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主义与革命理想的辩证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57「個性主義」與「革命理想」的辯證發展──丁玲小說創作發展歷程及其特色蘇敏逸*提要丁玲(1904-1986)可以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中最具有時代感和時代意義的女作家。從1927年步入文壇,一直到四○年代,丁玲完成了個人的文學發展歷程,而這文學發展歷程又與整個中國現代史及現代文學發展史密切地結合。丁玲早期的創作奠基在五四張揚個人主義和個性主義的精神上,她將女性視為完全獨立的個體,在突破封建家庭的束縛後仍不罷休,執意地追尋女性參與社會的方法。三○年代之後,丁玲因命運的安排和自覺的選擇而走上革命道路,開始以小說創作來宣揚革命理念,實踐革命理想。抗戰爆發後,丁玲的文學生涯和革命事業進入了另一個階段,她既以大量的散文和報導文學來執行革命工作,又將她四○年代的小說創作推向成熟階段,這些作品是她的革命經驗與文學創作最成功的結合。從丁玲一生的創作來看,「個性主義」與「革命理想」是她生命、思想中最重要的、不可偏廢的兩個部分,「個性主義」代表五四知識份子強調個人主義的系統,而「革命理想」則代表中國二○年代中期之後蓬勃發展的政治、群眾與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系統。她的作品總是呈現「個性解放」與「革命理想」此消彼長、交互更迭所組成的多重變奏,並持續地衝撞和磨合,所以她每個階段的文學創作其實都是對自我的生命問題最真誠的反省和思考。*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成大中文學報第二十三期2008年12月頁157-194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成大中文學報第二十三期158關鍵詞:丁玲、現代小說、個性主義、革命理想蘇敏逸:「個性主義」與「革命理想」的辯證發展──丁玲小說創作發展歷程及其特色159TheDialecticalDevelopmentof“Personalism”and“RevolutionaryIdeals”—TheJourneyandCharacteristicsofDingLing’sNovelCreationSuMin-YiAssistantProfessor,DepartmentofChineseLiterature,NationalChengKungUniversityAbstractDingLing(1904-1986)canbethoughtofasthefemalewriterthatwasmostcontemporaryandrepresentativeofhertimeinthehistoryofcontemporaryChineseliterature.Sinceherentrancetotheliteraryscenein1927,DingLinghadcompletedherpersonalliteraryjourneybythe1940s,andthisjourneywascloselyrelatedtotheentirehistoryofcontemporaryChinaaswellastheentirehistoryofcontemporaryChineseliterature.DingLing’searlycreationswerebasedupontheindividualismandpersonalismpromotedduringtheMayFourthMovement.Sheconsideredfemalesasindependententitiesandinsistedonpursuingmeansforfemalesocialparticipationevenafterbreakingawayfromtheconstraintsofherfeudalfamily.Afterthe1930s,DingLingstartedtoparticipateintherevolutionduetodestinyandherownwill.Shebeganadvocatingrevolutionconceptsandpracticingrevolutionaryidealsthroughwritingnovels.TheoutbreakoftheResistanceWarbroughtDingLing’sliteraryandrevolutioncareerintoanotherstage.Whilepushingforrevolutionthroughlargeamountofessaysandreportageliterature,hernovelcreationreachedmaturityinthe1940s.Theseworkswereasuccessfulblendingofherrevolutionexperiencesandliterarycreation.LookingfromallofDingLing’screations,itisobviousthat“personalism”and“revolutionaryideals”were成大中文學報第二十三期160themostimportantandundeniablepartsofherlifeandthinking.“Personalism”representedthesystemofindividualismendorsedbytheintellectualsduringtheMayFourthMovementwhile“RevolutionaryIdeals”representedthesystemofpolitical,publicandproletarianrevolutionemergingaftermid1920sinChina.Herworkswerealwayslikeamultiplevariationcomposedofthetensionandalternationbetween“personalliberation”and“revolutionaryideals”whichcollidedandengagedcontinuously.Thus,herliterarycreationsduringeachstagewereinfactthemostsincereintrospectionandreflectionofherownquestionsoflife.Keywords:DingLing,ModernNovel,Personalism,RevolutionaryIdeal蘇敏逸:「個性主義」與「革命理想」的辯證發展──丁玲小說創作發展歷程及其特色161「個性主義」與「革命理想」的辯證發展──丁玲小說創作發展歷程及其特色蘇敏逸一、前言丁玲(1904-1986)可以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中最具有時代感和時代意義的女作家。綜觀她在1949年中共建國前,從二○年代末期到四○年代的小說創作可以發現,她總是敏銳地感受著時代的變化,感受著時代變化對她的生命帶來的衝擊和影響,因此她的作品總是走在時代的最前端,扣合著時代的關懷和思想主題。但同時她又不會因時代的潮流而迷失自己,她總是在不斷變動的歷史中清醒、自覺地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同時也企圖在變動的時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她既投入社會,又期待自己能在社會中保有自我的個性,這就使她在個人與社會、文學與政治、知識份子與群眾、情感與理智等種種問題中感受到矛盾、衝突的痛苦,又在痛苦中企圖平衡、調和這種種衝突。正因為丁玲同時關注個人自我與集體社會革命,導致長久以來左、右兩派的評論家對她作品的評價往往是正好相反的。舉兩個鮮明的例子,丁玲一輩子的好友、在三○年代曾擔任左聯黨團書記、著名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家馮雪峰認為丁玲早期的小說描寫女性苦悶、徬徨的心理,正是因為這些女主人公「在主觀上是和當時的革命的社會力隔閡的」,因此她們不可能「跑到前進的社會中去,使自己得到生命的光和力」1,正因為這些時代新女性尚未投入革命陣營,因此她們對人生只會感到徬徨和寂寞。而丁玲三○年代的〈水〉雖然因生活和鬥爭經驗不夠深廣,在創作1馮雪峰:〈從《夢珂》到《夜》──《丁玲文集》後記〉,袁良駿編:《丁玲研究資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3月),頁294。成大中文學報第二十三期162上有些「公式化」的缺點,但從丁玲小說的發展來看,〈水〉代表著丁玲創作的重大突破:「她的那種向人民的嚮往,當作作家的一種前進的傾向看是正確的,她的熱情也是誠懇的。……所以〈水〉依然是作者發展上的一個標誌,同時也是我們新文藝發展上的一個小小的標誌。」2在〈水〉之後,丁玲經過艱苦的鬥爭和改造過程,在四○年代的作品中補足了三○年代作品的缺憾,達到藝術上的成就。而自由主義學者夏志清則以「忠於自己的作家」和「狂熱的宣傳家」3來區分丁玲早期與三○年代以後作品的差異,他認為丁玲自1931年開始創作無產階級的小說後,作品就喪失了二○年代「微帶虛無主義色彩的坦誠態度,剩下來的,只是宣傳上的濫調」4,並在此基礎上嚴厲地批評丁玲三○年代描寫群眾的作品〈水〉和四○年代的土改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5。平心而論,我個人認為丁玲早期接受五四「個性解放」的思想6,「個性解放」的精神和她原本就獨特、強烈而鮮明的個性是她生命的基調。後來因丈夫胡也頻遇難,又受到共產黨的照顧和社會主義革命思潮、理想的洗禮,共產黨及其所主張的政治理想和革命工作在很大的程度上支持、幫助她度過喪夫後最痛苦難熬的一段時光,並讓她脫胎換骨,走上全新的生命道路。因此對她而言,「個性解放」與「革命理想」是她生命、思想中最重要的、不可偏廢的兩個部分。「個性解放」代表五四知識份子強調個人主義的系統,而「革命理想」則代表中國二○年代中期之後蓬勃發展的政治、群眾與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系統,而這兩者在許多時候存在明顯的2馮雪峰:〈從《夢珂》到《夜》──《丁玲文集》後記〉,頁297。3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5年11月15日),頁280。4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頁284。5夏志清對〈水〉和《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的批評,分別見於《中國現代小說史》頁284-288及頁482-488。6丁玲有一個開明而獨立的母親,受到母親的影響,丁玲認為自己早期思想比較複雜,但基本上對封建舊社會很不滿,可參見丁玲:〈我的中學生活的片斷〉,《丁玲文集》第五卷(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7月),頁320。「五四運動」爆發後,丁玲率先剪掉辮子,參與遊行、演講活動,開始有比較強烈的愛國意識,並積極地討論婦女問題和社會問題。進入周南女中讀書後,丁玲受到國文老師陳啟明先生的教導,開始大量閱讀新文學及《新青年》上有關反封建的文章,並對法國革命故事產生共鳴。參見丁玲:〈我怎樣飛向了自由的天地〉,《丁玲全集》第五卷(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頁262-265。從「五四運動」到二○年代末期開始從事小說創作,丁玲的思想基本上是圍繞在五四「反封建」與「個性解放」這一體兩面的議題上,而她的小說是更為鮮明地展現「個性解放」的精神。蘇敏逸:「個性主義」與「革命理想」的辯證發展──丁玲小說創作發展歷程及其特色163歧異與衝突,這兩者之間的鬥爭,則在丁玲的心裡、作品裡劇烈地進行著,因此她的作品總是呈現「個性解放」與「革命理想」此消彼長、交互更迭所組成的多重變奏,並持續地衝撞和磨合,所以她每個階段的文學創作其實都是對自我的生命問題最真誠的反省和思考。二、站在「五四」的基礎上──前衛的「個性主義」丁玲在北京開啟她的創作生涯,她的處女作〈夢珂〉發表於1927年冬天,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記〉發表於1928年春天,之後陸續寫成了〈暑假中〉、〈阿毛姑娘〉、〈一個女人和一個男人〉、〈自殺日記〉、〈慶雲里中的一間小房裡〉(以上均作於1928年)、〈過年〉、〈歲暮〉、〈小火輪上〉、〈他走後〉、〈日〉(以上均作於1929年前半年)等作品。這些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女性,其中除了〈阿毛姑娘〉和〈慶雲里中的一間小房裡〉的主題比較特殊外,其他篇章都圍繞在受過五四運動洗禮的女性知識份子在人生道路上面臨的苦惱,特別集中在「愛情」和「工作」的不順遂這兩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