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冼国明严兵2012-11-2316:48:11来源:《国际经济合作》(京)2007年1期最近两年来,受全球经济持续增长、跨国公司盈利增加以及跨国并购交易复苏等因素的影响,全球国际直接投资连续高速增长。其中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已发展成为重要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地,这些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兴起所带来的机遇,也为投资领域的“南南合作”提供了契机。本文将对全球国际直接投资近期所呈现出的这些新趋势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做出预测。一、全球国际直接投资发展趋势(一)国际直接投资持续增长,成为世界现象2005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在2004年增长了27%的基础上,又增长了29%,达9160亿美元。如果说2004年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仅是扭转了连续三年下降的颓势进入复苏阶段,那么2005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则开始了全面的加速增长。2005年,在联合国贸发会议所统计的200个经济体中有126个的FDI流入量出现了增长,而相比之下2004年FDI出现增长的经济体只有111个(除非另外注明,本文所使用的统计数据均来自联合国贸发会议历年的《世界投资报告》)。尽管2006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的官方统计数据尚未公布,但联合国贸发会议依据82个国家的统计数据,估算2006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将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再增长26%,达到11600亿美元,这是自2000年以来国际直接投资首次超过10000亿美元大关(CPII,2006)(图1)。图1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流入流量(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依据历年《世界投资报告》的数据绘制。注:2006年为贸发会议估算数据。2005年发达国家的流入量达到5420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37%。但2004年全球FDI流入量的增加主要是除欧盟之外的其他发达国家的增长所导致的,而在2005年欧盟国家的FDI流入量则大幅增加(97%)。这在德国、荷兰和英国三国表现得最为显著,这三个国家FDI流入增幅均超过400亿美元,而英国更是凭借1080亿美元的FDI流入量超越美国成为2005年最大的FDI东道国。2006年第一季度,欧盟国家的FDI流入量继续大幅增加,例如荷兰从2005年第一季度的7.8亿美元增加到67亿美元,比利时从56亿美元增加到176亿美元,估计全年流入欧盟的FDI将达到4950亿美元。而美国在2006年前三季度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就高达1349.8亿美元,与2005年相比同比增长了68%(2005年前三季度美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为802.7亿美元,全年吸收FDI金额为994.4亿美元)。贸发会议估计2006年美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将达到1889亿美元,很可能会再次取得第一引资国的位置。总体上看,发达国家2006年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预计能在2005年的基础上再增长39%,达到7543亿美元(CPII,2006)。发展中国家FDI流入量在2005年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3340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2%。具体来看,所有发展中地区的FDI流入量几乎均有所上升。流入非洲的FDI上升了78%(310亿美元);流入西亚的FDI增加了85%(340亿美元),流入南亚、东亚和东南亚的FDI则增加了20%。五十个最不发达国家的FDI流入量创下了97亿美元的历史最高记录。图2显示了1980年以来各组别经济体FDI流入的详细情况。图21980—2005年全球和分组别经济体的FDI流入(单位:10亿美元)资料来源:《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二)发展中经济体异军突起,成为重要的FDI来源虽然发达国家在全球国际直接投资中占据了主要地位,但相关数据表明,来自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的企业越来越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它们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为母公司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来自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的对外直接投资在2005年达到1330亿美元,约相当于当年全球外向流量的17%,其存量达到14000亿美元,约占全球总量的13%。在1990年,只有6个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超过50亿美元,而在2005年,已经有25个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超过了这一数字。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外国直接投资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在能源、矿产和制造业等方面的大举对外投资,许多企业发展成为大型跨国公司。来自这些经济体的跨国公司数量近年增长迅速,目前约占全球跨国公司总数的四分之一。例如,巴西、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和韩国拥有的跨国公司数量在过去十年内增加了450%,从2700家增加到14800家,而同一时期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母公司数量的增长率仅为47%。虽然这些企业都是规模相对较小的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地理范围有限,但其中大型跨国公司的数量也正在增加。标志之一是,在1990年前后列入《财富500强》的发展中经济体跨国公司只有19家,到2005年这个数字增加到47家。即使在全球竞争性最强的领域,如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和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来自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的大型跨国公司也占据了重要的市场地位。如宏基(Acer)(中国台湾省)、华为(中国)和三星电子(韩国)等电子产品公司,现代汽车集团和起亚(Kia)(韩国)等汽车制造公司,Infosys公司和WiproTechnologies公司(印度)等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跨国公司,都已经在各自行业位居世界前列。来自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促进了大规模的南—南直接投资流量,从而促进了南南国家在投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这类投资对低收入国家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在一些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中,来自其他发展中经济体的外向直接投资占了绝大部分。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数据显示,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之间的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从1985年的20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598亿美元。由于转型经济体外国直接投资在上述这些交易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因此上述数字可以大致反映出南南外国直接投资的规模。(三)跨国并购交易复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增长主要驱动因素与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情形类似,跨国并购刺激了2005年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2005年跨国并购的交易额和交易量均有所增加:金额增至716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88%);交易量增至6134宗(比上一年增加20%);在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总流量中所占的比重为78%,已接近1999年跨国并购达到第一次高峰时的水平。这样高水平的并购尽管是跨国公司战略选择的结果,但也确实受到全球证券市场复苏的推动。后者导致大宗交易(交易价值超过10亿)的大幅增加:2005年发生141起这样的交易,接近2000年175起的峰值水平,总交易金额达4540亿美元,是2004年交易额的两倍,在全球跨国并购交易中占63%。2006年上半年,全球并购交易额高达1830亿美元,与2005年相比同比增加了43%。其中跨国并购交易继续增长。2006年上半年,发达国家完成的跨国并购交易金额达到4350亿美元,与2005年相比同比增加了48%,发展中国家的增速虽然相对低一些,但也达到了15%。可以预见全年的跨国并购交易额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成为推动国际直接投资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CPII,2006)。尽管进行严格的比较还为时尚早,但跨国并购目前的繁荣与上一次繁荣相比还是具有一些相似和不同之处(见表1)。2005年跨国并购的成交额、交易量及大宗交易的数目均与1999—2001年的平均水平相当。按照在(并购)总销售额中的份额计算,最大的三个并购目标国(英国、美国和德国)与上一次并购繁荣时相同。另一方面,这两个时期并购发生的部门和产业分布却呈现出一些变化。在新近的这次并购高潮中,初级产品部门的份额相对较高,而服务业的份额则比较低。2005年最大的三个并购目标产业分别是采矿、采石和石油,而上次并购高潮中的两个领先产业,即交通储运通讯业和金融业则分别被挤到第二和第三的位置上,商业服务业则被挤出了前三名。与上一次并购高潮的驱动因素相比,当前的跨国并购高潮背后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因素差异。金融市场和网络经济的繁荣不再发挥关键作用。此外,考虑到经济增长提供的发展机遇,有理由认为当前的并购高潮主要是受公司的战略选择行为所驱动的。在当前的并购中,出于机会主义考虑的因素作用很小,因而交易所涉及的产业比上一次繁荣要少。除了新型投资者如私募基金通常对所有产业投资之外,大多数跨国并购都是在同一行业内进行的。(四)服务业FDI迅速增长,但最大增幅出现在自然资源行业由于我们仅能找到有限的一些国家的细分部门FDI数据,这使得我们无法对FDI进行全面的部门分析。按照能够获得的数据,2005年FDI的部门总体分布格局与上年基本相同。服务业从国际直接投资的迅猛增长中获益最大,尤其是金融、电信和房地产业。服务业在国际投资中占支配地位并不是新现象,而制造业所占份额则在进一步急剧下降(与上一年相比,制造业在跨国并购出售额中的比例下降了4个百分点,在购买额中的比重下降了7个百分点),以石油行业为主的初级产品部门的跨国并购出售额增长了5倍,在总额中的比重增长了11%(图3、图4)。图32004—2005年跨境并购的部门分类(百分比)资料来源:UNCTAD,基于其FDI/TNC数据库计算图41987—2005年跨境并购销售的部门分解(百分比)资料来源:UNCTAD,基于其FDI/TNC数据库计算具体来看,2005年石油和天然气、公用事业(如电信和能源)、银行和房地产业是FDI的主导行业。石油产业在1987年(并购数据仅仅从该年以后可得)以后首次成为最大的FDI接受产业,占了全部跨国并购销售额的14%。紧随其后的是金融和电信,这两个产业FDI的快速增长部分是由于一些国家在投资领域实行的进一步自由化措施造成的。以上三个产业的并购活动占了并购交易总价值的三分之一。此外,大量FDI也投向建筑、交通和软件业等服务行业。在制造业内部,与初级产品相关产业的FDI有所增加。例如,石油精炼业的跨国并购额翻了一番,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翻了两番,金属制品业则增长了6倍。a包括进一步自由化,或旨在增强市场功能以及增加激励的变革。b包括旨在增强控制以及减少激励的变革。2006年的前两个月,最大的跨国并购交易依然发生在服务业,西班牙电信运营商TelefonicaSA收购02Plc公司的交易以311亿美元的交易额排在首位,其它的大型并购交易也主要发生在金融业和与初级产品相关的行业。总体上看,在经历了过去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大幅下降之后,初级产品部门FDI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几年里略有复苏,而服务业FDI的份额则持续上升。这样,一个必然的结果便是制造业部门在FDI流量和存量总体中的份额进一步下降。无论是对于内向和外向FDI,还是在所有组别的经济体中,情况基本都是如此。(五)投资自由化仍在继续,但保护主义开始抬头2005年在世界许多地方都能看到人们关于自由化与经济保护主义的激烈争论。大多数国家继续扩大开放,但另一些国家则或者设法保护其经济免受国外冲击,或者增加国家对特定行业的控制。其中,拉丁美洲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当2006年5月玻利维亚政府决定将其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收归国有时,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达到了顶峰。2005年联合国贸发会议总共确认了205项与投资相关的政策变化,大多数政策变化营造了更便于国外公司进入和运营的环境(164项)(表2),其中采用最为频繁的措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部门和跨部门的自由化(57项)、促进措施(51项)、运营措施(22项)和FDI准入(19项)。51项新的FDI促进措施包括各种旨在推进某种特定经济活动投资的激励。例如,为促进旅游业和研发活动的投资,希腊引入了新的激励机制。大量国家继续降低公司收入税税率,这不仅能吸引FDI,而且也有利于本国企业的发展。税率的降低在欧洲最为明显,特别是新加入欧盟的成员国。尽管2005年有利于FDI的政策变化仍占主流,但是许多变化使得东道国不再那么欢迎FDI,这种变化达到了联合国贸发会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实际上,不利于FDI的变化所占比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