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增养殖学考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养殖和增殖养殖:指将鱼放入水体中并加以适当管理,使其生长、繁殖,长大上市。增殖:指在渔业水域,直接或间接地对水生生物及其栖息环境进行管理,恢复、维持和增加渔业资源数量所采取的各种措施。2.鱼苗和鱼种鱼苗:系指孵化脱膜后的仔鱼和稚鱼的统称;鱼种:指供池塘、水库、河沟等水体放养,以养成食用鱼的幼鱼。3.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鱼苗培育:指将鱼苗经15~20d的饲养,培育成全长3cm左右的稚鱼。鱼种培育:指将夏花分塘继续饲养2~5个月,使其长成全长10~20cm的幼鱼。4.轮养和套养轮养:又称轮捕轮放,是将多种且多规格的鱼类混养在同一池塘中,分次捕捞达到食用规格的个体并补放适量鱼种的养殖方式。套养:指同一种或不同种鱼类不同规格的鱼种同池混养。5.单养和混养单养:单一品种鱼苗的培养或单一品种相同规格的鱼种的养成。混养:指不同种类或同种不同规格的养殖对象同塘饲养的养殖方式。6.浮头和泛池浮头:鱼类因水中缺氧而浮到水面的现象。泛池:大批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的现象。7.整塘与清塘整塘:是将池水排干,挖出过量的淤泥,整平池底,修好池堤和进、排水口,填好漏洞裂缝,加固堤埂,疏通注排水渠道,清除杂草和砖石等。清塘:是在池塘内施用药物杀灭影响鱼苗生存、生长的各种生物,以保障鱼苗不受敌害、病害的侵袭。8.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个体绝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繁殖季节前卵巢中所怀的成熟卵粒数。个体相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一个生殖季节中,单位体重或单位体长所具有的平均怀卵量。9.繁殖次数和产卵次数繁殖次数:指一生中进行繁殖的次数。产卵次数:指一个繁殖期内产卵的次数。10.排卵和产卵排卵:指成熟卵母细胞从滤泡中脱离出来到卵巢腔成为游离的成熟卵子的过程。产卵:指卵从卵巢腔向体外产出的过程。11.一级卵膜和二级卵膜一级卵膜:指卵细胞中由卵本身原生质产生的质膜和放射膜;二级卵膜:指粘性卵和某些沉性卵细胞,由卵母细胞发育后期包围卵母细胞的滤泡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包卵膜。12.一批产卵和分批产卵一批产卵:卵一批同时成熟,一批产完。产完后的卵巢内只有第2时相的卵母细胞和一些空滤泡,只能在下一个产卵季节才能产出。分批产卵:卵成熟一批产一批。产过一次卵后的卵巢中还有不同时相的第3、4期的卵母细胞,在同一产卵季节内一待发育成熟,即可产出。13.遗传性别和生理性别遗传性别:又称染色体性别,指由遗传基因控制,即精卵结合产生的性别。生理性别:也叫性腺性别,指在遗传性别的控制下,通过个体原始性器官分化而形成的性别。14.亲鱼成熟和卵子成熟亲鱼成熟:指性腺发育已达Ⅳ期、经摧产能起正常排卵反应的鱼;卵子成熟:指第Ⅴ时相的卵。15.发情和效应时间发情:指成熟亲鱼注射适量的摧产剂后,在正常情况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出现互相追逐的兴奋现象。效应时间:指末次注入摧产剂到发情产卵的时间间隔。16.池塘养鱼和网箱养鱼池塘养鱼:是利用经过整理或人工开挖面积较小的静水水体进行养鱼生产。网箱养鱼:指在天然水域中设置由合成纤维网片或金属网片等材料装配成的一定形状的箱体(称网箱),借助箱内外不断的水交换,维持箱内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利用天然饵料或人工投饵,高密度地培育鱼种或饲养商品鱼的养鱼方式。17.生态养鱼和综合养鱼生态养鱼:指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在总结传统渔业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的综合养殖生产模式。综合养殖:是以养鱼为主,渔、农、牧(或渔、农、牧、果)和农副产品加工综合经营及综合利用的生产形式。18.合理放养和放养效益合理放养:指使放养鱼类种群对天然饵料的利用程度尽可能与水体的供饵适应,在能养成商品规格的成鱼或能达到预期规格鱼种的前提下,可以达到最高鱼产量的放养密度。放养效益:指产出量与放养量的比值。19.增重倍数和养殖周期增重倍数:指鱼类起捕时的平均净增重和放养时的鱼种平均重量之比。养殖周期:指从鱼苗养成食用鱼所需的时间。20.饵料系数和饵料转化效率饵料系数:指生产单位重量鱼产品所耗用的饵料重量(饵料消耗量/鱼体净增重×100%)。饵料转化率:指单位重量饵料能生产的鱼产品量(鱼体净增重/饵料消耗量×100%)。21.日投饵率和饵料的月分配额日投饵率:指每日所投饵料重量占养殖水体(池塘、网箱)内鱼体重的百分比。饵料的月分配额:指全年饵料的需要量分配在各个月份的百分比(投饲率)。二、填空题1.鱼类养殖按生产水域分有池塘养殖、河道养殖、水库湖泊养殖、港塭养殖、浅海养殖和稻田养殖等;按生产方式分粗养、半精养和精养。2.我国目前鱼类养殖的主体是淡水池塘养鱼,主养鱼类以温水草食性和杂食性鲤科鱼类为主。3.鱼类的食性以成鱼期的饵料组成可分为植食性、杂食性和肉食性,以所食的饵料类型可分为浮游生物食性、底栖生物食性和草食性,以摄取食物种类多少可分为狭食性和广食性,以摄食方式可分为滤食性和捕食性。4.鱼类对食物的选择性主要取决于其对食物的喜好性和食物的易得性。依据鱼类对饵料生物的选择程度,可将食物划分为喜好食物、替代食物和强制性食物,而根据鱼类食物中各种饵料的实际比例(食谱),鱼类的食物可以分为主要食物、次要食物和偶然食物。鱼类的食性变化有年龄变化、季节变化、环境变化和昼夜变化。5.鱼类的生长特性有遗传性、不确定性(延续性)、阶段性、周期性、群体性、雌雄相异性、可变性、等速和异速性。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有遗传特性和环境因素。6.鱼类的性别有遗传性别和生理性别(性腺性别)之分,目前鉴别鱼类的性别主要依靠生理性别,通常又有雌雄同体和雌雄异体两种类型。而鱼类的性征有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两类,前者与繁殖活动有关如性腺、生殖导管、交配器、产卵管等,后者与繁殖活动本身无直接关系,但和性腺发育及性激素分泌活动有关,如婚姻装、珠星等。7.鱼类的繁殖方式按按产卵季节分有春季产卵型、夏季产卵型、秋季产卵型和冬季产卵型,按产卵次数分有一批产卵型和分批产卵型,按卵的性质分有产浮性卵型、产半浮性卵型、产粘性卵型和产沉性卵型,按受精和发育方式分有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型、体外受精体表发育型、体内受精体外发育型和体内受精体内发育型,按产卵行为分有无亲体护卫型、亲体护卫型和亲体型,按对产卵场要求分有敞水性产卵型(水层产卵型)、水草上产卵型、石砾产卵型、砂底产卵型、喜贝性产卵型和洞穴产卵型。8.淡水池塘溶解氧受水中辐照度、浮游植物等的影响呈不均匀分布,溶氧含量上层高,下层低,而受风向的影响出现白天上风处低于下风处,晚上上风处高于下风处的现象。一天中溶氧含量最高在下午2~4时,最低出现在黎明前。溶氧的水平、垂直和昼夜变化夏秋季节大于春冬季节。9.池塘水质依据水中浮游生物总量和种类可以分肥水、瘦水、老水和转水四种类型,其中肥水、瘦水适宜鱼类养殖,而老水和转水不利鱼类养殖。通常水中的悬浮生物和溶解有机物是造成池塘水色的主要因素,池塘水色有褐色、绿色、红色、青蓝色、清水色和土黄混浊色等类型,受温度、光照、营养盐、风向等的影响而产生季节、昼夜、垂直和水平变化,是检验池塘水质环境条件的直观指标(晴雨表),有利于鱼类养殖的水色通常有褐色和绿色水系,而红色水系通常是不利甚至危害鱼类养殖的危险色。水质环境条件良好的池塘其水色通常有明显的月变化和日变化。10.与鱼类养殖相关的非生物环境因子主要有水温、盐度、溶解气体、酸碱度(PH)、溶解盐、光照、底质、声音、水深、水流等,生物因子有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微生物。11.根据鱼类适温范围大小,可将鱼类分为广温性鱼类和狭温性鱼类两种类型,而根据鱼类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可将鱼类分为热带鱼类、温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三种类型。一般鱼类能够忍受的温度变化幅度为4~5℃。12.根据鱼类对盐度的适应性,可将鱼类分为海水鱼类、淡水鱼类、咸淡水鱼类和过河口洄游性鱼类,其中海水鱼类和淡水鱼类都属狭盐性鱼类,而咸淡水鱼类和过河口洄游性鱼类属广盐性鱼类。13.对鱼类影响较大的溶解气体有溶解氧、二氧化碳、硫化氢和氨等,溶解盐类有亚硝酸盐、磷酸盐和碳酸盐类。14.卵细胞的成熟过程包括繁殖期、生长期和成熟期,而精细胞的成熟过程包括繁殖期、生长期、成熟期和变态期。卵细胞的发生过程为卵巢→原始生殖细胞→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1个卵原细胞只产生1个卵细胞,而1个精原细胞生4个精子细胞。鱼类卵细胞实际上是停留在第二次减数分裂阶段的次级卵母细胞,在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产出体外,受精后放出第二极体。15.成熟鱼卵的结构包括卵核、卵膜、卵质和卵黄。根据卵黄的分布,大多数养殖鱼类的卵为端黄卵。鱼类的卵膜按来源可分为初级(一级)卵膜、次级(二级)卵膜和三级卵膜,其中初级卵膜由卵细胞本身分泌的物质所形成,次级卵膜由卵母细胞发育后期由包围卵母细胞的滤泡上皮细胞分泌形成,三级卵膜是由输卵管或生殖器官附属部分分泌形成。一般浮性卵只具有一级卵膜,粘性卵和某些沉性卵有次级卵膜,三级卵膜为某些软骨鱼类所有。16.不同鱼卵的集卵和孵化方式不同,浮性卵通常用溢流方式收集,沉性卵用底部集卵管方式收集,两者用孵化缸或桶、槽、环道等孵化,而粘性卵用鱼巢方式收集,通常有池塘孵化、脱粘卵孵化和淋水孵化等方式。17.影响鱼类性腺发育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因子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其作用机制为环境因子→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脑垂体→性腺。18.鱼苗的形态特点主要表现在身体小、嫩弱、无鳞片等,生理特点是代谢水平高、生长快,营养特点是要经历内源性营养、混合性营养和外源性营养三个阶段,游泳特点是孵出初期一般作垂直游泳,开口摄食时转为平行游泳。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一般的摄食顺序是:桡足类无节幼体和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成体和枝角类等→鱼糜或人工颗粒饲料。19.海水育苗场的主要设施有育苗车间、鱼池系统、供排水系统、水处理系统、充气供氧系统、调温系统、供电系统、饵料培养系统等。其中水处理系统是水产工厂化育苗和养殖的生命线。橡胶管、木质网箱架和取样器等育苗工具的总体使用原则是使用前消毒、专池专用、严防污染。20.鱼类苗种繁育过程的基本步骤有亲鱼的选育→摧情产卵→受精→卵的孵化→鱼苗培育→鱼种培育。鲤科亲鱼培育的经验是早春浅水培育,中期肥水培育,后期活水培育,产前流水刺激,产后强化培育。21.决定鱼类催产期的主要因素是水温。判断摧产日期主要依据亲鱼的性腺是否达到Ⅳ期末,通常采用抽查亲鱼的成熟度的方法来确定最后的摧产时期。鉴别亲鱼成熟度的方法可以综合为“一看、二摸、三挤、四挖”。22.目前使用的摧产剂种类主要有鱼类脑垂体P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RH及其类似物LRH-B等,各种摧产剂均须用生理盐水配成悬浮液后,方能注入鱼体。摧产剂的注射部位有胸腔注射、腹腔注射和肌肉注射,注射次数分一次注射和二次注射两种。雄鱼一般注射一次,注射剂量约为雌鱼的一半。亲鱼注射摧产剂后的发情产卵效应时间主要由水温决定。23.鱼类受精有自然受精和人工受精两种方式,人工授精主要有干法和湿法两种,其关键是准确掌握效应时间。24.衡量鱼类人工繁殖技术水平的生物学指标有亲鱼成熟率、摧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和出苗率。25.鱼苗培育的方式有静水土池塘培育、室内水泥池微流水培育和网箱培育三种。目前大多数淡水鱼类采用静水池塘培育,大多数海水鱼类采用室内水泥池微流水培育。26.鱼池清塘后浮游生物的演替规律是清塘→浮游植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当水温为20~25℃时,完成这一过程约需15~20d。池塘培育鱼苗的关键环节是要生态适时下塘,即能平行游泳,已开口摄食的成活适时鱼苗在池塘轮虫繁殖高峰期下塘培养。一般鱼苗经16~18d培养,长到3cm左右时即可出塘分养。室外土池培育是大多数鱼类鱼种培育的主要方式,分一龄鱼种培育阶段和二龄鱼种培育,鲤科养殖鱼类,1龄鱼种培育期通常为3~5个月,出塘规格为全长10~20cm,体重为10~100g,大规格鱼种通常要求鱼种体长15cm以上,体重50g以上。27.养鱼池塘类型一般有鱼苗池、鱼种池、成鱼池和越冬池。池塘的池底一般有锅底型、倾斜型和龟背型三种类型,其中以龟背型最好。28.池塘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