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讲座稿各位同学:你们好!今天,我想给大家谈谈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我们每一位同学来说,虽然并不陌生,但也不能说很熟悉。即使非常重要,又有几人真正懂它。一个好的行为习惯能够让我们享用一生,甚至由此成就一条成功之路。一个不好的行为习惯却适得其反,让我们一事无成,失去人生的一次次机会,最后落得悔恨人生的结果。所以下面我就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大家做一交流,望同学们能有所感悟,变成行动:养成教育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实践起来却不是一件易事,它是一个大范畴的内容,也是点点滴滴,所以在这里我先从最基本的概念说起。1、什么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积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的,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等。2、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养成教育是德育的根基,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它深刻影响着一个人一生一世能否愉快的生活、工作、学习,为人处事乃至身体健康。经常听说同学们丢东西,有的是丢铅笔、橡皮、刀子、笔记本之类的,有的是丢钱。也就是说,如今,对一些同学来说,拿别人东西不还甚至将别人的东西窃为己有已是家常便饭。这情形真令人不安和忧虑:不偷不盗可是人应当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啊。如此品行不端的学生,走入社会后将会怎样?实际上,人们日常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道德判断之类的理性使然,更多的是习性使然,所谓“习惯成自然”。比如说,谁都知道,闯红灯、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是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但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明知故犯?习惯了。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就是其品德、人格的体现;国民的行为习惯,就是一个国家道德水准的体现。很难想象一个偷窃成性的孩子将来会是个正直的人;也很难想象假话充斥、假货泛滥的地方能有诚信至上的社会风尚。3、养成教育的一些具体做法一、课外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举止不文明、不规范即属于没有规矩。如何让我们的行为文明规范?主渠道在课外,主方法是多看教师示范、指导。另外多参加一些活动。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同学们的课间或其他课外时间,在教师的指导指导下和学生一起活动。在活动过程当中,规范不文明的行为,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和示范,而后努力改正。比如在我们学校前期的水池旁边,贴着“不要喝生水”的标语,可有的同学把“不”字扣了,这就是行为习惯很不规范的表现,再者如学生乱扔瓜皮、果壳、纸屑以及不爱护公物等,作为老师要不厌其烦加以指出、示范和教育。作为学生不断地在教师的指出和示范下规范自己。这样才能使我们基本养成良好的习惯,即使偶尔有同学犯了行为习惯的错误,我们学生之间也要互相监督、互相帮助。甚至一句句不文明的话,我们也不放过。只要机会一有,我们就要予以指正。良好的习惯不是靠一天两天,说养成就能养成的。对于课外注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我们既要有阶段性,又要有侧重面。即在某个阶段主要解决什么不良行为或形成什么良好习惯,我们都要有一个侧重。这样才能更大限度的使自己的行为习惯能够养成。最后,希望在学生中能够看见这样的局面:在学校里,乱扔垃圾的少了,讲究卫生的多了;打架骂人的少了,互助友爱的多了;上课做小动作的少了,认真听讲、踊跃发言的多了;在家中,孩子们少了份娇气,多了份坚强;少了份依赖,多了份自立;和父母顶撞任性的少了,主动承担家务的多了。在社会上,学生乱刻乱画、乱穿马路的少了,遵守交通规则、文明礼让、助人为乐、保护环境的多了。这样我们的学生都能够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