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周边关系新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与周边关系新发展今天的题目是中国与周边关系。要建立和谐世界,必须建立和谐周边。没有一个和谐的周边,和谐社会、和谐世界都是空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这里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中问题和中印问题。这两个都是我们周边的老大难。我们周边有很多问题。经常有这样一句话:“爱全人类容易,爱你的邻居非常难。”大家体会一下是不是这样?还有一句话:“必须有一个好的篱笆,才能有一个好邻居。”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周边”。一、什么是“周边”?环顾地图,中国的周边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周边环境。北边有强大的俄罗斯,是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东边是朝鲜半岛,朝核问题、小小的朝鲜半岛搅得人鸡犬不宁;西边是中亚,是一块非常复杂的地区,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西南是阿富汗。我们和阿富汗有92公里的边界线,而且这些地区终年积雪,几乎是不能住人的地方;南边是和印巴的接壤,这是一段非常复杂的地方。和印巴之间还有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克什米尔问题。克什米尔问题曾经在历史上导致印巴之间1947年、1967年和1971年三次战争。和印度虽然有喜码拉雅山隔开,其实和印度的领土争端是最复杂的;另外有尼泊尔、不丹,还有东南半岛。总之,我们的周边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准确地讲,中国同14个国家陆地边界接壤(原来的“锡金”不复存在了),陆地边界有2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和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所以它也是边界情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边界的概念是近代的产物。1648年威斯特法尼亚条约签定,才进入近代国际关系,才有了国家边界、国家主权的概念。以前是没有的,例如元朝的时候成吉思汗一马平川杀到了欧洲。我到匈牙利去的时候在她的广场上看到他们的一个民族纪念碑,碑的下面是几个柱子,柱子上有高头大马,大马上骑着几个人,这几个人没有名字,就叫“来自东方的部落”。大家就想这个是不是一千多年前成吉思汗打到那里留下来的。匈牙利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欧洲国家,但是这个国家的人名称呼却有着东方特点,姓氏加名字。应对复杂边界问题,我们经过了一个学习的过程。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们与陆上邻国有12条边界,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经过不平等条约形成的,有的还未划定,非常复杂。例如我们与苏联的边界完全是不平等条约形成的,俄国历史上占据了中国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所以俄罗斯现在很害怕,怕中国有一天要求收回领土,有很强的中国威胁论。2004年,中国和俄罗斯签订了友好合作条约,这个条约就把中俄边界问题从理论上划明了,我们今后不再对对方提新的领土要求。还有一些边界状况则是人为的,例如中国和印度之间的麦克马洪线。人为的修建导致1962年的中印战争。到现在还解决不了。截至2004年底,我们已与12个邻国签订了边界条约或协定,划定的边界约占中国陆地边界线总长度的90%。中国和周边国家边界划定主要是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即20纪60年代,先后与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签订了边界条约或协定;第二个时期即90年代以来,与俄罗斯、老挝和越南以及新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解决了边界问题。构建和谐周边。去年是我们周边外交丰收年:6月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5周年,10月底11月初是中非合作论坛,11月初是东盟对话伙伴关系。北边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南边通过东盟,“10+1”,“10+3”关系稳定我们的一南一北。当然,我们的周边也在发生变化。现在我们的直接邻国是14个,间接邻国是29个,今后还会进一步扩大。所以现在提出一个新概念“大周边”,“大周边”首先包括中东、西亚地区,这个地区是作为中国周边的战略延伸,它虽然没有和中国接壤,但历史上的丝绸之路通过这些地区,和中国的联系非常密切;而且加上能源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得重视这些地区;大周边还包括南边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所以,我们现在讲“周边”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传统意义上的、狭义的周边,一个是大周边。有一个木桶理论,这个理论的含义是:一个木桶所装水的多少取决于木桶最短的一根木条。如果把中国的周边环境比作一个木桶,我们有两根短的木条,一个短的是跟日本的关系,一个短的是跟印度的关系。二、中日关系2006年9月20日,小泉下台;9月26日,安倍经选举,提名,天皇认证,当上了日本首相,日本进入了安倍时代,这具有较大的转折性意义。2001年,小泉上台后8月13日参拜了靖国神社。当时中国就提出了强烈抗议。2002年小泉再拜靖国神社,这个问题就严重了。我们提出小泉没有资格访华,中日关系开始僵化。但是在一些国际场合中日领导人还是会见面握手谈话。到2005年,小泉再次参拜。于是多边场合也不见面了,中日关系越来越僵。2005年,在“10+3”(“3”指中日韩)会议上,小泉借机跟温总理借笔来向外界和国内展示中日关系还不是很僵。在这次会议上,我们联合韩国,一起抵制日本,抵制和小泉的见面。这就在日本国内引起了一场大辩论:日本与亚洲国家的外交究竟应何去何从?其中主要集中在历史问题上,在靖国神社上。日本著名右派新闻媒体“读卖新闻”自此总结军国主义历史,社长渡边转变立场,认为日本应该真诚地反省过去,和周边国家搞好关系,日本应解决好历史问题。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转变。靖国神社,在1978年以前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人人可以自由参拜。1978年,14名甲级战犯的花名册被搬进去,至此意义重大。昭和天皇在1978年前曾多次参拜这里,1978年后就不去了。中曾根康弘也曾经1985年参拜,我们抗议后他就不再去了。可是小泉遭到抗议后偏偏还去。我们又抗议,他又偏去。安倍时代给日本内部反省一个机会,日本内部也开始出现这样的声音。从日本国内态度方面,在经济上,他们看到了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的增长及发展对日本是有利的;在政治上,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与前首相一起反对小泉的参拜;在日本民间出现右倾化让参拜问题变得复杂。所以当小泉在9月份下台之前,民意调查显示,已有50%的人要求新政府新首相应改善与中韩关系。从国际压力方面,中国不再单独与日较量,而是与韩共同对日施压,这对日本的刺痛比较大;同时我们也在国际上利用各种场合宣传中国的立场。例如,我们的外长曾专门就这个问题和德国外长进行深入会谈。德国也曾向日本谈了这个问题。欧洲是这样,美国也有所触动。美国以前是不参与态度。因为对美国来讲,日本是一他的铁杆朋友,他做什么都不好做。但是现在,国际上美欧都要求日本改善同邻国的关系。2006年小泉下台前进行最后一次访美,并打算在参众两院发表演讲,却被拒绝,理由是“先把家庭作业做好(也就是对待历史问题的反省)”。这也说明了美国的立场。安倍1954年出生,是日本战后新生代政治家。他出生在政治世家。外祖父岸信介是甲级战犯,后来任首相(57),对中国非常敌视。父亲老安倍当过日本外相。安倍的考虑是什么?首先,他在竞选时,故意模糊参拜事,很多场合顾左右而言他。这一点应该看作是一个进步,因为小泉在竞选时曾保证当选后每年参拜一次。其次,安倍在其大选稳操胜券时,开始大幅调整策略,即向“村山谈话”靠拢(村山富士是迄今日本首相中对历史问题表态比较公正的一个),接受审判结果,不挑战远东军事法庭。2006年,安倍上台后打算去两个地方,一个是中国,一个是韩国。怎么去呢?先去中国再韩国,还是先韩国再中国,很有讲究,也颇费周折。当时传闻要先去韩国,理由是去了韩国之后中国就没有理由不接待了。结果韩国不同意第一个接待。同时和中国接触,我们最后同意第一站中国,10月8号到中国,9号到韩国。但由于国内压力韩国有一个条件,不能过夜,所以安倍9号当日返回日本。中日之间的谈判非常尖锐。国庆节前,9月29号凌晨4点达成协议,日本驻华大使老泪纵横,日本首相5年之后终于可以到中国来了。在8号访问之前,新华社发布了一条消息:“中日双方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达成一致。”虽然是简单的一句话,其实很有讲究。比如,在“障碍”这个词上双方出现分歧,中国主张用“政治障碍”,日本主张用“政治困难”,最后达成的是各说各的话,中方用“政治障碍”,日方用“政治困难”。政治障碍,我们认为就是指靖国神社。但是安倍迄今为止也没有说“我一定不去了。”这次访华是打破坚冰之旅,走过这一步非常艰难。那么安倍具体有什么考虑呢?他提出一个概念,要和中国建立“战略互惠性关系”。从战略上看待中日关系,这点与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其实是他看到了中国与俄罗斯、美国、印度等其他大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也希望改善中日关系。其次安倍希望摆平中日、中韩关系,从而巩固其国内地位。因为2007年7月日本将举行参院选举,如果选举失败他可能会辞职。因此,真正的安倍时代应该是7月以后。对于战略互惠性关系,中国是接受的。在历史问题上,他表示反省,在向村山谈话靠拢,而过去只是说道歉。他这次在北京还提出来说,60年前是一个状况,但是二战以后日本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政府应该给予正面肯定。我们提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日方改为“正视历史,面向未来”,写入了共同声明。中方提出的“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也写入了共同声明。日方提出以战略互惠规划中日关系。最近几年中日关系出现政冷经热现象,于是日方提出“政经分离”,这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现在其改为“政治与经济是中日关系的两个轮子”,这就比较全面了,是一种向前看的态度。2006年12月,在河内APEC上,温总理和安倍举行了会谈。安倍邀请温总理访问日本。初步决定温总理4月访日,这将是一次重大的外交行动。但是,这是否意味着中日之间的问题就解决了,中日关系拨云见日了?其实还差的远。中日之间的关系太复杂了,问题太多了:台湾问题、东海、钓鱼岛、日本入常、历史问题。例如在入常问题上,中国是否应支持日本呢?一开始,日本联合印度、巴西、德国组成四国集团申请入常,没有成功;后来,其他三国撇开日本,组成了三国集团申请入常。那么中国该反对还是支持呢?很难。三国集团比四国集团更有挑战,因为三国都是和中国关系不错的,但是凭实力,日本实力最强。如果三国入了,日本定能入。而且美国唯一明确坚定支持的是日本。但是在众多问题上,本人现在比较担心的是东海问题。东海问题其实是一个海上边界的划分问题。2004年6月,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乘专机对中国的“天外天”、“平湖”、“春晓”三大天然气田进行视察后,指责中国企图独占东海海底资源。接着日本政界中的右翼势力加入这一合唱,要求政府采取行动,“维护本国海洋权益”。2005年7月日,日本正式授予帝国石油公司的东海油气试采权。在海上划分上,中国主张“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日本则主张“中间线”划分法。坦率地讲这两种划分都能够找到支持。两种划分的差距却相当大,相差约30万平方公里。自2004年10月开始中日就东海问题进行磋商,到现在还在进行。中国提议两国联合在东海开发天然气田。比如,“春晓”油田在中国一侧,即使根据中间线原则,“春晓”油田也在中间线以西,靠近中国,但是日本不停止勘探,而且中日船只在一同一海域穿梭,一旦有小的摩擦就可能影响两国关系,是十分敏感的。于是双方磋商,建立热线、信息通报制度等,以减少摩擦。中日关系下一步:(1)日本将从2008年取消全部对华官方援助ODA。日本的官方援助对中国帮助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初的那几年,由于中国几乎没有外资,对华援助对中国经济的启动起了促进作用,应当给予正面肯定。但这也是双赢的,把日本的设备卖到中国来对日本有好处,而且在中国的投资赢利也返回了日本。无偿援助所占比例很少,主要是低息长期贷款。(2)修宪,安倍是很右的。此外,日本在外交上始终有一个支柱,就是美国;始终当美国的霸权帮手。上个月,我在华盛顿开会,卡内基基金会,美国著名的智库,邀请了六个国家外交部政策研究司的负责人和几个学者,专门讨论亚洲崛起对国际局势的挑战,其中“民主”“自由”等概念讨论最多。会上几乎全是所谓的民主国家,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日本、印度、中国。会上的国家都自认为是民主国家,并且抨击非民主国家会引发战争。印度说自己是最大的民主国家,日本也大谈民主,还讲“希望中国尊重民主、尊重人权……我们亚洲才有和平。”我气愤不已,要求发言,我说:“我很惊讶日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