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工大监理公司:顾建平第一篇概述一、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背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二、发展绿色建筑的意义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的建筑业,必须发展绿色建筑,改变当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模式,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幸福中国)三、绿色建筑的内涵与建筑功能的关系发展绿色建筑,应倡导城乡统筹、循环经济的理念和紧凑型城市空间的发展模式;全社会参与,挖掘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潜力;正确处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及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四、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1、应坚持技术创新,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2、应注重经济性,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综合核算效益和成本,引导市场发展需求,适应地方经济状况,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3、应注重地域性,尊重民族习俗,依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状况、气候特点等,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绿色建筑。4、应注重历史性和文化特色,要尊重历史,加强对已建成环境和历史文脉的保护和再利用。5、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规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五、常用名词1、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太阳能热水都市中的丛林容积率太低屋顶采用倒置式保温隔热系统,屋面保温节能达65%外墙外保温系统节能窗呼吸式幕墙建筑可调节外遮阳江湖淤泥烧结砖透水地面节水器具和设备雨水回收设备景观池蓄水高效节水灌溉中水利用和处理全装修工厂化生产全装修住宅立体绿化行道树及植物组图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通风换气装置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2、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3、一体化施工以施工区域为基础,使各专业的设计施工融合为一体、统筹规划,提高区域内各生产要素的运行效率,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4、热岛强度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主要指城市内)的气温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可以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城市中某地温度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本标准采用夏季典型日的室外热岛强度∆Thi(居住区室外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即8:00~18:00之间的气温差别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5、可再生能源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6、非传统水源指不同于传统市政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和海水。7、可再利用材料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8、可再循环材料指已经无法进行再利用的产品通过改变其物质形态,生产成为另一种材料,使其加入物质的多次循环利用过程中的材料。六、绿色建筑指标体系指标体系.doc第二篇绿色施工一、绿色施工原则1、绿色施工是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实施绿色施工,应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2、实施绿色施工,应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二、绿色施工总体框架绿色施工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图示)。这六个方面涵盖了绿色施工的基本指标,同时包含了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指标的子集三、绿色施工要点(一)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五个方面1、组织管理◆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2、规划管理(1)编制绿色施工方案。该方案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独立成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2)绿色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3、实施管理(1)绿色施工应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2)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作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3)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绿色施工意识。4、评价管理(1)对照本导则的指标体系,结合工程特点,对绿色施工的效果及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进行自评估。(2)成立专家评估小组,对绿色施工方案、实施过程至项目竣工,进行综合评估。5、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1)制订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2)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3)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等管理,明显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二)环境保护技术要点1、扬尘控制◆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尽量使用吸尘器,避免使用吹风器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垃圾应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道或采用容器吊运。◆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构筑物机械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取清理积尘、拆除体洒水、设置隔档等措施。◆构筑物爆破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用清理积尘、淋湿地面、预湿墙体、屋面敷水袋、楼面蓄水、建筑外设高压喷雾状水系统、搭设防尘排栅和直升机投水弹等综合降尘。选择风力小的天气进行爆破作业。◆在场界四周隔档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0.08mg/m3。近期相关规定及要求:1、南京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政府令(2012)287号.doc2、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检查评分表.doc3、扬尘控制10项措施宁政发〔2013〕32号.doc4、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屋建筑施工现场扬尘防治管理的通知.doc5、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管控专项整治验收细则》的通知.doc6、全省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暗访检查的通知.doc2、噪音与振动控制◆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在施工场界对噪音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监测方法执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3、光污染控制◆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4、水污染控制◆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污水排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废水水质检测,提供相应的污水检测报告。◆保护地下水环境。采用隔水性能好的边坡支护技术。在缺水地区或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地区,基坑降水尽可能少地抽取地下水;当基坑开挖抽水量大于50万m3时,应进行地下水回灌,并避免地下水被污染。◆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5、土壤保护◆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因施工造成容易发生地表径流土壤流失的情况,应采取设置地表排水系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流失。◆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及时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施工后应恢复施工活动破坏的植被(一般指临时占地内)。与当地园林、环保部门或当地植物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在先前开发地区种植当地或其他合适的植物,以恢复剩余空地地貌或科学绿化,补救施工活动中人为破坏植被和地貌造成的土壤侵蚀。6、建筑垃圾控制◆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如住宅建筑,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40%。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7、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施工前应调查清楚地下各种设施,做好保护计划,保证施工场地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运行。◆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通报文物部门并协助做好工作。◆避让、保护施工场区及周边的古树名木。◆逐步开展统计分析施工项目的CO2排放量,以及各种不同植被和树种的CO2固定量的工作。(三)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要点1、节材措施◆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空调孔预制块定型空调孔预制块窗台止水坎表箱预制块2、结构材料◆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准确计算采购数量、供

1 / 1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