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余姚市委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共余姚市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2008年10月23日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作如下决定。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1、重大意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事关余姚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随着宏观环境的深刻变化,目前发展中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长期积累的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经济粗放型增长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经济运行呈现高成本、低增速、多风险的阶段性特征。从我们余姚来看,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人均生产总值从6000美元到10000美元的新阶段,正处于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关键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要解决当前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唯一的出路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全市上下必须深刻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任务和重要方面,是应对国内外宏观环境变化的关键之举,是解决经济发展深层次问题的现实需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在更高水平上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总体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五大跨越”,加快“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步伐,坚持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优化需求结构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直接动力,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把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依托,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抓手,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逐步形成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城乡区域发展相协调的新格局,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3、基本原则。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具体工作中,要突出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坚持创新发展的原则。把创新作为发展的新动力,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人才,鼓励创新实践,着力推进观念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变。——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坚持把优化需求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直接动力,加快促进消费需求增长、投资结构优化和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坚持集约发展的原则。加快转变传统发展模式,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抓好节能减排,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推动经济集约发展,加快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坚持开放发展的原则。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探索对外投资方式,努力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发展服务外包,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坚持均衡发展的原则。统筹城乡要素配置,建立健全城乡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构筑城乡一体发展的新格局。按照“南闲、中城、北工”的总体要求,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进一步创新支持山区发展的体制和政策,推进整个市域的均衡融合发展。4、主要目标。根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到2011年实现以下主要目标:——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一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深入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家用电器、塑料模具、机械五金、化纤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产值达到1850亿元,集群化发展的10个块状特色优势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5%左右,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形成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和人才支撑体系,全社会研究和试验开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规模以上企业技术开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1.6%,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42%,宁波市级以上名牌产品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总额的比例提高到35%以上,品牌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25%以上,每万人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0%,每万人人才数达到1980人,科技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经济需求结构不断优化。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提高,消费能力显著增强,消费环境明显改善,投资结构更趋合理,外需保持持续增长,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2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80亿元左右,实际利用外资3.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到70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达到55亿美元。——节能环保水平大幅提升。耕地和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新能源、可再生资源比重明显上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在确保“十一五”期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年均分别下降3%、4.5%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全省先进水平。——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化总体水平达到57%,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速向农村延伸覆盖,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明显缩小,城乡交通、供水、供电、污水和垃圾处理形成一体化格局。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三次产业协调带动5、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围绕“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程,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家用电器、塑料模具、机械五金、纺织化纤等传统优势行业,完善产业链,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着力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规模实力型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发展。积极引进和重点培育新兴产业发展,进一步做强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化工等成长性行业,促进新兴产业向规模化发展。着力提升块状经济发展水平,加强分类指导,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鼓励企业强化分工协作,加强产业链整合,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推动小家电、模具、灯具、不锈钢材料、工量具、电动工具、消防器材、水暖器材、汽摩配件、裘皮服装等块状特色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产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品牌影响广、市场份额高的现代特色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充分发挥余姚工业园区、余姚经济开发区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的主战场作用,以优势产业为基础,以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落地为重点,加快推进开发区整合提升,着力抓好滨海产业园、远东工业城二期、模具城二期、名邦科技园等重点区块的开发建设,不断提升工业功能区的发展水平和贡献率。6、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联动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务会展、国际贸易、金融服务、科技与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中国塑料城、裘皮城等特色专业市场,鼓励二产企业实行主辅分离,积极推进“退二进三”工作,培育发展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等新兴业态,不断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坚持以统筹余慈地区发展为契机,结合杭甬高铁站场等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商贸发展规划,引入商圈、组团开发等先进理念,实施一批业态新、档次高的商贸项目,培育一批现代商贸龙头企业,引进一批著名品牌企业和品牌商品,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和社区服务业,进一步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形成若干个商圈和一批特色街区,着力打造余慈商贸中心。引导和支持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强科学规划,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培育总部楼宇、科创中心、物流园区、创意产业园和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努力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主业突出、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制订实施《旅游目的地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发挥杭州湾跨海大桥经济效应,积极构建四明山旅游区、城区历史文化休闲区、姚江文化旅游带,打造旅游黄金线路,大力发展文化游、名人游、生态游、农家乐休闲游等特色旅游,努力打响“河姆古渡”、“名人故里”、“姚江文化”、“四明山水”等旅游品牌,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培育市场化会展主体,办好中国塑料博览会、中国小家电博览会、中国裘皮服装节等重大特色展会,并积极引进与我市特色产业密切相关的会展项目,不断扩大会展品牌影响力。7、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应做优做精”要求,加快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合理安排产业布局,稳定发展粮油生产,加速农业科技进步,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积极培育产业化经营龙头,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市场经营主体,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机械化,切实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和品牌推介宣传,提高农业专业化、集聚化和产业化水平。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定农村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建立健全土地、林地承包权流转市场,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建立以规模化专业大户与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制。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保险和信贷服务,健全完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农产品市场预警体系和农业信息网络,推进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农村合作银行“三位一体”的农业服务联合体建设,不断提高为农服务水平。三、加快经济需求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8、着力扩大城乡消费需求。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能力,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深入推进创业创新,加强技能培训,完善创业平台,鼓励各类群体开展灵活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不断提高全民创业致富能力。调整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深入实施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机制,合理调整和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切实增强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着力构筑布局合理、城乡共享的公用设施体系,健全完善便民、安全、快捷的城乡商业网络,大力发展消费性服务业,积极推进新型消费方式,培育扩大文化、教育、休闲旅游、健身保健等消费热点,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加强食品质量卫生监管,确保食品市场安全,推进社会信用建设,强化市场物价调控,规范消费市场秩序,切实改善消费环境。9、努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坚持把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通过改善投资结构,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促进作用。切实抓好政府投资项目,围绕推进现代和谐宜居城市建设和余慈统筹发展,积极实施重点区块改造,加快启动建设交通枢纽中心、全民健身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市民休闲行政服务中心、城东水厂和垃圾处理(发电)厂等重大项目,并结合新农村建设,着力推进以现代流通、卫生医疗、就业培训、文化健身、综治民防、社会保障、公共交通、环境卫生为内容的“八网进村”公共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大利用内资力度,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着力引进创新型项目、补链型企业,鼓励海外上市、跨国并购,积极开展对外实业投资和跨国经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加强社会资金投资引导,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发展,促进民间资金转化为发展资本,并运用规划、产业政策、土地保障、环境标准等手段,推动社会资金投向新农村建设、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10、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深入实施“以质兴贸、品牌兴贸”战略,大力支持具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