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年中考地理知识点大汇编地球与地图(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的大小:(1)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2)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3)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二、地球仪1、地球绕着固定的轴转动,称之为地轴,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北极(N)、南极(S)。2、经线与纬线3、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1)普通经纬网的判定方法南北纬判定方法: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东西经判定方法:度数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南北半球判定方法: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或看字母,N为北半球,S为南北球)东西半球判定方法:大大为西,小小为东(经度大于1600的都在西半球,小于200的都在东半球,200――1600之间的看字母,东经在东半球,西经在西半球)(2)极地经纬网的判定方法(北逆南顺)以北极为中心,可判定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顺着自转方向数字变大的为东经,反之为西经,以北极为中心,纬度就是北纬。以南极为中心,可判定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顺着自转方向数字变大的为东经,反之为西经,以南极为中心,纬度就是南纬。判断南北:越靠近北极,位置越偏北;越靠近南极,位置越偏南。(同一条经线上只有南北)判断东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为东方,相反的方向为西方。(同一条纬线上只有东西)4、几个重要的分界几条重要的纬线五带的分布低、中、高纬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自转和公转(1)地球的自转:①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②方向:自西向东。③周期:一天,就是24小时。④产生的地理现象:a.昼夜更替b.时间差异(经度相差15º,相差1小时,东边比西边的时间早)(2)地球的公转:①定义:地球绕太阳的旋转就是公。②方向:自西向东。③周期:一年。③产生的地理现象:a.四季的变化、b.五带的划分、c.昼夜长短的变化。经线纬线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长度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小,直至成点形状半圆圆,除极点外度数从本初子午线0°到180°E(W)从赤道(0°)到90°N(S)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变化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特殊线本初子午线(0º);180º(日界线);20ºW和160ºE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º);南、北回归线(23.5ºS、N);南、北极圈(66.5ºS、N)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赤道(0°)赤道0º低纬度中纬度带中纬度高纬度高纬度60ºN30ºN30ºS60ºS90ºN90ºS北寒带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赤道(0°)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赤道北半球南半球180º90ºN90ºS0º180º160ºE20ºW东半球西半球西经东经22、四季的变化春分:3月20或21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夏至:6月21或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秋分:9月22或23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冬至:12月22或23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4、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的(地区)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5、地球上的五带(图见上页)(a)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热带有太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南、北温带既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比较明显。南、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第三节《地图和地形图的判读》一、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A:比例尺1、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表示形式:a、数字式如1:100000或1/100000(单位是cm)b、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千米”c、线段式01234千米4、大小比较:比例尺是分式,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5、图幅面积相等,比例尺大小与其所表示范围及内容详略的关系。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单B:方向:1、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3、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4、极地判断方向:离极点远近判断南北,地球自转方向确定东西C:图例和注记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地图上表示山高、海深等的文字说明地图常见的种类:导游图、交通图、地形图、世界政治地图等。二、地形图的判读(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3)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a.同等高线海拔相同,单位是米;b.等高距全图一致;c.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4)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特征:山峰:中部高,四周低盆地:中部低,四周高鞍部:两山顶之间较低缓的部分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地球公转示意图3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一、疆域1、优越的地理位置⑴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⑵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⑶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位置优点:有利于农业发展、有利于对外交往与合作、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2、国土辽阔⑴陆地面积:约960万Km2,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⑵领土四至点:①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②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③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④最北:黑龙江省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4°N)。东西相距经度约62°,距离约5200千米,因东西跨经度大,两地存在着时间差异(约差4个小时);南北相距纬度约50°,距离约5500千米,因南北跨越纬度广,存在着季节差异。⑶陆上国界线:2.2万多千米;海岸线:1.8万多千米。⑷陆上邻国:陆上邻国(14个):东部朝鲜、北部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南部还有缅甸、老挝、越南。⑸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从南向北口诀记忆分别是:印尼马文菲日韩⑹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渤海、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3、行政区划⑴行政区划:我国实行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⑵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⑶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北京市京北京贵州省贵或黔贵阳天津市津天津云南省云或滇昆明河北省冀石家庄西藏自治区藏拉萨山西省晋太原陕西省陕或秦西安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甘肃省甘或陇兰州辽宁省辽沈阳安徽省皖合肥吉林省吉长春福建省闽福州黑龙江省黑哈尔滨江西省赣南昌上海市沪上海山东省鲁济南江苏省苏南京河南省豫郑州浙江省浙杭州湖北省鄂武汉湖南省湘长沙青海省青西宁广东省粤广州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海南省琼海口香港特别行政区港香港重庆市渝重庆澳门特别行政区澳澳门四川省川或蜀成都台湾省台台北二、人口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⑴人口数量: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3.40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⑵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⑶人口政策:计划生育2、人口东多西少⑴人口密度: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43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会计算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人)/该地区的总面积(平方千米))⑵人口疏密分界线: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中国政区图4三、民族1、56个民族⑴人口数最多的是汉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⑵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超过1600万人,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口诀记忆:人口最多是壮族(1600万),五百万人满回土,苗维彝藏和蒙古。⑶民族风情:如汉族的端午节和元宵节、傣族的泼水节和孔雀舞,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藏族的雪顿节、回族的开斋节、高山族的丰收节、彝族的火把节、朝鲜族的长鼓舞,苗族的芦笙节等。⑷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2、民族的分布⑴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⑵汉族: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⑶少数民族: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云南省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1、中国的地形类型: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2、中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通常把山地、丘陵、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山区面积广大的优势与劣势:优势: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劣势: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耕地资源不足。3、主要山脉:(5种走向)①东西走向的三列北列:天山—阴山中列:昆仑山—秦岭南列:南岭②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长白山—武夷山东列:台湾山脉③西北—东南走向的二列北列:阿尔泰山小兴安岭中列:祁连山④南北走向横断山脉⑤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4、主要地形区(1)四大高原①青藏高原:世界屋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黄土高原:沟壑纵横③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平④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一望无垠(2)四大盆地①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最大内流河—塔里木河②准噶尔盆地:我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纬度最高。③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④四川盆地:也称“紫色盆地”,西部有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誉。(3)三大平原①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势平坦,黑土广布,称“黑土地”。②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称“黄土地”。③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著名的“鱼米之乡”、“水乡”。(4)三大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1)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2)三级阶梯概况阶梯名称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平原、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3)三级阶梯分界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4)我国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利:a.西高东低的地势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富降水。b.许多大江大河大多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沟通了沿海和内经的经济联系。c.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弊:地表起伏大,交通不便,尤其在阶梯交界处。5第二节气候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1、我国气温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影响因素:冬季:纬度位置(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白昼时间比南方短)、冬季风夏季:纬度位置(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地势2、1月0℃等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