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国建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南京民国建筑摘要:南京民国建筑是指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包括官方和民间私人在南京兴建的各类建筑的总称。南京是民国的首都,南京民国建筑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类型齐全,建筑风格、形式多样,反映了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变迁,同时也记载着民国的历史。南京民国建筑,其设计、构造、风格,既体现了近代以来西方建筑风格对中国的影响,又保持了中国民族传统的建筑特色。“中西合璧”的风格,在南京民国建筑中表现最为明显。关键词:中西合璧建筑风格政治文化南京的民国建筑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产生、转型、鼎盛、停滞、恢复五个时期,主要建筑风格有折衷主义、古典主义、近代中国宫殿式、新民族形式、现代派以及中国传统民族形式六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民国建筑经历了由照搬照抄到洋为中用的发展轨迹。有建筑家评论说:“南京地处南北之中,交通便利,文化兼容并蓄,其建筑样式既有北方的端庄浑厚,又有南方的细腻灵巧。比较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的“西化”,南京民国建筑可谓参酌古今,兼容中外,汇通南北,堪称西风东渐,是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综上所述,民国建筑主要有以下特点:1、建筑风格多样,几乎囊括当时所有建筑形式,甚至含有现代建筑风格的元素。2、是中国建筑师第一次尝试中西建筑风格的融合,其演变历程是由以西方建筑风格为主到以中国建筑风格为主的过程。3、民国建筑主要是指1912-1949这段历史时期的建筑,且由于其建筑风格多样,民国建筑无明显特色。最大的特色就是中西建筑风格的融合。从折衷主义建筑风格谈起,以南京的民国建筑,突出强调青砖这种建筑材料在设计中的丰富运用,和在形成特定历史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关注空间设计中对人们历史情感的人文关怀,以及展示和延续民国建筑语言和对历史片段的保存。民国都城建设以中山陵、中山大道和国民中央政府建筑群为代表。下面以中山陵为例说明。1、吕彦直设计的南京中山陵,整座中山陵由墓道和陵墓组成,总平面作警钟形,寓意“革命尚未成功”,“必须唤起民众”。2、中山陵坐北朝南,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孙中山的三民思想,突出体现了吕彦直的思想深度。3、中山陵由南向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采用中轴线,是一种中庸思想,虽采用中轴线,颇有中国传统园林风格,但根据历史人物在社会中的地位、影响,中山陵应该是雄伟、肃穆,庄严的,所以不能用中国传统园林的小桥流水风格。4、中山陵入口处的文子牌上博爱两字突出孙中山的思想,歌颂了孙中山先生的博大胸怀和远大理想。石坊后面是长长的墓道,墓在山上,通过常常的墓道换换让人感受到庄严肃穆的气氛。前行的陵门用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是孙中山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字,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意寓天下为公,显示了孙中山为民为国的博大胸襟。从牌坊到祭堂要上392级石阶,8个平台,当大家走完这漫长的石阶以后,就会悟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含义。孙中山先生岁与世长辞,但是他浩气长存,永远为世人敬仰,中山陵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钟山的雄伟气势与各牌坊,陵门,碑亭,祭堂,以大片的绿地和通天的台阶连接成一个整体,既有深刻的含义,又显得庄严雄伟,更有磅礴的气势,设计的非常成功。通过对中山陵的分析,最后总结出历史文脉对空间设计的影响。空间与历史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历史是空间的历史,空间是有历史的空间。历史文脉作为空间设计中最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是我们应该注意保存,延续,创造出历史与现代一脉相承的城市空间。在空间与历史的衔接上,体现小冲突与大融合。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