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心理辅导的若干技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个别心理辅导的若干技巧在个别心理辅导中常用两种方式作用来访者,一种是言语表达,另一种是非言语行为表达,如何正确辨别、选择适宜的言语表达方式和非言语行为,以达到最佳效果,这便是心理辅导的技巧。一、接纳与观察的技巧接纳是辅导员表示出对来访者的尊重,而透过接纳,辅导员给来访者造成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可以自由探讨自己的内心世界。尊重、接纳是对学生的基本态度,是理解学生的前提,是辅导学生的基础,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最佳渠道。接纳的技巧有六字诀,即微笑、点头、专注。微笑是人类特有的表情,是文明和进步的象征。微笑代表亲睦,是一种“我不讨厌你,我喜欢你“的具体表现,微笑常常能解除人际关系中的胶着状态,是增进感情的营养剂。微笑也能增加活泼生动的气氛,你的话因微笑而富有活力,对疲乏的人微笑是休息,对泄气的人微笑是鼓励,对伤感的人微笑是同情,对烦恼的人微笑是解脱。微笑无需成本,却创造许多价值。微笑并不难做到,只要你认识它的重要。点头,表示信任和鼓励,使对方感到亲切,并乐于表露自己的思想,无形中接近了距离。专注,通常通过面部表情、身体位置和动作及口语的反应来表达。当然,这里都有一个适时适度的问题。观察技术的掌握在辅导中也很重要。它可以帮助了解来访学生的个性,及时判断出来访学生的情绪,观察到他们的内心活动。特别是可借助观察技术,了解来访学生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所表达的涵义。在许多场合,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所包含的信息量超过言语,更能传情达意。特别是当语言和内心所要表达的信息不协调时,这时面部表情所表达的信息量达55%,声音声调能传达信息的38%,而言语所能表达的仅占7%。有人统计人的面部表情可多达25万种,因此在辅导中注意观察面部表情,尤其是目光、嘴,可以了解来访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帮助决定辅导的进程和方向。当然还有身体、四肢等体态语言,它们比语言更带自发性,大多系下意识的举动,很难由人的主观意志进行控制,更能泄露他的内心世界。帮辅导员必须在观察学生的非语言行为上下功夫,平时要有意识地注意学习、观察,以不断提高。二、倾听和发问的技巧倾听是每个辅导员的基本功。在辅导中,许多时候,听比说重要,尤其是在初期和中期。倾听并非仅仅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听,去设身处地地感受。不但要听懂来访者通过语言、行为所表达出来的内容,还要听出来访者交流中所省略的和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它要求辅导员以机警、同理的态度,深入到来访者的内心世界,细心地注意来访者的所作所为,注意对方如何表达自己的问题,如何谈论自己及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以及如何对所遇到的问题作出反应。还要注意来访者在叙述时的犹豫停顿、语调变化以及伴随着的语言出现的各种表情、姿势、动作等,从而作出更完整的判断。倾听的最基本的作用在于鼓励来访者把他的观念和感受表达出来,因此,倾听不是一种被动的活动,而是积极地对来访者传达的全部信息(包括目光接触、身体语言、空间距离、沉默、言语反应)作反应的过程。它对于建立、发展辅导关系,获得良好的辅导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找出来访者问题所在的有关言语引导的倾听基本技巧有:(一)封闭式询问封闭式询问是可以用“是”或者“不是”,“有”或者“没有”,“对”或者“不对”等一两个字简短作答的提问。如:“你现在最关心的就是这件事,对吗?”“你认为妈妈对你不好,是吗?”这类问题通常用“是不是”、“要不要”、“会不会”等形式提出,这类问题不引导来访者提供更多的信息,不扩大语题,而是就征询的问题进行查证。它的作用是获得特定的信息,澄清事实,缩小讨论范围,或使会谈集中于某个特定的问题。当来访者的叙述偏离了正题时,可以用它适时中止,引回正题。如:“我们还是接着讨论刚才的问题,好吗?”在辅导中,这些问句虽属必要,但由于它限制了来访者进行内心探索,限制了自由表达,且使谈话趋于非个人化,因而不宜多用。在辅导中我们常会发现,一连串的封闭式的提问以后,来访者会变得被动、迷惑、沉默。(二)开放式问题开放式的问题被多数辅导员认为是最有用的倾听技巧之一,是较适合的一种提问方式。它常常以“什么”、“怎样”、“为什么”等形式发问,用来搜集资料,促使来访者自我剖析,推动会谈进行。一般来说,用“什么”发问,往往会引用一些事实资料;用“怎样”发问,则往往涉及一件事的过程、次序或情绪性的内容;用“为什么”发问,则引出一些理由、原因及合理的解释;“能不能”、“愿不愿”发问则引致来访者作自我剖析。例如:“能不能告诉我这件事为什么使你感到生气?”“能告诉我你是怎样想的吗?”以“能不能……”这样的形式发问能导致最开放的回答,它像对来访者谈话的一种邀请,不带强制性。但也有可能碰上一个简单的回答“不”或“现在我还不想说”,此时,辅导员可能需要就为什么要问这问题作一番解释,或进一步使用其他开放式问题。虽然开放式问题给来访者的回答以较大的自由度,虽然开放式问题能得到不同的来访者的不同答复,但开放式问题的目标都始终趋向于来访者问题的特殊性。通过这一类的提问,辅导员可以获得对来访者的一般性了解,对与问题有关的具体事实的掌握,以及对来访者的情绪反应、对此事的看法及推理过程的了解。在使用开放式问题时要注意在以前的辅导关系,发问时的语气语调,以免显得过于咄咄逼人。否则会使对方产生疑惑,甚至于对立。(三)轻微的鼓励轻微鼓励是借助一些短语“恩”、“噢”、“是这样”或复树述来访者谈话中的一两个关键词或语气词,或点头、注视等表情动作来完成的。它的首要作用是表示出对来访者的接受,对所谈的内容感兴趣,并希望不要中断这样一些意思,支持来访者继续说下去。这是最简单的技巧之一。可能因其简单所以常常被认为是细枝末节而被忽视,然而正是这一简单的技巧,使辅导员得以进入来访者的精神世间,并且被研究者们认为是成功的辅导员所具有的一个特征。这是因为鼓励是一种积极的方式,它能使来访者感受并了解到辅导员在认真地听他讲话,并希望他继续讲下去。同时,鼓励对话题有强烈的选择作用。当来放者谈出一系列情况时,你选择哪一话题作出鼓励反应,直接决定下面谈话的方向。因此,鼓励虽然是个不起眼的技巧,却深深地体现着辅导员的理论取向。(四)释意释意是将来访者的主要言谈、思想予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来访者。辅导员可以用自己的词汇对来访者的话进行复述,但某些带敏感性的词汇和一些重要的词语仍以用来访者用过的词语为好。可分为简单重复和变式重复,简单重复,即重复来访者原话内容,变式重复即重复原话中所得出的感受。释意的作用:一是证实自己对来访者提供的信息的正确理解;二是对来访者起鼓励作用,传递给来访者这样的信息:我正认真听你讲话,我的思想一直跟着你,希望你继续说下去;三是重复的往往是“关键词”、“引导语”,这样可以把谈话引向深入,来访者有机会审查其困扰,并重新加以组织。释意反应要掌握三个要领:一是听取来访者的基本信息;二是提纲挈领地向来访者复述基本信息‘三是观察来访者的反应或线索,开来访者是否感到被准确理解了。释意在出次会谈中对了解来访者所谈的问题的各方面材料都极为有用,辅导员可以借此机会检查他对所述说的许多事实的理解深度,澄清、确认一些关键的信息与线索,为进一步的辅导打下坚实的基础。(五)感受反映感受反映和释意有时是分不开的,有许多共同之处。后者着重于来访者所谈的事实内容的反馈,前者则着重于对来访者感受性质的反映。感受反映就是辅导员用词句来表达来访者所谈到的、所体验到的感受。这些感受是来访者虽感受到却未体曾清楚地意识到,或未曾留意的。其基本作用就是引导来访者注意和探索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体验,或把这些感受和与之伴随的情景、事实联系起来,达到对自己的整体性的体认。有时,也有稳定来访者在会谈当时的心情的作用。在表达时,常常用感受性的动词和情绪性的词汇。如“你觉得……”“你心理感到……”,情绪名称如愤怒、悲伤、烦闷等,同时涉及与情绪有关的人物、事件等。在运用感受反映技巧时,首先辅导员自身必须对人类丰富的情感有较好的认识,要能够比较正确地定义某些常见的情绪、情感。比如愤怒、恐惧、高兴、悲哀、孤独感等。有时你所面对的来访者可能根本说不清他的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体验,也有时来访者只说出了事情的经过,而没有说出了事情的经过,而没有说出他的主观情绪体验,但辅导员感到了他内心的强烈情绪。对这样的来访者,就需要辅导员对这些情绪作出准确的感受反映,这样,来访者会深切地体验到被人理解的感觉,而辅导员也才有可能向同理的境界迈进。(六)总结总结,就是把来访者口语叙述、情绪感受和行为进行分析综合,经整理的形式向来访者表达出来。总结可以说是会谈中辅导员倾听活动的结晶。总结有些像穿珠子,把来访者所带来的信息的主要内容清理成串,分门别类。总结是辅导员每次会谈必用的技巧之一。总结,并非只有在结束会谈时才用,而是在会谈过程中随时可运用,只要判定对对方所说的某件事情的有关内容已基本掌握即可。总结的作用主要在于给来访者一种运动感,感到在探索问题、情感及原因方面正取得进展,同时它也让双方对前一阶段的会谈内容有一个重新审视的机会均等,来访者通过这次审视也许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或得以补充资料,或得到反馈以确定辅导员是否正确地理解了自己。辅导员倾听活动是一个主动引导、积极思考的过程,是辅导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各种倾听的具体技巧只要运用得当,都会对辅导起积极作用。要记住,谈话的技巧不在谈,而在听,听也是一门艺术。三、非言语交流技巧会谈并非就是说和听,人们不仅用口头言语说话,用耳朵去听,也用表情、形体动作说话,用眼睛去“听”。所以会谈中非言语性活动是交换信息的重要手段。它或伴随着言语内容一起出现,对言语内容作补充修正,或独立地出现,代表独立的意义。非言语交流给我们提供了认识隐蔽的情绪感受的线索,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所能传递的信息是十分丰富的。从我们自身的经难来看也是这样,甚至当人们沉默地坐在一起时,那里的气氛也充满着各种信息。有人甚至于把非言语行为定义为超越言谈和书面语言的所有人类交流的源泉。在许多时候,面部表情、身体运动、声音的变化和自发的人体生理反应中所包含的信息量远远胜于言语。在辅导中常见的非言语行为有:(一)面部表情人的面部表情是最为丰富的,据统计多达25万种。面部表情中最重要的是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眼睛(准确地说应是眼神)在会谈中的重要。辅导中常用的技巧之一是目光接触。辅导员要善于利用目光参与听和讲,恰如其分地使用。如表达安慰时,目光充满了关切;给予支持时,目光放射出力量;提供解释时,目光蕴涵着智慧。在交谈时,辅导员的目光大体在对方的嘴、额和脸颊两侧这个范围活动为好,给对方一种很恰当地、很有礼貌地看着他的面部的感觉,并且表情要自然轻松。目光范围过小,会使对方有压迫感,而目光范围过大,则目光会显得太散漫,太随便。有的辅导员在交谈时眼睛看着地面或房顶,或者脸侧向一方,这会显得不礼貌,不重视对方;有的辅导员在交谈时则死死地盯住来访者的眼睛,这样会使对方感到窘迫,感到透不过气,有话也说不出;有的辅导员则把目光在来访者身上左右上下乱扫,甚至跑到对方背后,弄得对方惶惑不安。特别是当来访者在叙述时,若辅导员把目光随意移向一旁,来访者会从辅导员这一特定的眼神中看出辅导员没有认真地在倾听自己的说话,心里会产生不安、不被信任的想法,心灵的大门可能会因此而关闭。一般地说,当对方倾诉时,多看对方一些,当自己说话时,可以有所离开。如果对方主动看着你,你应迎合他的目光,但如果发现对方有意避开目光接触时,就不要一味盯着,这会加剧对方的不安。对有目光接触恐惧的来访者,更要特别留心目光的处理,以免引起对方的焦虑反应。在辅导室内辅导员和来访者的位置安排之所以呈直角侧面相向,其原因之一就是要避免来访者和辅导员对视,以死致心理负担沉重。辅导员要做到目光自然亲切,关键是你对对方真的有兴趣,且自己很放松,这样你就能自然而然地做得符合辅导的要求。面部表情中另一个重要部位是嘴部,嘴部的一些细微的变化常传递着不同的情绪与态度。此外,眼睛和嘴巴张大、眉毛上扬,是惊愕的表情;害羞会刺激脸红;愤慨、挑衅时会皱眉并昂胸、握拳;嫉妒或不信任时会将眉毛上扬;冲突、挑衅时会绷紧下颚肌肉并斜眼瞪视等等。古人去:“情动于中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