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_2017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3065•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7年7月第32卷第7期CJTCMP,July2017,Vol.32,No.7·标准与规范·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通讯作者:张声生1,王宪波2(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北京10001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北京100015)通讯作者:张声生,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后街23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北京市医院管理局重点医学专业发展计划-重点医学专业(中医脾胃病)(No.ZYLX201411),邮编:100010,电话:010-52176720,E-mail:zhss2000@163.com王宪波,北京市朝阳区京顺东街8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邮编:100015,电话:010-84322313E-mail:wangxianbo638@163.com肝硬化腹水(ascitesduetocirrho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终末期阶段的并发症,可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血吸虫病等引起。当腹腔内出现过多游离液体(50mL)时称为腹水。中国武汉地区的年均肝硬化住院率为23/10万,年病死率8.5/10万[1]。腹水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占住院肝硬化患者的67.3%;约50%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0年内会出现腹水,有腹水的患者预后差,肝硬化腹水患者1年后病死率为15%,5年病死率可高达44%[2]。中医药治疗对促进腹水消退、预防腹水复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于2012年公布了《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3]。随着肝硬化腹水中医研究的进展,有必要对该诊疗共识意见进行更新,以满足临床诊治和科研的需要。2014年8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牵头成立了《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起草小组。小组成员依据循证医学的原理,广泛搜集循证资料,并先后组织国内脾胃病专家就肝硬化腹水的证候分类、辨证治疗、诊治流程、疗效标准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总结讨论,形成本共识意见初稿,之后按照国际通行的德尔斐法进行了3轮投票。2015年9月,在重庆进行了第一次投票,并根据专家意见,起草小组对本共识意见进行了修改。2015年12月,在北京进行了第二次投票。2016年6月,在厦门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召开核心专家审稿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名脾胃病学知名专家对本共识意见(草案)进行了第三次投票,并进行了充分地讨论和修改。2016年7月,在哈尔滨第28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会议上专家再次进行了讨论、修改和审定。并于2016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本共识的最后专家定稿会议,完成了本共识意见。(表决选择:①完全同意;②同意,但有一定保留;③同意,但有较大保留;④不同意,但有保留;⑤完全不同意。如果2/3的人数选择①,或85%的人数选择①+②,则作为条款通过)。现将全文公布如下,供国内外同道参考,并冀在应用中不断完善。概述1.病名肝硬化腹水以腹部胀满、小便短少、甚则腹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医“鼓胀”范畴。肝硬化腹水临床表现以腹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者,符合中医“单腹胀”的证候特点;临床表现以腹大、动摇有声,皮肤粗黑,下肢水肿为主者,符合中医“水臌”的证候特点;结合典籍,中医病名为“鼓胀”为宜[4]。2.西医诊断肝硬化腹水患者多有慢性肝病史,乏力、腹胀及食欲不振,查体可见肝掌、蜘蛛痣、脾大等,移动性浊音阳性,部分患者有黄疸及下肢水肿。肝功能提示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白蛋白下降。腹部超声提示肝脏形态失常,边缘成波浪形,回声增粗,分布不均质;门静脉增粗,脾厚变大;腹腔可及液性暗区。同时需排除结核性腹膜炎、缩窄性心包炎、腹腔恶性肿瘤引起的腹水等可以诊断为肝硬化腹水。肝硬化腹水分为轻度(1级)、中度(2级)和重度(3级)[5],1级腹水为少量腹水,仅通过超声检测到;2级腹水为中量腹水,明显的中度对称性腹部膨隆;3级腹水为大量或严重腹水,显著的腹部膨隆。根据对治疗的反应,可分为非复杂性腹水和难治性腹水,难治性腹水符合以下条件:①治疗时间:限钠(90mmol/d)和大剂量利尿剂治疗(螺内酯400mg/d+呋塞米160mg/d)至少1周;②对治疗缺乏反应:治疗4d,平均体质量减轻0.8kg及尿钠排出小于钠的摄入;③早期腹水再发:初始治疗有效,但4周内再次出现2级或以上腹水;④发生利尿剂诱导的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肾损害、血钠125mmol/L、低钾或高钾血症。病因病机1.病因虫毒感染;酒食不节;黄疸、胁痛、积聚失治等是肝硬化腹水的主要病因,情志所伤、劳欲过度常是本病诱发和加重的因素[6]。2.病位肝硬化腹水主要关系肝脾两脏、甚则及肾[7]。3.病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失气化是形成鼓胀的关•3066•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7年7月第32卷第7期CJTCMP,July2017,Vol.32,No.7键病机。气滞、血瘀、水停是形成鼓胀的基本病理因素[8];其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正邪交争。虚为肝脾肾亏虚,或阳气衰微,或阴血不足。实多指邪实,常气、血、水、毒互结。4.病机转化初起为湿热邪毒阻滞中焦,气机升降失调,脾胃受伤,土壅木郁,致肝失调达;肝脾两伤,脾失健运,清浊不分,水湿聚于腹中;久则及肾,气化无权,气血水壅结更甚。本病首病气血,继而病水,肝郁血瘀是其源,脾胃气虚升降无权是其本[9]。以肝郁脾虚,水气内阻为主者谓之气臌;以脾肾阳虚,水湿内阻为主者谓之水臌;以肝肾阴虚,血瘀湿阻为主者谓之血臌;晚期肝硬化腹水多因郁热伤阴,或长期使用西药利尿剂伤阴,或滥用攻逐法泻水伤阴[10],故难治性腹水的病机复杂,可兼见水瘀互结、阴虚内热或脾肾阳虚。辨证分型1.气滞水停证主症:①腹大坚满,叩之如鼓;②两胁胀满;③胁痛走窜不定。次症:①饮食减少;②食后作胀;③嗳气不适;④小便短少。舌脉:①舌质淡红,苔白腻;②脉弦。2.脾虚水停证主症:①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②乏力;③食欲不振。次症:①面色萎黄;②颜面、下肢浮肿;③小便短少;④大便溏薄。舌脉:①舌苔白滑或白腻;②脉缓。3.湿热水停证主症:①腹大坚满,脘腹撑急;②腹痛拒按;③身目发黄。次症:①口干;②口苦;③渴不欲饮;④小便短黄;⑤大便秘结或溏垢。舌脉:①舌质红、苔黄腻;②脉弦滑或数。4.血瘀水停证主症:①腹大如鼓;②腹壁青筋暴露;③胁肋刺痛,固定不移。次症:①面色黯黑;②面颈胸臂有丝状血痣;③肌肤甲错;④渴不欲饮。舌脉:①舌质紫红或有瘀斑,苔白润;②脉细涩。5.脾肾阳虚水停证主症:①腹大胀满,形似蛙腹;②腹胀早轻暮重;③形寒肢冷。次症:①面色胱白;②肢体浮肿;③腰膝酸软;④腹中冷痛。舌脉:①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薄白润;②脉沉弦。6.肝肾阴虚水停证主症:①腹大胀急;②腰膝酸软;③目睛干涩。次症:①面色晦暗;②牙龈出血;③口燥咽干;④五心烦热。舌脉:①舌质红绛少津,苔少或花剥;②脉弦细数。证候诊断具备主证①+另一主症1项,次证2项,参考舌脉,即可诊断。临床治疗1.治疗目标①消退腹水,延缓病情进展;②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③减少并发症,延长生存时间。2.治疗原则应重视肝硬化腹水病因治疗,如抗病毒、戒酒、纠正代谢紊乱或自身免疫紊乱等。“本虚标实”是本病的基本特征,治则当权衡虚实,或扶正,或扶正与泻实并用,注意补虚不忘实,泻实不忘虚,切忌滥攻滥补,慎用峻下逐水药。除中药内服外,可采用穴位贴敷、中药灌肠、耳穴压豆等方法。顽固性腹水多见于肝硬化病情骤变加重或晚期的患者,宜中西医结合治疗,扶正祛邪,病情缓解后应注意培固正气[11]。3.辨证论治3.1气滞水停证治法:疏肝理气,行水散满。主方: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合胃苓汤(《普济方》)。药物:柴胡、枳壳、芍药、甘草、香附、川芎、茯苓、苍术、陈皮、白术、官桂、厚朴、泽泻、猪苓、生姜、大枣。加减:腹胀明显者,加大腹皮、莱菔子、木香;两胁胀满疼痛者,加郁金、延胡索、苏木。3.2脾虚水停证治法:温中健脾,行气利水。主方: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实脾饮(《济生方》)。药物: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附子、干姜、厚朴、木香、草果、槟榔、木瓜、生姜、大枣。加减:湿浊中阻,恶心呕吐者,加陈皮、竹茹;肢体沉困,小便短少者,加车前子、泽泻。3.3湿热水停证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主方:中消分满丸(《兰室秘藏》)合茵陈蒿汤(《伤寒论》)。药物:厚朴、枳实、黄芩、黄连、知母、法半夏、陈皮、茯苓、猪苓、泽泻、砂仁、干姜、姜黄、人参、白术、甘草。加减:小便赤涩不利者,加滑石、通草;下肢浮肿明显者,加车前草、赤小豆。3.4血瘀水停证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利水。主方:调营饮(《证治准绳》)或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药物:川芎、赤芍、大黄、莪术、延胡索、当归、瞿麦、槟榔、葶苈子、赤茯苓、桑白皮、大腹皮、陈皮、官桂、细辛、甘草、五灵脂、桃仁、牡丹皮、乌药、香附、红花、枳壳。加减:胁下痞块,刺痛明显者,加丹参、鳖甲;腹水顽固不消,可加益母草、泽兰、水红花子。3.5脾肾阳虚水停证治法:温补脾肾,化气利水。主方:附子理中丸(《三因极一病证访论》)合五苓散(《伤寒论》)。药物:制附片、干姜、人参、白术、甘草、桂枝、茯苓、泽泻、猪苓等。加减:大便溏泻者,加山药、扁豆、砂仁;腹中冷痛者,加乌药、小茴香、荔枝核。3.6肝肾阴虚水停证治法:滋养肝肾,化浊利水。主方:一贯煎(《续名医类案》)合猪苓汤(《伤寒论》)。药物: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加减:鼻衄、齿衄,阴虚内热者,加女贞子、旱莲草、茜草、仙鹤草。4.常用中成药4.1臌症丸利水消肿,除湿健脾。用于臌症,胸腹胀满,四肢浮肿,大便秘结,小便短赤。针对肝硬化,降低门静脉压力,预防腹水复发,可以用以下中成药。4.2扶正化瘀片活血祛瘀,益精养肝。用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属瘀血阻络,肝肾不足证[12]。4.3复方鳖甲软肝片软坚散结,化瘀解毒,益气养血。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以及早期肝硬化属瘀血阻络、气血亏虚兼热毒未尽证。4.4安络化纤丸健脾养肝,凉血活血,软坚散结。用于慢•3067•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7年7月第32卷第7期CJTCMP,July2017,Vol.32,No.7性乙型肝炎,乙肝后早、中期肝硬化。4.5和络舒肝胶囊疏肝理气,清化湿热,活血化瘀,滋养肝肾。用于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4.6强肝胶囊清热利湿,补脾养血,益气解郁。用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脂肪肝、中毒性肝炎等。4.7大黄虫丸活血破瘀,通经消癥。用于瘀血内停证。5.肝硬化腹水中西医结合治疗目标人群和策略5.1轻度腹水对于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低钠血症等并发症的少量腹水,应卧床休息,中医辨治,加用小剂量利尿剂。5.2中度腹水在辨证论治的同时,或加健脾利湿,或加宣肺利水。利尿剂首选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自100mg/d开始,可以逐渐加量至400mg/d,可以联合袢利尿剂(如呋塞米),使用螺内酯和速尿的比例为100mg∶40mg。利尿治疗以每天减轻体质量不超过0.5kg为宜,以免诱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渐消退者,可将利尿剂逐渐减量。5.3重度腹水病程较长,正气渐虚,邪气流连,根据正虚的不同分别侧重于补气利水,温阳利水,或滋阴利水。合理使用扶正和祛邪,要掌握好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的原则。治肝病宜柔忌刚,宜和不宜伐。养阴扶正既要大胆,又要顾及利水。西医治疗可选择腹腔穿刺大量放液治疗,放腹水后应联合输注白蛋白,同时应用利尿药物防止腹水复发。5.4难治性腹水治疗可采用多次大量放腹水联合输注白蛋白治疗,合理使用利尿剂,对于肝功能处于Child-PughA级患者可以考虑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它是治疗难治性腹水的有效方法,但肝性脑病发生风险随之升高。中医仍需辨证论治,扶正祛邪,重视化瘀利水[13];对于长期使用利尿剂导致阴虚与水湿并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