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6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1江山市教研室王荣一、读懂诗歌(培养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地归纳整理自己通常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一)通常你会从哪些角度入手读懂一首诗歌?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1、注意标题、作者以及背景注释;2、初读疏通文意,并且注意到诗歌内容上的特征(咏物诗);3、斟酌重要的意象和关键的表情达意词;4、推测诗歌的情感和主旨。5、品味重要的艺术手法。二、尝试命题(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学会思考高考命题点并且从命题角度反求解题技巧)(一)回顾考试说明。8.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9.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二)回顾近三年浙江卷题型(三)学生命题结果示例(用学生板演老师当堂评价的实例来说明)A同学①这首诗运用哪些手法描写哪些意象?(3分)②这首诗的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B同学①作者借“孤雁”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②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手法?(4分)C同学①分析“孤雁”这一意象所蕴含的思想感情?(3分)②赏析诗歌尾联的艺术手法。(4分)学生命题大致的评价标准1、两道试题的赋分是否科学2、考点是否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3、难度是否恰当(0.6左右)4、试题能不能考出不同学生的成绩梯度5、语料主旨重点放在凸显作品的思想性和人文情怀6、考查内容强调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知识和能力)7、根据近年来的趋势不断调焦(比如2013年坚持名家名篇、侧重题型创新)三、规范答题(培养学生严谨的解题习惯,学会审题、看赋分,并且能分点、分步、完整、明确、规范地表述答案。)(一)参考题目:来自《命题解析》自测卷21、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其“诗骨”是。(2分)22、在颔联、颈联、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5分)结构特点:(布局谋篇的技巧)1、开头句(段):开门见山、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烘托;2中间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总结上文、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3结尾句(段):首尾呼应、照应开头、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点明中心、揭示主旨、发人深省、暗示主题、升华感情、深化主题、伏笔照应、结构严密、完整匀称;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2010年考试说明)表达方式其他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渲染、伏笔、铺垫、照应(呼应)、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以小见大、联想、想象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记叙的顺序:记叙的详略记叙的材料与中心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对象人物: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细节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工笔、白描、色彩的淡雅与绚丽实写与虚写(虚实结合),正面与侧面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上下、远近、内外、高低动景与静景(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整体与局部(点和面)景物描写的方法和角度说明: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表达方式议论:论证方法:引证法、例证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归谬法等。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写景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咏史、怀诗)借古讽今、借事说理、借典抒情、(咏物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托物言情语言风格1、清新、淡雅、优美2、平实、自然、质朴3、幽默、辛辣、风趣4、简洁明快、通俗易懂5、含蓄、深沉、典雅、6、直露、奔放、粗犷、7、细腻、婉约(三)回顾诗歌鉴赏答题模式1、艺术手法(形式)术语+分析(结合原文)+作用和情感主旨2、思想感情或语言风格(内容)总说(情感或风格关键词)+分析(用引用并解说:律诗分联、绝句分句、词曲分片,看具体赋分定详略)+总结感情主旨或评价3、炼字、重点句题分析切入点:含义:⑴本义解释/语境意义(特定意义、比喻意义等)⑵表层意义/深层意义(双关、谐音等)作用:⑴如可提炼术语:术语+解说+作用⑵字、句放入篇章,在内容上、结构上的作用⑵(四)学生答题结果示例(用学生板演老师当堂评价的实例来说明)A同学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孤雁比作一片影,将雁群比作万重云,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孤雁与雁群分离的情景,同时诗人以雁喻己,抒发了自己孤独哀伤之情。B同学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通过孤雁的渴望与思念的实与见到听到的幻觉形成强烈对比,更加突出了孤雁的凄凉之情,表达了诗人孤寂忧伤的感情。C同学尾联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借野鸭的“鸣噪纷纷”与大雁的孤独形成对比,反衬了大雁的孤单落寞,寄托了诗人孤单寂寞,内心愁苦无人分享的惆怅心情。参考答案:21、孤飞鸣声念群22、(1)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2)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意思是“望眼欲穿好像就要看到雁群了,声声哀鸣好像听到雁群的叫声了”:“似”“如”二字表现了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的幻觉。颈联通过对孤雁飞着叫着寻找同伴的描写,将孤雁的渴望、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3)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地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尾联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的忠贞。(四)学生答题结果评价1、注意赋分,有得分点意识,要求分点解答。2、用对形式鉴赏术语和内容鉴赏关键词。3、表达充分和流畅。4、书写清楚。四、对比阅读(仿照2014年样卷,以对比阅读为例一个侧点训练,同时也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1.同题目对比:孤雁崔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注:矰缴zēngzhuó系有丝绳﹑弋射飞鸟的短箭。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题目一:阅读这两首诗,比较其中“孤雁”形象的异同点。2、同作者对比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客从杜甫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题目二:阅读这两首诗歌,比较两首诗中“哀”的内容有何不同。3、同手法对比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题目三:比较这两首诗词,简析它们结尾处运用相同手法产生的不同作用。五、课外作业(一周选一题做,教师给予规范指导)1、请你选出一首咏物诗,自己出一道试题并且写出解答。2、请你选出一首咏史诗,自己出一道试题并且写出解答。3、请你选出一首边塞诗,自己出一道试题并且写出解答。4、请你选出一首山水田园诗,自己出一道试题并且写出解答。5、请你选出一首咏怀诗,自己出一道试题并且写出解答。本课设计的主要意图1、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到高考研究中来,关注高考考点和命题动态,变被动角色为主动角色,试图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2、学生参与命题,老师给予评价,有利于教学相长。3、第二轮规范答题指导,落实到位,有利于查漏补缺、提高成绩,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4、针对高考动态进行分点训练,让学生动手,见仁见智,激活阅读和探求的欲望,互相碰撞会再生智慧。建议把鸡蛋分散放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