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静悄悄的革命》精粹解读[本书及作者简介]本书是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的另一力作,由李季湄老师翻译,长春出版社2003年出版。本书以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为主线,结合课堂实践揭示这种课程形态为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生长点,从而引发课堂和学校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倾听的课堂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教师往往想让学生多多发言,但实际上,仔细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前者更重要。要创设一个每个学生都能安心发言的教室环境的话,必须对各种不同的意见十分敏感地倾听,建立起相互倾听的关系来,否则这一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我的思考:在我的课堂上,我希望他们多多发言,但是事与愿违,有时会沉默、自问自答、或是迁怒于他们,后来读了《教学勇气》之后,我知道“只要我们稍微给自己内心声音一些注意与尊重,它就会以一种更温柔的方式回应,使我们参与到赋予生命活力的灵魂对话中。”,我也试着去努力了,心平静了,但是我发现我没有努力在营造一种倾听与回应的氛围,对暗暗支持你的声音没有很敏感地肯定它,在这方面,我要好好努力!)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人)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学习,一般认为这是能动的行为,但不应忘记的是,在能动的行为之前,还有倾听这一被动的行为。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性”来实现的行为。――摘自《静悄悄的革命》,第71页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能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的能力。这看起来好像离得远些,其实却是一条捷径。在教室里,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变得丰富起来,而不是相反。――摘自《静悄悄的革命》,第27页在日常交谈中,有一类人是不为大家所喜欢的,就是无论你在讲什么,他都没听进去,而只顾自唠叨,你会觉得索然无味,暗自祈求这无聊的对话赶紧结束。这是因为,对话的前提是学会倾听。如果你有过这种经历,就不难理解课堂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从小我们就被鼓励要积极发言,发言要大声清楚,通常还有各种各样的手势来丰富和活跃课堂,于是乎,教师的声音,学生的声音,形形色色的手势还见缝插针,把课堂塞得满满当当的,然而没有倾听的“对话”只不过是不入耳的喧嚣。我们的学生常常在没有听清教师的话语后就急急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只要发言就要鼓励”的信条下,肤浅变得堂皇。发言结束后学生如释重负,对于别人的发言充耳不闻。没有倾听,对话变得缺乏深度,思维变得龟裂而不流淌,根本不能汇成集体智慧的海洋。小学阶段的闹哄哄到了初高中阶段后变成了表情麻木,沉默不语,而美国的情况却相反,这也从一个侧面揭示出我们原先的对话是没有倾听、急于表现的“虚假”对话。不仅学生需要倾听,倾听对于教师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经常在听学生发言时,心不在焉地想着“下一步该怎么办”,于是便希望学生的回答和自己的考虑是一致的,当回答有一点偏差时只需一点点粉饰,而出现异向的回答时,教师会从容请他再作思考,请其他同学回答。佐藤学认为,在对话过程中,竭力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情感去与学生的身体动作和起伏的情感共振。能在有这样的教师的教室里学习的学生是非常幸福的。他提出要创建一个润泽的课堂,润泽是相对于“干巴巴”的教室而言,干巴巴的教室里教师与学生都是紧张的,润泽表示了那种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肌肤的感觉。每个人的呼吸都是这种均匀、柔和,大家互相倾听,真诚地交流,轻声模糊的发言也是被允许的,因为它反映了一个思维正在延续的过程,事实上,真正的创造性的发言往往都是轻声模糊的,如果强迫学生大声地喊出自己的意见,或用手势在对错之间站队都隐含着撕裂他们思维的危险,在“润泽”的气氛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都得到大家自觉地尊重,而不会为无话找话而紧张地中断自己的思维。打开教室的大门一般的校内教研活动都是事前花几个小时的时间来讨论,事后却只用短短30分钟议论一下就结束了。事先之所以花那么多时间据说是为了避免事后被说这说那。这种防御性姿态,以及观摩者对授课教师评头论足、一味指责别人缺点的研讨方式,都必须改变。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价,因为对上课好坏的议论只会彼此伤害。研讨的焦点应针对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大家共同来分享,以达到教研的目的。因此,互相讨论这节课哪里有意思,哪能里比较困难,学生有哪些表现,并通过相互交谈让学生学习时的具体样子重新浮现出来,这样的教学研讨才是每位教师所期待的。――摘自《静悄悄的革命》,第67页曾经和几位在我看来极为出色的老师交谈过,在交谈中他们的眼中流传飞扬着智慧的神采,然而一旦当我提出是否可以听课时,谈话尴尬地戛然而止,神采即刻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警惕,接下来通常都是婉转的谢绝。在佐藤学教授看来,要让学校转变,至少需要三年。第一年,在学校里建立起教师间公开授课情况的校内教研体制,即每个教师都要保证一年一次的公开授课;第二年,提高研讨会的质量,以授课方式和教研活动为中心,重新建构学校的内部组织、机构;第三年,以学生和教师有目共睹的转变为依据,把新的授课方式和课程设置正式固定下来。为什么教师们都一丝不让地死按住门把呢?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研讨往往是集中在评价课的好坏上,加上评课人又带着各自的标准和立场,这使得教师们陷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的恐慌之中。授课教师徨徨走进研讨室,感觉不啻于一场宣判会,谁都不喜欢被人评头论足,指手划脚。这也解释了教师为什么会花很多的精力很多的时间去准备一节公开课,他们所认为的公开课的价值也在于精心的准备使授课水平有了提高,很少人会提及事后的研讨会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收益,研讨在他们看来尤同句点式的评价,无论听者还是讲者都注意“好坏”的简单评价,除此之外,研讨会充斥的便是一些无聊的空话和套话。实际上,如果想真正触及一节课的丰富性、特殊性,并且对教师的反思有所帮助,让整个研讨会充满意义和乐趣,首先我们就该抱着无论从每堂课我们都能学习到什么的想法,把原先放在教室后面的凳子向前移,移到学生中间,这样才不至于只看得到教师的“表现”,被头脑中的条条框框比如,教师的板书如何、条理是否清楚等等束缚住自己的眼睛,对课堂发生的一切丰富多彩的事都置若罔闻。如果能做到这样,就不会到研讨时把那些填空式的评价说完以后,就无话可说了,才有可能就课堂的实际情况作活泼的交流,分享和谈论课堂上的乐趣和困难。这样的研讨才是让人期待的,并进一步地形成同事间真正的互相交流和合作,而不是互相猜疑、各自为政、互相排斥。教师从研讨会上获得乐趣和收益,就不会再对公开课感到惧怕,甚至会要求开放日常的课堂。综合实践活动的误区综合学习产生混乱的原因还在于认识上的错误,即把综合学习理解为通过“经验(体验)”进行学习,而把学科学习理解为通过“知识(技能)”而进行的学习,这种两分法的错误理解导致了认识上的错误。如果按照上述理解,那么,综合学习就陷入到活动主义与体验主义中,而学科学习就陷入到知识主义与技能主义中了。为避免混乱,必须先要确认一点,那就是,不管是综合学习还是学科学习,都要实现学习的课程,这一点上它们是相同的。――摘自《静悄悄的革命》,第104-105页佐藤学所说的综合学习也就是我们所知道的综合实践活动,应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本次新课程改革最具创新同时也最具争议的。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解往往过于表面,这直接影响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一些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扭变成传授课,在课堂中完成了海洋生物的“探索”,一些学校认为是兴趣活动课的翻版,一些学校认为是综合实践活动是日常紧张学习的放松操,让学生出去走走,参观参观。要加深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首先必须认识综合实践活动与分科学习的区别,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一种孩子气的蹦蹦跳跳,恰相反,它是一种更为深刻的学习。佐藤学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和分科学习的区别在于组织方式的不同,综合学习是以现实的“主题”为核心,把“知识”和“经验”组织成单元的学习,而分科学习是以“内容”为核心,把“知识”和“经验”组织成单元。分科学习的初衷是分门别类地清晰呈现知识,使知识能深入、累加地传授给学生,以实现夸美纽斯所设想的“百科全书”式人物的理想。然而,现实却不是分门别类地,问题总是以复杂的、丰富的方式整体地呈现。学生面对真实问题的手足无措是不难预料的,所以综合实践活动是意识到分科课程这种缺失后的新的课程形态。此外,当面对一个真实问题时,人往往会调动自己所有的能量去全身心地投入,这种深入的探索的精神也是宝贵的。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带给我们的惊喜不仅在于它带来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还在于这种课程形态带给我们的冲击,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习表现为一种与客体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我对话的活动,这带来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立体审视,课堂也是这三种实践的活动,将扁平、单一的课堂变得生动、丰富起来。也只有这样,我们学生才会拿出面对丰富生活的兴趣,调动所有的情感、兴趣、知识、智慧投入学习之中。应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理念的生长点,其中蕴含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丰富意义,提供了一个契机。需要指出的是,在实践中,一些教师也尝试将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运用于学科学习中,但是认为就是把课堂弄得热热闹闹,缺乏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理解”,这也就是新课改课堂被人指责为“活动课”的原因所在。目前综合实践活动难以实施的重要原因被认为是教师缺乏开发、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素质,实际上,一来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毕竟是新生事物,对于新生事物我们总该允许一些探索的时间,二来是因为我们的教师从小所受的教育也表现出了后遗症,佐藤学说,他甚至觉得,这种素质与其说是存在于那些学生时代就一直优秀的教师中,还不如说是存在于那些学生时代不爱学习,而在大学阶段或进入社会后才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大开眼界、不断进步的教师中。综合实践活动能否成功取决于教师自己能否和学生一起愉快地学习,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他还指出,许多教师为活动主题苦恼的原因在于他们都只在学校中生活,也不在社会中生活。当你留心生活,就会发现丰富的生活向你展现的课题比比皆是。学习共同体学校是一个个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地方,“公立”学校是“我的学校”,同时也是“大家的学校”。每次访问小千谷小学时,我总是感到,要在学校生活中实现这一理所当然的事需要学生、教师、家长、教育委员会、市民的真心诚意的共同参与。如果学校失去了这些热心于教育和学习的人们,那么,它即使能够招收和训练学生,也只不过是一个不能发挥任何创造能力的机构而已。……一进小千谷小学,迎面扑来的是学生的声音:“欢迎到我的学校来!”听到学生喊:“请来我们的教室啊!”真是比什么都高兴。学生的心情真诚的、坦率的。――摘自《静悄悄的革命》,第144-145页学校是一个个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地方,“公立”学校是“我的学校”,同时也是“大家的学校”。每次访问小千谷小学时,我总是感到,要在学校生活中实现这一理所当然的事需要学生、教师、家长、教育委员会、市民的真心诚意的共同参与。如果学校失去了这些热心于教育和学习的人们,那么,它即使能够招收和训练学生,也只不过是一个不能发挥任何创造能力的机构而已。……一进小千谷小学,迎面扑来的是学生的声音:“欢迎到我的学校来!”听到学生喊:“请来我们的教室啊!”真是比什么都高兴。学生的心情真诚的、坦率的。佐藤学教授称日本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为“静悄悄的革命”,他认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发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性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其实,我们目前经历的这场课程改革也是如此,教师是这场革命的中坚力量,只有我们都能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和教学,“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课程改革进行到现在,不可否认的是,我们面临着太多的困扰,但是在和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交谈中让我们坚信脚下的路是正确,这场革命最终将会是一个双赢,即无论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会变得更有活力,愈加热爱他们的生活,意识到这点,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