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荣生审计学第06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第六章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13重要性审计计划审计风险26.1审计计划审计计划的内容及编制2审计计划的作用1审计计划的审核3审计计划的记录46.1.1审计计划的作用(1)通过制定和实施审计计划,可使审计人员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收集充分、适当的证据。(2)通过制定审计计划,可以保持合理的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3)通过制定审计计划,可以避免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发生误解。6.1.2审计计划的内容及编制1.审计计划的内容(1)总体审计策略1)确定审计业务的特征2)明确审计业务的报告目标3)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4)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5)审计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6)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7)对专家、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他审计人员工作的利用8)其他有关内容(2)具体审计计划1)审计目标2)审计步骤3)执行人及执行时间4)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5)其他有关内容2.审计计划的编制审计计划应由审计项目负责人编制。审计计划应形成书面文件,并在工作底稿中加以记录。审计计划的文件形式多种多样,表格式、问卷式和文字叙述这三种主要形式为许多审计组织普遍采用。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均不能生搬硬套,因为各个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和审计目标千差万别,所以,计划文件的格式和内容也都需要酌情调整。6.1.3审计计划的审核审核总体审计策略(1)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重点审计领域的确定的恰当性;(2)时间预算的合理性;(3)审计小组成员的选派和分工的恰当性;(4)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的信赖程度的恰当性;(5)对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和审计风险的评估的恰当性;(6)对专家、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他审计人员工作的利用的恰当性。审核具体审计计划(1)审计程序达到审计目标的可能性;(2)审计程序适合各审计项目具体情况的适当性;(3)重点审计领域中各审计项目的审计程序的恰当性;(4)重点审计程序的制定的恰当性。6.1.4审计计划的记录审计人员应当记录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包括在审计工作过程中作出的任何重大更改。审计人员对总体审计策略的记录,应当包括为恰当计划审计工作和向项目组传达重大事项而作出的关键决策。审计人员对具体审计计划的记录,应当能够反映计划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及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审计人员可以就计划审计工作的基本情况与被审计单位治理层和管理层进行沟通。6.2重要性重要性的定义及适用范围1重要性的运用2重要性水平的确定3错报与重要性水平46.2.1重要性的定义及适用范围(一)定义重要性,是指财务报告编制基础通常从编制和列报财务报表的角度阐述重要性概念。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该项错报是重要的。对重要性的理解,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重要性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而言的。•(2)重要性概念必须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3)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二)适用范围6.2.2重要性的运用1.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一般要求(1)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2)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3)审计人员应当合理运用重要性原则;(4)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两种:一、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二、评价审计结果时。2.金额和性质的考虑(1)涉及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2)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3)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4)不期望出现的错报。3.两个层次的重要性考虑(1)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2)账户和交易或披露的重要性。4.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1)审计人员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2)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之间呈反向关系;(3)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6.2.3重要性水平的确定1.对重要性评估的总体性要求(1)编制审计计划时必须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初步判断;(2)初步判断的目的是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3)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呈反向关系。2.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初步判断时应考虑的因素(1)以往的审计经验。(2)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3)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4)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5)财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3.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的确定(1)判断基础和计算方法。(2)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3)财务报表尚未编制完成时重要性水平的确定。4.账户、交易或披露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审计人员在确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时,应当考虑以下主要因素:(1)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性质及错报的可能性。(2)各账户或各类交易重要性水平与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关系。6.2.4错报与重要性水平1.错报的定义错报,是指某一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与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应当列示的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之间存在的差异;或根据审计人员的判断,为使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实现公允反映,需要对金额、分类、列报或披露作出的必要调整。具体原因包括:(1)收集或处理用以编制财务报表的数据时出现错误;(2)遗漏某项金额或披露;(3)由于疏忽或明显误解有关事实导致作出不正确的会计估计;(4)审计人员认为管理层对会计估计作出不合理的判断或对会计政策作出不恰当的选择和运用。2.累积识别出的错报(1)事实错报(2)判断错报(3)推断错报3.对审计过程识别出的错报的考虑错报可能不会孤立发生,一项错报的发现还可能表明存在其他错报。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可能导致某些错报未被发现。审计人员可能要求管理层检查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以使管理层了解审计人员识别出的产生原因,并要求管理层采取措施以确定这些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实际发生错报的金额,以及对财务报表作出适当的调整。4.错报的沟通和更正及时与适当层级的管理层沟通错报事项是重要的,因为这能使管理层评价这些事项是否为错报,并采取必要行动,如有异议则告知审计人员。5.评价未更正错报对重要性的影响未更正错报,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累积的且被审计单位未予更正的错报。审计人员需要考虑每一单项错报,以评价其对相关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影响,包括评价该项错报是否超过特定交易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确定一项分类错报是否重大,需要进行定性评估。6.3审计风险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1评估重大错报风险2检查风险的评估基础34检查风险与审计意见的类型5检查风险对确定实质性测试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影响风险是指发生伤害、毁损、损失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6.3.1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时期,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在经营风险导向审计时代,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6.3.2评估重大错报风险1.识别和评估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审计程序:(1)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整个过程中识别风险,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2)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3)考虑识别的风险的重大性。(4)考虑识别的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2.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在确定风险的性质时,审计人员应当考虑下列事项:(1)风险属于舞弊风险的可能性。(2)风险与近期经济环境、会计处理方法和其他方面的重大变化的相关性。(3)交易的复杂程度。(4)风险涉及重大的关联方交易的可能性。(5)财务信息计量的主观程度,特别是对不确定事项的计量存在较大区间。(6)风险涉及异常或超出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交易的可能性。3.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4.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修正6.3.3检查风险的评估基础审计风险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重大错报风险的水平,决定着审计人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越高,审计人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也就越低,反之亦然。6.3.4检查风险对确定实质性测试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影响不论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如何,审计人员都应当对各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进行实质性测试。6.3.5检查风险与审计意见的类型检查风险不仅影响审计人员所实施的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而且影响审计人员所发表审计意见的类型。如果经过实施有关实质性测试后,审计人员仍认为与某一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的认定有关的检查风险不能降至可接受的水平,那么,审计人员就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