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人丧德;只顾玩赏所喜好的东西,因而消磨掉志气。玩具;专供儿童玩儿的东西。“玩物丧志”常用来指如果醉心于玩赏某些事物或迷恋于一些有害的事情,就会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这也是语言发展变化的一种形式。玩者,不恭也,以其随意而闻名。有志者,坚也,以其专注而闻名。二者乃水火之类也,此消彼长。故曰,玩物丧志。古之人不余欺也!注意在辩论赛伊始要给“玩”下一个非常狭隘的定义,即能玩出成绩来的都不叫玩,那叫事业,只有拍洋人这种不入流的,而且绝对出不了成绩的东西才能叫玩(夸张地说)。这样对方就不好施展手脚了。像这种辩论赛辩点一般都集中在下定义上,你们是正方,在这方面有一定优势,建议在一辩辩词上多下功夫。在举例时一定要注意回避能搞出名堂的玩法,比如电脑游戏(现在有很多职业玩家还有专业战队,局域网游戏已经成了一种产业了)、体育健身爱好等。不过也可以稍微涉险,在此处找些个例,设置陷阱问题。比如你方一辩辩词中如果提到电脑游戏,对方肯定满心欢喜地将游戏产业化,以及由此产生的财富资产等大说一通,这时你们可以发问:“请问全世界玩这些游戏的有多少人?成为职业玩家的有多少人?能从游戏中获利赚钱的职业玩家又有多少人?职业玩家的寿命是多少年?游戏换代了以后这些过气的职业玩家命运如何?”这样一连串问下去对方肯定要蒙掉,最可能的情况就是转换话题。你们可以就此穷追猛打,直至锁定胜局;也可以稍稍略带一下:“从对方辩友故意回避话题甚至开始手忙脚乱就不难看出,亲爱的对方辩友已经开始意识到了我方观点的正确性。”然后接着开始下一轮攻击。至于证据,只要随意捏造一些所谓有名的职业玩家辛酸史就行了,最好是荷兰等国的,这样对方一时也不好找茬。玩物丧志,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醉心于玩赏所喜好的东西或迷恋于一些有害的东西,从而丧失了积极进取的志气。这表明了玩物是丧志的前因,这取决于你怎样玩,玩什么,同时它也受外在的因素影响……而丧志是结果…………玩不仅仅是狭义上的玩,有句成语叫寓教于乐,证明了玩也是一种学习如果我是反方“玩物长志”,会试着这样破一下题。“玩”意味着一定有玩的规则,要玩就必须遵守规则。玩的规则中最大和最重要的(母)规则是人生的(或叫社会的)规则,好比所有法律(下位法)都不得与宪法(上位法)相抵触,所有具体的玩的规则都必须在这个总的规则下进行。所谓的“玩物丧志”是当事人违反了“玩物”的最大规则——人生规则或叫社会规则。既然违反了规则,所以丧志之人不是玩物而是被物玩。那些沉溺于网络游戏不可自拔的人不是在玩游戏,而是被游戏玩。但“玩物长志”就不同了,我方坚持:玩物本来是长志的——玩物的过程能让人受到启发,增长知识,锻炼思维,这是因为玩的过程符合了基本的人生或社会规则,所以我们同时也看到许多玩物促进身心发展,全面提升个人素质的例子,玩到高级阶段就成了有利于社会或人类的创造发明了!其中,1、我方立论会精辟阐述人生或社会规则是什么。2、我方会将志诡为“积极的志”和“消极的志”。对于字典上“玩物丧志”中“志”解释,当然会有所防备。综上所述:玩物本来是长志的,丧志是只是因为当事人违反了玩的基本规则,让玩物长志呈现扭曲或叫不正常形态——应该长的“积极的志”变成了“消极的志”——由玩物变成被物玩,但其都不能改变玩物的本来形态,即长志。我对辩题的剖析,玩物丧志,出自《书·旅獒》,全句为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是讽刺君主与狗戏耍而不理朝政。单看玩物,名词是指供玩弄、玩赏的人或器物。动词意指沉迷于所好之物。丧是指丢掉失去。志是指意向,志向,可引申为进取心。因而我方观点应该是沉迷于所好之物并不会因此失去进取心。对楼主理论思路的一点意见,仅供参考~:1、玩物丧志和玩物并不丧志,貌似这个题目正方并不是像楼主分析的那么“全程命题”,因为反方的辩题不是“玩物未必丧志”,如果总结为“玩物未必丧志”,本身就赞同了对方一般观点,不妥,从题目结构来看,反方应该打“玩物完全不会丧志”2、立足于“全程命题”也不是完全不好打,因为“不丧志”不等于“长志”嘛。3、把丧志的“罪过”怪罪于个人,逻辑上貌似不成立,因为有关“志”的因素很多,如果把“丧志”的因素都归结于人,那么“什么东西能够长志”呢?没有啊。老舍先生曾有篇小说《恋》,讲济南有位庄亦雅先生,喜好收藏名家字画,慢慢地就喜好得有点偏执,有点变态,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人侵入济南,邀他出任教育局长,他先不太情愿,但当游说客谈起如果不答应就没收他的字画,如果答应还送他很多好玩的东西时,他犹豫了片刻,终于答应了。老舍先生写道:“恋什么就死在什么上面。”“玩物”为什么在某种意义上会“丧志”?因为这些人玩物玩过头了,完全被物控制住了,当物和志发生矛盾时,物完全压倒了志,因此玩物丧志。然而,世界上有许多科学发明、文化进步,其起源都是由于科学家、文化人、大师、工匠对某一事物“玩”的兴趣。正如米卢的快乐足球一定层次上帮助了中国足球的提升和打入世界杯,科学发现、文化创造的最初原动力决不是苦役,而是玩的兴趣。爱迪生的发明是“玩”出来的,牛顿的试验也是“玩”出来的,多少文豪的作品更是在创作的爱好驱动下“玩”出来的。即使上升不到科学、文化创造的层面,生活中的许多情趣、品格也是“玩”出来的,栽花养草、吹拉弹唱,都怡养性情,使人淡泊明志;至于说到某一领域的专家技师,更要有点“玩”的精神,“玩”面人的可能成了面人大师,“玩”根雕的可能创作出许多根雕作品。总之,有点“玩”的兴趣,可提升人的品位与志趣,比沉浸在酒色里要有志得多。踏青郊游、登山览胜、海滩嬉戏是玩,观赏春雨秋叶、夏荷冬雪也是玩;看碟看戏下棋打牌是玩,吟诗作画练书法养金鱼也是玩。玩物,使人充实,不单调、不无趣;使人心胸开阔、乐以忘忧。要做到玩物尚志,必须把握物与志的平衡;人是物的主人,不能使物成为人的主人,控制人;玩物尚志的境界应该是拿得起,放得下,进得去,出得来。要有点朴素的哲学情怀、超脱的精神境界,才能玩物尚志。万物纷纷,终归是身外之物,而志是人内在的东西,常立常新,大丈夫不患无物,但患无志。玩物尚志,玩到酣然,方能成为行家专家;玩到悠然、淡然、超然,方可成为智者。“志”是指什么?你也说过了,对某项事业的进取心“玩物”实际上就是对某项事情具有兴趣了啊比如说电子竞技,对于“惟有读书高”的社会而言,电子竞技确实是玩物丧志但是对于“电子竞技这个体育项目”,去拿电子竞技的锦标夺冠军实际上是“长志”的啊也就是说,丧志,长志与否,关键看观察问题的角度任何问题都可以解释为丧志,也可以从另一角度解释为长志有些东西,没有达到“玩物长志”的目的,不是因为“玩物丧志”,而是玩物玩的“不够”楼上几位已经说了很多了。我谈一下关于“玩物”和“志”的关系;其实,这一点,楼上也有人已经提到了。我个人认为,之所以有时候出现了“玩物丧志”的现象,是因为我们所玩之物与所立之志之间出现了分歧。例如这句话的出处中,其实玩狗本身没什么问题,玩好了可以成为出色的驯兽师;但问题在于这位老兄他没有去当驯兽师,而是去当皇帝、当政治家了,那就出问题了。同样,在楼上几位的回复中,也提到了这个含义。我们玩电子游戏,这个没问题,将来可以参加比赛;但如果我们是在立志搞科研的情况下去玩电子游戏,这就出现了分歧。总之,志的方向与玩的内容不同,那么这时候玩物就会影响到了那个不同方向的志。不过,说到这里,我们就要反过头来看7楼给出的庄亦雅先生这个例子了。老先生他一直玩字画,志也在字画;就是那个什么教育局长的位置,其实他也没什么兴趣,估计上任之后也就是个傀儡。但为什么,大家普遍对这种行为表示了不齿呢?这是不是一个反例呢?我个人认为,这不是反例。这个例子说明,人们心中存在一些比志更为重要的东西。按说,庄亦雅玩的东西和志的方向是一致的,在玩物和立志方面没有矛盾,而问题出在了他的是非观念上。所以,他立志当一名字画收藏家,并且也一直不遗余力地致力于字画收藏,他并没有“玩物丧志”;而他的问题在于是非观念、荣辱观念出现了偏差。同样的例子,还有一些违背科学伦理、甚至践踏法律而搞一些诡异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们,他们并不是玩物丧志,而是个人道德情操出现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