艺术的灵魂和生命,它的依据是乐谱上词曲作者赋予作品的形式和内涵(一度创作),它的实现一定要靠所有演员对作品的正确理解,默契配合,并以带有自己特色的解释和处理(二度创作)使其音响化和形象化。它的效果应使观众(听众)注意力集中,入境、感动、情绪上共鸣,达到使观众欣赏声乐艺术的同时,受到艺术感染,得到美的享受。”对青少年二度创作能力的培养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全面理解作品的内涵。在学生演唱每一首歌曲前,教师都应让其认真了解作者、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发掘和领会作品的内涵和演唱风格。只有对作品的内龙源期刊网涵理解得越全面,感受越深,演唱时才能把音乐主题形象完美地呈现出来,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2.正确处理声与情的关系。声乐艺术的核心是情感的表达,歌唱中声与情的关系实际上是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歌唱家许讲真在其《歌唱艺术讲座》中讲道:“歌唱的原则是艺术第一、技术第二。艺术是目的、方向、内部主张、活动宗旨;技术都是为艺术服务的手段、工具、外部技巧,是硬件。”由此可见,只有让学生在歌唱中做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造。3.舞台表演应形神兼备。声乐艺术是视听高度统一的一种艺术形式,形神兼备的舞台表演不但能增强歌唱的感染力,而且能够准确地传达歌唱者的内心情感,激起观众的心灵共鸣。为此,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需要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及手段引导、训练学生在舞台上把声乐作品完整、形象地表现出来。总之,青少年变声期的声乐技术训练有其特殊性,利用青少年变声期这个有利时机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将为他们学习声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