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中央湖州风光君不见湖州直在太湖东,香枫成林橘青葱。——清。魏耕《湖州行》•湖州地处浙北,东邻上海,南接杭州,西依天目山,北濒太湖,与无锡、苏州隔湖相望,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湖州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宋代便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是中国丝绸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下辖吴兴、南浔两区和德清、长兴、安吉三县,计258.50万余人,统5818余里。乡人皆以(北)吴语为口语,少数山区通行江浙官话方言。湖州概况•夏时(公元前21世纪)防风氏(今德清县武康境内)在此立国。商没(公元前12世纪)周族吴太伯、仲雍奔荆蛮,号“勾吴”。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於是太佰、仲雍二人乃饹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饹荆蛮,自号句吴(《史记·吴太伯世家》)。吴地,史称“三吴”,指苏州、湖州、吴江,湖州即“三吴”之一,故属勾吴。勾践灭吴后,又属越,公元前334年,楚灭越,自此湖州归楚。•(楚)考烈王元年(前262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考烈王十五年(前248年)黄歇言之楚王曰:“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因并献淮北十二县。请封於江东。考烈王许之。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名“菰城”(以泽多菰草而名)。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故湖州称“菰城”。(《史记·春申君列传》)菰城遗址今天仍保存在湖州市郊云巢乡窑头村的稻田、毛竹和桑树之中。公元前223年,秦灭楚,改“菰城”为“乌程”,以乌巾、程林两氏善酿得名。置乌程县,属会稽郡。楚亡后,项羽与叔叔项梁“避仇于吴中”,《项王庙碑阴述》(唐颜真卿著)中说:“吴中,盖今之湖州也。”避仇期间,恰逢秦始皇东巡经过湖州,项羽就是在湖州城边东北8公里的掩浦偷看秦皇舆并放言“彼可取而代之”的。第二年9月,项梁、项羽在吴中举兵,刺杀太守响应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所举之兵都是他在乌程的宾客及弟子和附近各县收得的,即所谓八千“江东子弟”。部队号“乌程兵”。起兵后在下菰城北建城,这就是项王城,兵屯于今湖州弁山。其南城墙原址在今天的福来福大酒店,解放前还留有两个石狮子,后移到人民公园里去了,“项王城”也终于淹没在闹市之中;另有“项王井”,原址在今天的浙北大酒店北面100米处。另据方志记载,湖州出西北之门又叫霸王门,弁山则有项王走马埒、饮马池、系马木、磨剑石等古迹。过去,在湖州城内和弁山等处都有项王庙,后被毁。湖州的主山是弁山,项羽被江东父老封为弁山之神。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为吴王刘濞封地,今德清县莫干乡境内有刘濞采铜铸钱遗址。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原会稽郡的浙江(钱塘江)以西部分设吴郡,乌程属吴郡。公元266年(三国东吴孙皓宝鼎元年),置吴兴郡,取吴国兴盛之意,乌程(湖州)属吴兴郡。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郡置州,废乌程、武康、长城(今长兴)等县合置州治,名湖州,因地滨太湖而名,湖州之名从此而始。北宋太平天国七年(982),分乌程县东南十五乡建归安县,取意吴越王钱氏纳土归宋,时湖州辖乌程、归安、长兴、德清、武康、安吉六县。明、清时,设府治,一直沿称“湖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废湖州府,把乌程、归安二县合为吴兴县。•1949年4月27日,湖州解放,分设湖州市和吴兴县,至1983年曾几度分合;湖州又是解放后浙江省第一专区、嘉兴专区和嘉兴地区行政中心所在地。1983年7月,撤地建市,撤销嘉兴地区,分设湖州、嘉兴两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湖州作为地级省辖市,下辖城、郊两区和德清、长兴、安吉三县。1988年,撤销城、郊两区建制,1993年,又设城区、南浔、菱湖三区。2003年1月,撤销城区、南浔、菱湖三区,新设立吴兴区、南浔区两个行区。现湖州市行政区域辖两区三县。•湖州方言有吴语、官话和客籍三部分组成。其中本地主体方言是湖州话,它属吴语区太湖片湖州小片方言,与上海话、苏州话、杭州话等同属北吴语区,并与温州话(南吴语)同属吴语区。湖州吴语通行于湖州市吴兴区、南浔区、长兴、安吉(大部)、德清和杭州市部分地区(包括余杭区大部、江干区东部、西湖区西部、拱墅区北部等)•湖州西部的官话人口是太平天国战争后的中原移民;客籍方言人口大多为闽南语,系战后清政府招垦而至的浙南及福建籍人口。湖州方言湖州历代文人荟萃,高士云集,影响甚远,以民国时最为之巨。湖州名人或在湖州为仕、客居者多如牛毛,如朱然,陆修静,丘迟,谢安(曾任吴兴太守),张僧繇,陈霸先,智永禅师(王羲之七世孙),陆羽(茶圣),孟郊,钱起,张志和(客居湖州写下“西塞山前白鹭飞”佳句),李煜(祖籍湖州),张先,苏轼(曾任湖州太守),姜夔,赵孟頫,沈万三,凌蒙初,潘季驯,戚蓼生,朱国桢,戴季陶,陈其美(陈英士),张静江,陈果夫、陈立夫,朱家骅,俞平伯,胡宗南,钱壮飞,沈家本,钱三强,赵九章,北岛等等。•湖州自古就是文人之乡,尤为重视教化,盛产状元。湖州产生的状元确凿可考者有贾安宅、范应期、韩敬、严斯我、蔡启僔、蔡升元、王以衔、姚文田、钮福保等9人,另有数人籍贯尚存争议,其数量仅次于苏州而位居全国第二。清代湖州科举尤盛,有状元6人、榜眼6人、探花4人。•钮福保(1805-1854),字右申,号松泉,生于嘉庆乙丑(1805)正月十三日,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榜名福保。字右申,号松泉。生卒年不详。清道光十八年(1838)状元。是科出了几位名人。如:三甲第四十名曾国藩。钮福保取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道光十九年,出任江南乡试副主考官。道光二十年,出任江西乡试副主考官。后转任广西学政。道光二十五年、二十七年两次任会试同考官,公允取士。任中允,后来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在朝为官,以主持试事为主。多次出任典试官,以公平选拔,认真取士著称于世。卒于咸丰甲寅(1854)八月初四日,享年五十岁。•近代以来,特别是在民国时期,湖商在继徽商、晋商之后在近代中国涌现,与潮州帮、宁波帮在同时涌现,对近代中国的政治与经济影响深远。南浔镇的丝商在清末迅速崛起,形成了以“四象、八牛、三十二条金狗”为代表的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团体。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及较早开埠,使以南浔丝商为代表的湖州商界接触到西方近代思潮,并加入到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革命运动之中。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经费绝大部都由以张静江为主的湖州丝商筹集和捐赠的,而南浔的丝商成为支持后来民国财政支柱的江浙财团的中坚力量之一,也是蒋介石在财政上的主要支持力量。湖州籍的人士在国民党的前期创党过程,以及后来在党、政、军、财各个部门都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湖州籍人士曾一度占据国民党中常委1/3的席位,控制了当时的全国政权。张静江被称为“民国奇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中国国民党第三任主席(代理),早年在经济上资助孙中山及同盟会,是蒋介石入中党的介绍人,与陈其美一道将蒋介石推向了政治核心。陈其美(陈英士)、陈果夫、陈立夫叔侄更是民国风云人物,陈其美乃辛亥革命的功臣、同盟会主要骨干、孙中山的得力助手。陈果夫、陈立夫为国民党元老,和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合称为“四大家族”。而其余如戴季陶、胡宗南、朱家骅之辈亦乃民国煊赫一时的风云人物。•湖州背托太湖,江南水乡,风光独特,名胜众多,自古即为世人游乐胜地。。《万历湖州府志卷二·山川》中就有记载吴兴八景:道场霁晓(道场,即城南道场山)、苍弁清秋(苍弁,即城北弁山)、西塞晚渔(西塞,即城西西塞山)、下菰长烟(下菰,即城南施家桥至吴沈门的下菰城)、龙洞云归(龙洞,即弁山黄龙洞)、横山暮岚(横山,即位于城南吴沈门河东侧)、南湖雨意(南湖,即城南碧浪湖)、金盖出云(金盖,即城南云巢金盖山)。古吴兴八景,现已不复存在。而大汉七十二峰、藏龙百瀑、南浔、莫干山、中南百草园、安吉竹博园、中国大竹海、湖州太湖、顾渚山茶园、下渚湖湿地、天下银坑、嘉业堂藏书楼、铁佛寺、龙王山、百间楼、张石铭旧居、飞英塔、天赋湖、芙蓉谷、白茶谷九龙峡俱为今日湖州旅游佳处。定胜糕诸老大粽子千张包子周生记馄饨烂糊鳝丝太湖炝白虾绣花锦菜乌毡帽花雕酒•湖剧,原名“湖州滩簧”,主要流行于浙江湖州、嘉兴地区及杭州的余杭、临安,江苏的吴江、宜兴,安徽的广德等地,已有百年左右的历史。因吴兴旧属湖州府,故1951年定名为湖剧。2007年6月,湖剧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湖剧最早是由民歌小调、杂耍、民间歌舞等融合发展而成的,谷称“百花红戏”。后来吸收了扬州、苏州等地传来的滩簧调和琴书的曲调,演变为适合本地群众口味的“本滩调”;又把当地说唱“三跳“的曲调作为辅助必曲调,遂使这一剧种的曲调得以丰富。湖剧带有浓郁的水乡情调,不仅语言亲切柔和(采用本地吴语方言湖州话演唱),曲调清新流畅,而且表演文雅细腻,宜演悲欢离合的家庭爱情戏。常用曲调除“本滩调”外,还有“烧香调”、“小戏调”等。经典曲目:《拔兰花》《马浪荡》《借披风》《借黄糠》《庵堂相会》《活捉姚麒麟》《太湖红浪》《陆雅臣》《借黄糠》《庵堂相会》《卖妹成亲》以及看家戏《姚麒麟》•湖笔又称湖颖,湖笔被誉为“笔中之冠”与徽墨、宣纸、端砚合称“文房四宝”。湖笔之乡善琏镇,相传秦大将蒙恬“用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外衣)”发明了毛笔,因此善琏建有蒙恬庙供之。湖笔笔尖有一段整齐而透明的锋颖,一般都是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拔、并、梳、连、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制而成。白居易曾以“千万毛中拣一笔”和“毫虽轻,功甚重”来形容制笔技艺之精细,所以有“毛颖之技甲天下”之说。湖笔的笔杆主要取浙西天目山北麓灵峰山下的鸡毛竹,它节稀杆直,竹内空隙较小,是制作笔杆的理想原料。•湖州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茶圣陆羽在湖州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唐朝时茶叶的产销中心转移到浙江和江苏,湖州茶业开始特供朝廷,名扬天下,成为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长兴顾渚山的紫笋茶始于唐代就作为进贡珍品。紫笋茶以芽色带紫,形如竹笋,叶底肥壮面朵,茶汁碧绿如茵,兰香扑鼻,甘味生津,茶性温和,提神醒目而著称于世。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元。戴表元《湖州》坐揽清辉万川月胸涵诗绪隐未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