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为什么要管理风险1.系列矿难事件(安全风险)(1)2006年10月28日凌晨二时三十五分,位于新疆米泉市铁厂沟镇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一○二团八一煤矿现场该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随后又连续发生三次爆炸,当时正在井下施工的十四名矿工被困井下,最终未能走出矿井全部遇难。(2)2006年10月31日中午12点16分,甘肃省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魏家地煤矿西一采区一工作面,在检修过程中,回风系统发生瓦斯爆炸。29人死亡,19人是受伤。(3)2006年11月5日11时45分,山西同煤集团轩岗煤矿公司焦家寨煤矿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目前,共有19人遇难,28人被困。2.营运风险(1)河南沈丘民营企业家吴国防勾结中行河南省沈丘县支行人员,以虚假承兑协议、提供虚假资金保证、开具银行承兑汇票的手段,骗取银行资金1亿4600万元人民币。吴国防伙同沈丘支行人员,通过所谓“大头小尾”的手法,即在开给企业的汇票联的原数额后增加一个零,变成4000万元(底单不变);然后,企业到其他银行进行贴现,骗取资金。吴国防诈骗获得的资金买了500亩(33公顷)土地,十几间厂房,6个商铺。中行迅速采取措施,资产保全约8000万元。中行在此次票据诈骗案中的损失目前看来并不大。但其中暴露出基层银行内控机制的种种漏洞,则令人担忧。(2)据中新社报道,中国交通银行沈阳分行日前也惊爆一起金额约2亿元人民币的巨额客户资金诈骗案。交行当晚发布的信息称:“日前,我行在开展新一轮案件专项治理和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升级过程中,在沈阳分行发现了一起客户资金被诈骗的案件,经初步核查,涉案金额约2亿元。”(3)本报讯昨日上午10时56分,中国银联系统通信网络和主机出现故障,造成辖内跨行交易全部中断。这是2002年中国银联成立以来,首次全国性因系统故障造成的跨行交易全面瘫痪。昨晚7时左右,广东省和全国大部分机构和商户基本恢复正常。此次故障波及中国银联所属的18个分公司,包括广州、深圳、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福建、厦门、云南、大连、青岛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具体表现在ATM机不能跨行取款,POS机不能刷卡消费,网上跨行交易不成功。(4)匯豐客戶主任盜千萬3年始揭發,銀行回應案件只屬個別事件2006年6月7日星期三《香港經濟日報》匯豐銀行客戶服務女主任,基於對任職高級警員的病態賭徒丈夫的忠誠和愛慕,替夫還賭債,假冒客戶簽名,3年半期間,逾20次提取或透支7客戶和她母親戶口共1168萬元,再藉偽造文件及歸還部分款項隱瞞;3年半以來匯豐一直未有發現,直至去年該行職員才揭發事件。夫婦2人昨認偷竊等9罪,判監3年10個月。风险管理对于一家企业的管理极为重要的四条实际理由:理由1:风险管理是管理层的职责。现代金融理论中有一个观念是管理风险,或更确切地说对冲,不是必须的,因为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散的投资组合来降低风险。然而,无论一些理论家怎样争辩,在现实世界中,你将不会听到一个基金经理或个人投资者对公司管理层说:“不要为风险管理或公司破产担心,因为我有大笔的分散投资组合。”虽然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对当今的金融和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有很大贡献,然而,在现实世界中,认为投资者因此就可以更好地管理或分散风险显然并不正确。甚至于专业基金经理都会偏离有效风险管理必须的“内部信息”,这包括:■有关风险/收益的历史资料、波动率和相关性;■企业当前的风险敞口和集中度;■可能改变公司风险状况的未来经营和投资计划。无论如何,确保公司达到它的经营目标而不过分暴露于风险之中始终不变地是管理层的工作。理由2:风险管理可以降低收益波动。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降低公司收益和市值对外部变量的敏感性。例如,对于在市场中股价变化更活跃的公司,其风险管理应该展示出对市价较低的敏感性。这是由实证得出的结论。如由哈佛商学院的PeterTufano于1998年出版的一项研究,按照黄金生产厂家进行对冲活动的强度把它们来进行排列,结果位于前四分之一的厂家股价对于黄金价格变化的敏感性比位于最后四分之一的厂家低百分之二十三。受到利率、汇率、能源价格和别的市场变量影响的公司通过风险管理能更好地管理收益波动。由于股市会严厉惩罚未能满足收益期望的股票,如今收益波动管理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与此同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别的监管机构正在严厉打击另类的所谓“收益管理”—利用会计技术去抹平收益缺口(中国也一样,SOX)。在这样的商业环境下,管理层必须更加关注企业基本风险的管理。理由3:风险管理可以最大化股东价值。除了管理收益波动外,风险管理还可以帮助企业达到它的经营目标并最大化股东价值。承担基于风险的股东价值管理项目的公司大都认同风险管理和经营最优化可以增加20%到30%或更多的股东价值。确保以下各点就可以做到这样的改善:■在反映基本风险的各个层次上建立了投资收益目标和产品定价目标;■把资本配置给具有最吸引人的风险调整收益的各个项目和业务,并且风险转移得到了执行以最优化组合风险和收益;■公司具有适当的技巧去管理它的所有风险以防止大的金融损失和公司的声誉或品牌受到伤害;■无论是在个人还是在经营单位层次,绩效测量和激励机制都和企业的经营与风险目标一致;■明确了解重要的管理决策诸如并购和企业规划等所包含的风险要素。弗吉尼亚大学的GeorgeAllayannis和JamesWeston在1998年的一项研究支持这一看法,那就是积极的风险管理有助于股东价值的增长。他们比较了从1990年到1995年间或多或少(以它们进行对冲活动的程度来度量)积极从事市场风险管理的公司的市值与面值的比率,结果发现更积极从事市场风险管理的公司得到了市值平均增长20%的回报。风险管理不仅使个别公司增值而且通过降低资本费用和减少商业活动的不确定性来支持经济全面增长。理由4:风险管理促进职业和财务安全。就个人层次而言,风险管理最引人注目的益处是它特别有助于高级经理人员的职业和财务安全。在1998年秋天的那场金融市场的骚乱后,由于风险管理绩效不良,金融机构中的大量行政总监(CEOs)、营运总监、风险总监和营业部门负责人失去了他们的工作。别的行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在风险管理问题暴露后也面临类似的命运。最近,涉嫌安然公司舞弊和会计丑闻的高级管理人员在全国电视节目上现身,并且被扣上手拷带走了。他们可能要面对多项的刑事宣判。除了“事业风险”外,由于其财富的很大一部分是和公司股票以及期权捆绑在一起的,高级管理人员会直接关注公司的生存与成功。如果这些激励措施的结构适当,就能使经理人积极作为,结果是管理层利益和股东利益相得益彰。风险管理提供给经理人更高程度的职业安全并且保护他们在公司里的经济利益。引以为戒的事件以上的论证也许不能从根本上动摇一些多疑的经理人。基于良好的风险管理具有潜在收益这一基础之上的论证也能从指出无效的风险管理具有潜在痛苦的人那里来获得支持。然而,这些论证却常常遭到情绪化的反驳:“它不可能发生在这里。”在这些情形下,值得提醒那些怀疑者的是历史一再证明坏事不仅可能而且就发生在好公司里。BANKSASSETMGMTINSUR-ANCEENERGYCOsCORPsLTCMMorganGrenfellConfedLifeLloyd’sMGPCAPhar-MorBausch&LombCendantKidderBankersTrustBarings可疑的交易要求的援助基金交易损失法律诉讼$350MM$300MM$42MM$350MM$236MM$1BN£3.2BN$1.3BN$3.5BN$1BN$737MM虚假利润会计丑闻不实报告的收入耗损费用理赔交易损失清算房地产损失$300MM博士伦的短视行为在1993年,光学镜片产商博士伦在隐形眼镜和太阳镜这两大产品上领先于世界。它主要依据销售量进行管理,不能容忍没有达到销售目标。根据《CPA杂志》(1998年9月1日号),该公司隐形眼镜部在不少于连续的48个月中达到或超额完成了预期目标。但是,在1993年秋,它明显没有达到预期销售量。依靠给予批发商很大的折扣以及延迟付款的方式,该隐形眼镜部重新夺回了某些地盘。这一促销活动使得销售量超过对第三季度的预估,然而,其缺点也相当大:隐形眼镜充斥市场的结果将会压低第四季度的销售量,而第四季度的销售量又要求比他们在第三季度达到的还多得多。假如该隐形眼镜部门要达到第四季度的预期收益,就得采取更极端的措施。它确实这么做了。它告知批发商们要想保持和博士伦公司的关系,他们就得承销剩余的库存。大多数批发商接受了,虽然这意味着接受数量大到荒唐地步的产品——一些人以多达两年的库存量收场。与此同时,在《商业周刊》宣称该隐形眼镜部一直在同时销售一次性镜片(价格低至7.5美元)以及传统镜片(价格高达70美元)后,该隐形眼镜部也和零售客户发生了冲突。超过一千五百万人的昂贵镜片购买者提出了诉讼;据报道在1996年这宗诉讼案以理赔六千八百万美元而告终。当该隐形眼镜部的行为被披露后,还招来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调查并导致二千二百万美元的收益损失。要不是因为下面的事实,隐形眼镜部的这种行为也许可以被认为是一宗孤立的怪事。然而,在差不多同一时候,博士伦公司的另一个部门也采取了令人生疑的行动去转移产品。其亚太部(APD)“卖掉”了五十万付太阳镜——把它们运到了在香港的一间仓库而不是卖给被公认的买主。这意味着该亚太部应收账款余额快速上升。然而,他们不是去增加为防止坏账而设立的准备金而是进行兑换交易,使得那些有问题的客户得到了信贷并回过头来购买这些货品。这样一来,亚太部制造了另一笔二千万美元的谎报收入。于是,这两个骗人的部门一起使净收入被夸大了一千七百六十万美元。博士伦公司在1996年纠正了自己的财务报告并且在1997年支付了四千二百万美元去平息一宗由股东提出的集体诉讼。然而,损害已经发生了。尽管有良好的收益,在1990年代美国证券市场繁荣昌盛的日子里,博士伦的股价却仅仅蜗牛般地缓慢涨了一点。这也许是对一个最注重绩效的公司的彻头彻尾的讽刺。(卖得多反而赚得少!)基德·皮博迪的疑云在1994年初,通用电气(GE)的生意似乎做得很顺利。在杰克·韦尔奇(JackWelch)这位被许多人认为是世界顶尖的行政总监(CEO)之一的领导下,通用电气连续51个季度都报告盈利并被广泛认定是为数很少的几家真正成功的大型联合企业之一。然而,这一切就将发生改变了。麻烦是由基德·皮博迪这家投资银行引起的,而通用电气拥有其80%的股份。早在1987年,基德·皮博迪就让通用电气尴尬过,那时它刚被通用电气收购一年,由于进行内部交易,它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处以二千五百三十万的罚款。而这一次,问题要复杂和有争议得多。基德要承担1994年第一季度收益的税后费用二亿一千万美元,这使得它在第一季度损失了一亿四千万美元。基德宣称这宗损失是由约瑟夫·杰特(JosephJett)对利润的不实记录引起的,这位36岁的“仁兄”是公司的政府债券交易平台执行主任。其雇主基德声称当交易日到来时,杰特把导致损失的远期合约收藏起来,并把编造出来的利润记入账户(正如1994年4月18日的华尔街杂志所报道的那样)。杰特在1993年记录的利润是三亿五千万美元,这一数字大到足以使他自己获得九百万美元的奖金。他的报酬高达一千万美元,甚至于超过了杰克·韦尔奇的报酬。但是,按照基德公司的说法,这些利润是子虚乌有的:在1992年杰特隐瞒了九百五十万美元的亏损;在1993年隐瞒了四千五百万美元的亏损;而在1994年头几个月就隐瞒了二千九百万美元的亏损。杰特则声称他不过是基德公司差劲的业绩的替罪羊而已。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也许永不可知。虽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而后裁决杰特得为账目与记录的冲突负责,但是并没有提出刑事诉讼;而美国证券商协会则澄清了他舞弊的嫌疑。然而,这一事件的后果绝对是灾难性的。杰特只是第一个被公司开除的人。跟随其后或辞职或被解职的同事至少有五个,其中包括行政总监和代理部主任。基德本身后来也以极低的区区九千万美元就被卖给了名为PaineWebber的竞争对手。虽然杰特事件比许多后来发生的交易灾难来得更隐晦不清,但其根源的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