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教程1.填空题。a.孔德:社会学创始人,提出了社会学的概念和学科的基本框架,而且提出了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的基本思想。b.文化概念:我们认为,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东西。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才有了文化。c.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慢斯和布劳。d.农村社区及社会社区:.社会学一般根据社区的结构、功能和人口状况、组织程度等综合因素将社区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两大基本类型。(一)农村社区:是指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的人们所组成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其特点是:1.人口密度较低;同质性强。2.经济活动较简单,商品交换水平较低;3.社会结构简单,居民的阶层分化程度较低;4.社区设施和文化生活比较简单;5.居民的传统观念比较浓厚,社会文化的变迁速度比较慢,有强的社区意识和归属感。(二)城市社区:是指以从事工商业及其他非农业社会活动的居民所组成的、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地区性社会生活共同体。其特点是:1.人口集中、人口密度大;2.经济活动复杂,商品经济发达;3.社会结构复杂、社会流动大;4.社会生活设施完备、精神文化生活丰富;5.社会生活的节奏快,社会文化的变迁速度快。e.集体行动概念提出者:2.名词解释。a.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1)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2)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3)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4)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b.社会互动:社会互动就是行动者对其他行动者行为的回应行动。互动的性质上可分为理性互动与非理性互动。c.文化及其概念:我们认为,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东西。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才有了文化。文化的特征1、超生理性、超个人性2、复合性3、象征性4、传递性与反哺、融合5、变迁性与文化堕距(文化滞后)d.文化中心主义:指的是任何社会群体的成员们对外部群体的偏见态度和敌对心理。具有文化中心主义的人的特点、倾向是将人类社会划分成各种各样的群体,而他本人认同其中的一个或数个群体,同时将其他的群体视为“对立认同”(contra-identities)。e.什么是社区;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社区包括四层涵义:1.社区总要占有一定的地域;2.社区的存在总是离不开一定的人群;3.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某种共同的利益、面临共同问题、具有共同的需要而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4.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社区与社会既有相互联系又有区别。f.什么是社会阶层:社会阶层是指根据人们的社会特征进行多角度划分而形成的社会地位阶梯。社会阶层有两种类型:(1)阶级内部的阶层(2)阶级外部的阶层g.什么是社会流动:社会流动也称为社会位移,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化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社会位置向另一个社会位置的移动。1)个人与社会位置的非固定化2)一定的社会位差的存在。所谓社会位差是指由于这种社会位置造成人们获得社会资源能力和机会的不同。3)社会结构的开放性。即每个社会阶层的成员的替换都是面向整个社会而不是面向阶层内部。3.简答题。a.社会的含义: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共同生活而结成的具有心理精神意识、享有共同文化,以共同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和相互交往产生联系的共同体和有机整体。它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b.社会实在论(唯实论)观点:社会是实在的,是客观存在的。社会是由各种规范和制度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超越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社会并不简单地是个体之集合,而是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东西。代表人物:孔德,斯宾塞。c.社会唯名论:观点与社会实在论相反,它认为个人和个人行动是实际存在的,个人及其行动相对于社会来说是先在的,社会只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对社会的认识是以对个人的认识为基础的,认识社会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认识个人。坚持还原论观点,即研究社会就必须去研究个人。d.社会互动:社会互动就是行动者对其他行动者行为的回应行动。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互动是有条件的。2、互动产生的条件(一)(1)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之间,这是互动的结构性条件。(2)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相互依赖性的行动才产生互动,不论这种依赖性是直接的或间接的,是亲和的还是排斥的。(3)参加互动的人都是有意识的,都基于行动者一定的需要与利益,都力图用头脑中成熟了的计划去调动另一方的行动。3、互动产生的条件(二)(4)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5)社会互动还会带来一定的效果,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环境产生一定的作用。(6)互动不可能为所欲为、随心所欲,必须在一定的规范引导下行动。(7)互动的双方一般互为主体或客体;沟通双方使用统一或相通的符号;沟通双方对交往情境有相同的理解;沟通双方是相互影响的。(二)互动的维度与性质1、互动的五个维度2、互动的性质1、互动的五个维度(1)向度反映社会互动的方向,表明互动双方的关系性质。(2)深度反映社会互动的程度,表明互动双方相互依赖的大小。(3)广度反映社会互动的范围,表明互动双方交往领域的大小。(4)频度反映一定时间内发生社会互动的多少。(5)强度反映存在情感投入的社会互动的强弱,表明互动双方交往时情感的强烈程度。2、互动的性质决定任何互动关系性质的因素无非就是利益或精神两大类,只不过是两类因素所占比例不同而已。从互动的性质上可分为理性互动与非理性互动。理性互动是行动者一种基于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利益精确计算而采取的互动方式。非理性互动是未经精确的利益计算而采取的一种互动方式,行动者的目的是根据某种内在的或理想的东西(意愿、信仰)来确定的。f.文化的特征特性:1、超生理性、超个人性2、复合性3、象征性4、传递性与反哺、融合5、变迁性与文化堕距(文化滞后)g.合作的条件:1.合作者有一定的目标,即他们都希望达到某一目标。2.参与者不能只依靠自己,必须相互依赖。3.参与合作这有能力为目标做出贡献,这种能力是多样的,对各方来说是互补的。4.参与合作者相互之间要有基本的信任,即相信对方会为了共同目标做出贡献。h.社会流动的因素:1)个人与社会位置的非固定化2)一定的社会位差的存在。所谓社会位差是指由于这种社会位置造成人们获得社会资源能力和机会的不同。3)社会结构的开放性。即每个社会阶层的成员的替换都是面向整个社会而不是面向阶层内部。4.案例分析。a.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解释理性行动与非理性行动的社会意义。社会行动理论注重分析社区的领导层、决策过程、社会参与等问题及其与社区变迁的关系。其中心观点是:社区行动具有社会关联性,社区是一个社会互动的复合体,社区中的社会行动与区外的社会行动相关联,区内各种社会行动也是相关联的。b.社会角色理论。P32―P34c.社会互动含义。P34—P36d.米德社会化理论—角色扮演理论,主我与客我,自我发展阶段。c.分层理论。P54—P56e.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的阶段及问题。社会化不仅是一个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社会化的生命周期1、儿童期——社会化过程的开端和基础,主要是初始社会化2、青年期——出现自我认同危机,重要是预期社会化。3、成年期——主要是发展社会化或继续社会化。4、老年期——老年社会化问题三、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1、早期社会化的困境2、社会化的偏差与失败:1)无效的文化传递——造成反社会的人格2)使人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化。3、代沟(差)——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实际上反映的是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变化的速度和程度。它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5.论述题。(200字以上)a.贫困问题。b.劳动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