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水池花草树木↘→↓中国园林:是为游览观赏、起居理事、读书养性等而建的包括山、水、石、动植物与厅、堂、馆、榭、轩、楼、台、阁、亭、廊、路、桥等各种建筑物的综合建筑群。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中国园林、山水画、烹饪和京剧并称“中国文化四绝”。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中国、西亚和欧洲西亚园林艺术源于古代波斯,为典型的庭院式园林。目前保留最完美、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位于西班牙、由当时信奉伊斯兰教的格拉那达国王修建的摩尔宫狮庭。宫院中心的狮子泉旁,雕有12头象征力量的白色大理石狮子,故称为狮庭。欧洲园林艺术源于希腊。欧洲风格的古代园林遍布欧洲各国。其典型的代表有两种风格:一种是以意大利埃斯特庄园为代表的露台式别墅园,又称为台地园;一种是以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为代表的皇家宫苑。东方园林艺术源于中国。中国的造园理论与艺术对世界各国的园林艺术影响很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出现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国家。按照园林基址选择和开发的不同方式,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如果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则主要有三个类型: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观园林。按照地区加以分类: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1、殷商时期(起源):园林的最初的形式是囿。囿是利用天然山水林木,挖池筑台而成的一种游憩生活境域,供天子、诸侯狩猎游乐。如周文王“灵囿”。一、历史沿革与地域分布(一)历史沿革2、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一池三山”为代表的布局初步形成。特点(利用自然):(1)面积大,周围数百里,保留囿的狩猎游乐的内容;(2)有了散布在广大自然环境中的建筑组群。苑中有宫,宫中有苑,离宫别馆相望,周阁复道相连。秦始皇的阿房宫、汉武帝的上林苑3、魏晋南北朝(转折期):园林开始崇尚自然,私家园林出现。私园已从利用自然环境发展到模仿自然环境的阶段,筑山造洞和栽培植物的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造园的主导思想侧重于追求自然情致,如北魏张伦在宅园中“造景阳山,有若自然”,产生了“自然山水园”。佛教自东汉传入,盛行于魏晋,南朝梁武帝将其定为国教,寺庙园林开始兴起。4、隋唐宋:(1)皇家宫苑继续扩大发展隋:西苑;唐:长安城;宋:艮岳——将模写山水推向顶峰(2)风景游览地开始形成:杭州西湖(3)私家园林兴盛:写意山水得到发展。唐朝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宋代的网师园。5、明清:园林艺术成就达到顶峰(1)皇家园林规模庞大:圆明园、北海、颐和园(2)私家园林空前发展:拙政园、留园、个园、瘦西湖(3)园林创作理论化:计成《园冶》,对造园艺术具有指导性作用(二)中国园林著作1.《园治》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撰写的中国古代造园专著,内容由兴造论和园说两部分组成。它全面论述了宅园、别墅营造的原理和具体手法,是研究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2.《江南园林志》文字部分包括造园、假山、沿革、现状、杂识五部分,是中国最早采用现代方法进行测绘、摄影的园林专著。3.《苏州古典园林》中国建筑学家刘敦桢著作,阐述了苏州园林的发展历史和造园艺术成就。中国古代造园专著《园冶》封面由兴造论和园说两篇组成。《兴造论》突出强调“因、借、体、宜”原则的重要性。园说分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十部分。园冶(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二、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一)按占有者身份分1.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三、中国古代园林分类2.私家园林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在荒无人烟的山野地带营建寺观又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是靠近水源以便获得生活用水;二是靠近树林以便采薪;三是地势向阳背风、易于排洪,小气候良好。但凡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地段也就是风景比较好的部位,寺观建筑也就必然会以风景建筑的面貌出现。殿宇僧寺往往因山就水,架岩跨涧。布局上讲究曲折幽致,高低错落。因此,这类寺观不仅成了自然风景的点缀,其本身也无异于园林。因此,在许多自然风景优美的地带,便有了寺观作为宗教基地和接待场所,相应地也有了道路等基础设施。于是,以宗教信徒为主的香客、以文人名士为主的游客纷至沓来。自此以后,远离城市的名山大川逐渐形成了原始型旅游的风景名胜区。佛寺和道观,便成为这些风景名胜区的人文景观的主体和原始型旅游的接待场所。东晋佛教高僧慧远,于晋孝武帝的太元九年(384年)来到庐山,流连于此地的山清水秀,遂在江州刺史的帮助下建寺营居,这就是庐山的第一座佛寺——东林禅寺。慧远在庐山一住三十年,聚徒讲学,成为东南佛教的宗师。慧远还组织一个社团名叫“白莲社”,参加的有佛教徒、玄学家、儒生共123人。他们除了讲论佛学,探讨玄理之外,也在慧远的影响下品玩山水风景,自己营建园林别墅。莲社成员以他们很高的文学修养、艺术趣味和鉴赏自然美的能力,对于当时南方私家园林艺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他们所经营的园林,也可视为后世文人园林的滥觞。白莲社:也称莲社。慧远与慧永等十八人结社于庐山东林寺,同修净土之法,因号“白莲社”。当时陈郡谢灵运恃才傲物,少所推重,一见远公,肃然心服,为鑿东西二池种白莲,求入净社,远以灵运心杂不许。大明寺是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的游览胜地,古有扬州第一名胜之说。大明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故称“大明寺”。隋仁寿元年(601),文帝杨坚六十寿辰,诏令在全国三十个州内立三十座塔,以供奉舍利(佛骨)其中一座建立在大明寺内,称“栖灵塔”。塔高九层,因寺从塔名,故“大明寺”与“栖灵寺”并称。又称古鸡鸣寺,位于鸡笼山东麓山阜上,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鸡笼山山高62米,因山势浑圆似鸡笼而得名。鸡笼山背湖临城,满山浓荫绿树,翠色浮空,山青水秀,风景绮丽。鸡鸣寺寺址所在,三国时属吴国后苑之地,早在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就曾在此倚山造室,始创道场。东晋以后,此处被辟为廷尉署,至南朝梁武帝在鸡鸣埭兴建同泰寺,才使这里从此真正成为佛教胜地。(二)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1.北方类型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首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由于风格粗犷,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颐和园2.江南类型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因上述条件,其特点为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毕竟面积小,略感局促。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扬州为代表。3.岭南类型因为其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江南都好。其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现存岭南类型园林,有著名的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禹的余荫山房等。一、筑山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1)对仙境的向往:一池三山,象征东海神山(蓬莱、方丈、瀛洲)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2)模写山水: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宋徽宗的艮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3)写意山水: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一步。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赏石清心,赏石怡人,赏石益智,赏石陶情,赏石长寿。”“石乃园之骨”。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典型的元代园林。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建菩提正宗寺,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株,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者”;又因中峰禅师曾倡道天目山狮子岩,取佛书“狮子吼”之意,易名为狮子林。园建成后,当时许多诗人画家来此参禅,至康熙年间,寺、园分开,后为黄熙之父、衡州知府黄兴祖买下,狮子林便成了黄家的私家园林。冠云峰绉云峰玉玲珑江南三大园林名石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二、理池(1)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榭,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和想象。掩(二)隔。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隔水净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如此则可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隔(三)破。水面很小时,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犬牙交齿,并植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是一洼水池,也令人似有深邃山野风致的审美感觉。破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一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技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二讲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皮松,斑驳的粮榆,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三讲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最好四季常有绿,月月有花香,其中尤以腊梅最为淡雅、兰花最为清幽。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又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