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道中心小学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一、前言: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在新的学年里,我们将把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学校进行德育建设的有力切入点,努力实现德育工作的“四化”目标。并以瓯教(2005)023号文为主要内容,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二、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充分认识新时期学校教育中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文件要求,各中队要扎实细致、持之以恒地开展小学生养成教育活动,以促进学生行为习惯、个性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三、目标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项主要任务之一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在思想道德、能力、身体、心理等几个方面形成一系列优良的素质。这些主要方面的素质基本上都包含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和学会学习三个大的方面。“做人”的核心是拥有爱心,“做事”的核心是遵守规则,“学习”的核心是勇于创新。因而各中队在活动过程中要确定四个目标任务(1)突出做人习惯的养成教育。主要培养学生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以及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交往规则,提高交往能力,以正确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提高学生的社会化水平和社会适应性。(2)突出进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主要培养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的习惯;针对不同要求、采取多种方式阅读的习惯;乐于思考、总结的习惯;勤于自学的习惯;善于观察、勤于动手的习惯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3)突出进行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主要培养学生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懂得一些生活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4)突出进行劳动习惯的养成教育。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四、活动过程:第一阶段:宣传发动(2007年)学校通过丰富的宣传阵地,进行广泛地宣传发动,明确活动的意义、任务、措施,使每个孩子都做到“好习惯我知道”。具体的安排如下:(一)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凸显校园文化特色。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各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净化、绿化和美化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孩子们从小受到良好校园环境的熏陶。要因地制宜,在操场、教室、图书室、走廊、绿化带、宿舍、食堂、厕所、校门口等公共场所布置张贴适应时代要求、贴近学生生活、符合育人为本的激励性语言,让这些充满人性化的警句、名人名言,随时随地激励着学生、提醒着学生、伴随着学生健康成长,真正发挥环境教育润物细地声的特殊作用。(二)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a)举行“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养成教育活动启动仪式,由大队部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出倡议,使队员明确好习惯对成长的意义。b)召开学生动员会。学习“习惯养成双十条”、《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能背诵双十条内容,初步制定各班要达到的目标。从学生年龄认知特点出发,明确各年级阶段养成教育重点,根据年段的不同,制定年段的行为达标要求目标。其中低年级突出:文明礼貌教育,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中年级突出: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高年级突出:社会公德教育,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勤奋向上,自尊自爱。将好习惯要求落实到每一周的教育重点中,张贴在宣传栏中,让教师、学生、家长都明确每周的训练要求。c)召开班主任会议,布置有关活动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班级的养成好习惯日程表,做到月月有安排,周周有重点。在每个班级的黑板上开辟“好习惯要求栏”,根据班级自身需要,明确每一周班级的习惯要求。各班根据实际制定好本班的活动方案并上交一份到学校存档。d)初步制定实施方案。学校在广泛征求全体师生合理化建议的基础上初步制定本校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针对“习惯养成双十条”,每一条都要列出具体可行的内容,目标操作性要强。e)各校根据实施办法具体情况制定《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和《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记录簿》,做到师生人人手中一份良好习惯养成标准。f)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了解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在认识上与教师保持一致,并与学校做好配合,以取得教育学生的最佳效果。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08)。学校将通过加强常规管理,强化行为规范训练,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带动作用,使学生都做到“好习惯我能行”,增强学规范,讲规范,执行规范的积极性。1、注意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养成教育训练。课堂是培养学生好习惯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上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严格教学常规,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每期进行一次学习情况评价,评价材料装入学生成长档案袋。2、利用班级晨会、班会开展好习惯训练活动,由教师或者同学讲解学习行为习惯要求,并在一定的时间内巩固提高。由做的好的队员向其他同学示范,纠正其错误。3、针对不足,矫正培养。各班对照《实施细则》,查找不足,注重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矫正培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力争做到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文明小公民。4、好习惯,我坚持。通过与家长联系,向家长宣传养成教育的意义。以家庭为单位,培养学生的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良好生活习惯,使学生懂得一些生活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做好暑假好习惯的指导工作。第三阶段:总结评比阶段(2009年)。我校将组织“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养成教育论坛,优秀活动方案的征集和评比、“好习惯”表演活动等,以及进行“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活动先进班级、先进个人的评选。并及时总结表彰。1、建立评估制度。各班要坚持以评价促养成,以活动促养成。坚持每日每周的自评、互评、师生共评和家长参评的形式,不断通过主题演讲、专项讨论、知识竞赛、我为班级添光彩、争做文明学生、重大节日庆典等多种渠道、多种活动让学生熟知标准并付诸行动,注重过程评价,巩固已形成好习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从而遂渐形成良好习惯。2、组建“侦察队”,指定实施计划。以中队为单位,组织发动少先队员从公共卫生、个人卫生、饮食卫生、举止文明、勤俭节约、按规则行动等方面,找出普遍存在、最需克服的生活陋习。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教于乐。可采用竞赛、演讲、经验交流等形式,引导队员熟记双十条内容。4、培训学生骨干,自觉执行《细则》。对部分较差的学生进行强化训练。5、表彰、奖励。学校将每月组织一次评比检查。学期结束,学校对检查评比进行表彰,评选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及先进班集体。第四阶段:巩固推广(2009年)。继续深入开展“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养成教育活动,常抓不懈,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常规,以切实推进学校养成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本阶段注意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其主要材料有:(1)班级好习惯集锦。(2)不良习惯的矫正个案。(3)在活动中改正快,表现突出的同学和班级。(4)良好习惯养成记录簿:我改掉了哪些坏习惯。(5)教师的论文和反思(6)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五、习惯养成教育的保障措施。1、学校成立领导小组。组长:周兰安副组长:黄水旺成员:王先贵李名琼张木生江桂华杨华娣2、少先队组织学生一天一检查,一周一总结。将检查结果每周一在“红领巾广播站”公布。六、注重方法,加强指导。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方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l、讲道理:学校讲,班主任讲,让生明白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明白养成好习惯是自己成人成才的需要。2、反复训练:习惯的培养是不能单靠说教的,要靠严格的训练:训练过程中重要的四个字:严格、反复,要翻来覆去,没完没了地进行训练。好的习惯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形成的,如读写姿势正确一项,就必须每次写字都要提醒学生坐正立直,坚持很长一段时期,反复训练,慢慢地孩子就养成了好习惯。不能企图只提醒两三次学生们就能做好。3、自我约束:利用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记录簿,记录在养成某个好习惯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自己的想法及克服困难的心情和养成好习惯的措施。4、教育活动:是载体,是动力。学校和班级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在不同时间段多渠道、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5、成立“养成良好习惯”小队,在学校、社区、家庭中争做小宣传员,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监督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6、抓好“三个常规”(一日常规、纪律常规、卫生常规)一天一检查,“四个规范”(语言、行为、仪表、环境)一起抓,“三股力量”(班主任、思品老师、各任科教师)共同目标,“三条渠道”(学校、家庭、社会)相沟通。七、常抓不懈,形成合力。1、高度重视。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它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它也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各学校要高度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把习惯养成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长效评比机制,促进工作长期开展。要建立周例会通报制度,将习惯养成作为重要内容每周一次情况通报,并通过各种比赛活动,进一步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2、目标一致。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各方面要求要协调一致,班级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任课教师的要求与班主任的要求要一致;低年级与高年级的要求要一致;家庭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否则的话,学生就会无所适从。3、反复训练。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巩固都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小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差,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同时,还应狠抓行为的训练过程,可以根据训练内容进行专项训练,做到整改一条,巩固一条;再训练一条,再巩固更多。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实现学生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再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良好习惯的转化。4、共同成长。儿童的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时时处处为学生做表率。作为教师都要反省自己,看自己有哪些好习惯值得保持?看自己有哪些坏习惯需要矫正?5、激励带动。养成教育贵在主动发展。各校要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争当合格小公民、“诚信回归,学做真人”、“告别零食,告别游戏机”、“小手牵大手,共创清洁园”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选择行为、进行自我批评与合作竞争,从而自觉遵守规范。与此同时,组织开展“学、比、评、查、奖”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全体学生赶超先进。6、家校配合。“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各校要采用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手册,百名教师访千家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指导和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形成家校合力、齐抓共管的局面。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要认真总结以前的经验和做法,根据新时期的要求和学校实际,进一步发展完善教育方案,创出自己的特色,努力做到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六十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附: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提出十项要求,简称“习惯养成双十条”,具体内容如下:(一)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项目意义目标细化要求1、学会倾听的习惯倾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就能积极地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就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1、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2、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3、要倾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练习。2、善于思考的习惯善于思考,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它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