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企业损失风险分析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企业损失风险的特点第二节企业财产损失风险分析第三节企业净收入损失风险分析第四节企业责任风险分析第五节企业人员损失风险分析第一节企业损失风险的特点一、企业损失风险的价值二、损失原因三、经济后果一、企业损失风险的价值(一)财产损失1、分类注:这里所谓的财产损失实际上是指实物资产。财产有形财产无形财产动产不动产GO2、财产损失构成——除了财产本身价值丧失外,还会丧失使用该财产所得的收益,包括:(1)场地清理费(2)拆除建筑物未遭损坏部分(3)增加建筑费用(4)部件损失使整件价值减少,如汽车的发动机损坏时车身价值大为减少等(5)继续经营价值损失(二)净收入损失(收入减去支出)营业中断(建筑施工)间接营业中断(如堵车与加油站)1、收入减少制成品利润损失(制成品损失)租金收入减少(房屋毁损)应收账款减少(呆帐、坏账)经营费用增加(如水、电、石油)2、费用增加租金增加和加急费用(三)法律责任刑事责任1、企业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合同责任侵权责任2、责任损失的构成由损害赔偿金、调查费用、辩护费用、违约金等组成。(1)刑事责任:违反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而引起的公诉。我国《刑法》中有如下规定,当企业的行为构成了犯罪,企业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例如“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数额达五十万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据为己有的,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2)民事责任:违反对某个人所承担的责任,由受损方提起的公诉。民事责任分为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和侵权的民事责任。(3)合同责任:由于违约或者使用合同方式转移而引起的《合同法》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规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4)侵权责任:由于侵犯他人财产而引起的《民法通则》中规定,侵占国家、集体财产或他人财产的,侵害他人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的,以及造成环境污染的,等等,都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四)员工服务——人力资本损失1、死亡2、丧失工作能力3、退休4、辞职和失业二、损失原因1、自然原因,即自然灾害,如暴风、地震、洪水、虫灾、疾病、腐烂等2、人为原因,如盗窃、谋杀、疏忽、挪用公款、破坏等3、经济原因,如失业、罢工、战争等三、经济后果损失发生的经济后果取决于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损失频率:几乎不会0%、不大可能40%、频度适中40%-60%、肯定不会100%损失程度:轻微、明显、严重第二节企业财产损失风险分析一、财产分类二、财产损失原因和防范措施三、财产损失金额的评估四、财产权益一、财产分类什么是财产?——依据法律的定义,它是指一组源自某项有形的实物资产的权利或者是关于该有形的实物资产的某一部分的一组权利,只要这项实物资产具有独立的经济价值。(一)不动产1、未改良的土地2、建筑物及其他建筑(二)动产A.有形财产1.货币和证券2.应收账款记录3.存货4.办公用具、设备和用品5.机器6.数据处理的硬件、软件和媒体7.重要文件8.运输工具B.无形资产商誉、版权、专利权、商标租赁权益、营业执照、商业秘密二、财产损失原因和防范措施(一)财产损失原因分类1、自然原因(见分类列表)2、人为原因(见分类列表)3、经济原因(见分类列表)(二)财产损失原因和防范措施1、火灾2、爆炸3、洪水4、地震5、盗窃三、财产损失金额的评估(一)原始成本——购置价格,往往在会计报表上反映(二)帐面价值——原始成本-累计折旧(三)重置成本——重新购置所需金额(四)复制成本——复制原物的成本,适用于文物、艺术品(五)功能重置成本——功能相同但成本不同(六)市价——某项资产在其专门市场上的购买价格,如小麦、石油(七)实际现金价值——重置成本-折旧,如机器或者房屋(八)经济或使用价值——收益分析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特点:客观;可验证;易获取。历史成本举例王某是一名采购员,他于2005年8月18日为公司采购了一台设备。他支付了如下款项:•设备价款:30000元•增值税:5100元•运输费:500元•安装调试:1000元【思考】若用历史成本计量,设备如何入账?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金额。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特点是:(1)它首先是一个现在时点的价值;(2)它以市场价格为表现形式(但为虚拟交易)。重置成本优点1.避免在物价上涨时虚计利润2.为现时信息,而非历史信息,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3.将现行成本与现行收入相配比,增强期间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可比性和可靠性4.能“口径一致”地区分企业经营收益和非经营收益,有助于正确评价管理当局的业绩。缺点1.含义不明确,由于条件因素影响,事实上难以存在与原有资产完全吻合的重置成本2.确定较为困难,在计算上缺乏足够可信的证据,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3.若将“口径一致”反映于财务报表,仍不能保证已耗生产能力得到补偿或更新。重置成本举例吉澳公司欲将现有的一栋办公楼对外出售,请专业资产评估机构进行估价,决定采用重置成本进行计量。经调查,该栋办公楼在现行条件下进行构建的话,需支付如下费用:建造工程——主体机构2,000,000元安装工程——辅助设施500,000元待摊工程——期间费用800,000元【思考】该栋办公楼的重置成本??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相对于历史成本信息,公允价值信息更多地反映了市场对企业资产或整体价值的评价,可以与“资产负债表观”较好地吻合,更具有相关性。资产负债观是指会计准则制订者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准则时,应首先定义并规范由此类交易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然后,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在资产负债观下,利润表成为资产负债表的附属产物。在资产负债观下:收益=期末净资产价值-期初净资产价值-投资者投入+向投资者分配两者对收益的计算思路不同,在资产负债观下,采用了全面收益的观点。全面收益=已实现的收益+未实现收益现值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用适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通常用于非流动资产可收回金额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价值的确定等。现值——需要了解的概念货币时间价值复利现值年金现值复利终值年金终值折现率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可变现净值举例某房地产公司于2006年12月31日对其持有的在建商品房(100套)进行资产清查,以确定可变现净值。当前的账面成本为25万元/套。市场调查表明,同类商品房的售价为50万元/套,预计销售费用2万/套。专家估计,要使当前的在建商品房达到可销售状态预计还需花费5万元/套。【思考】该公司的可变现净值如何确定?比较——可变现净值与公允价值既有联系:可变现净值与公允价值都反映资产的变现(脱手)价值。又有区别:变现时点:现行市价是基于当期的脱手价值,而可变现净值基于未来的销售或其他事项。适用范围:可变现净值仅用于计划将来销售的资产或未来清偿既定的负债,无法适用企业全部资产。五种计量方式比较计量属性金额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公允价值现值可变现净值2005年购置设备价值10万元10万9万8万=售价—成本—销售费用—税费)/(niAPA,,四、财产权益(一)所有人权益: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二)放款人权益:抵押(三)卖方和买方权益:FOB、CIF(四)受托人权益:仓储、运输(五)出租人和承租人权益:租赁价值和承租权益第三节企业净收入损失风险分析一、损失风险的价值二、造成净收入损失的事件三、经济后果的衡量一、损失风险的价值1、净收入损失风险价值=预期收入-预期费用2、不考虑经济风险二、造成净收入损失的事件1、财产损失:本企业控制的;他人控制的2、法律责任3、人员损失三、经济后果的衡量1、停产或停业时间2、停产或停业程度3、收入减少4、停产或停业期间的费用5、净收入正常水平6、恢复正常经营状况所需要的时间第四节企业责任风险分析一、责任和补救方法的种类二、违法的构成要素三、违法者的法律后果四、违法者的经济后果一、责任和补救方法的种类(一)责任的种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合同责任、侵权责任)(二)补救方法的种类:赔偿经济损失;纠正措施停止侵害;恢复原状(三)责任损失:各种费用开支二、违法的构成要素(一)保障的权益(二)非法侵犯权益(三)非法行为和所致的损害有着近因关系三、违法者的法律后果(一)违约:损害赔偿金、特别履约指令、修订合同。(二)侵权行为:参照违约。赔偿金包括特定、一般和惩罚性损害赔偿金。(三)刑事行为:刑罚和罚款四、违法者的经济后果1、遵守特别履行指令和命令的费用2、损害赔偿金、罚款3、法律费用4、名誉损失和市场份额丧失企业的民事责任包括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这里我们重点研究企业的侵权责任。侵权行为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1)故意侵权行为,包括有计划的行为,但不必事先就预料到一定会发生这样的损害结果;(2)非故意侵权行为,包括失职或行为不当;(3)在适用严格责任或者无过失责任时的侵权行为。企业的侵权责任有预谋或者有计划的行为,但不必事先预料到其后果,如:侵占他人的土地、住宅或财物;侵犯他人隐私;胁迫;殴打;人格诽谤故意的侵权行为大多数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案件都是由过失行为造成的。故意侵权行为与非故意侵权行为的区别在于侵权行为的性质。过失行为的要件:(1)法律上的作为或不作为;(2)违反法律义务的行为;(3)对义务的违反是导致损害的直接原因;(4)造成损害结果。非故意侵权行为:过失严格责任或者完全责任严格责任不是基于过错,而是基于造成损害的行为的本质。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行为所存在的危险异常巨大,故而采用通常的注意义务标准是不够的。严格责任原则使一个组织成为该组织的行为实际上的保险者。劳工赔偿法就是严格责任原则的典型范例。其他适用严格责任原则的情形有:高度危险作业(如使用爆炸物);最常见的是产品责任问题。一、因损害他人或公众利益的行为而产生的责任问题如爆炸、开矿、钻油井等高度危险的作业;还包括喂养凶猛动物、燃放烟花爆竹、制造骚乱等侵犯他人的安静和个人空间;以及噪音、污染等行为。二、因销售、制造与分发商品或服务而产生的责任问题由买卖合同自身产生的,包括关于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情况的承诺与义务问题。而且,由于商品或服务自身存在欠缺或者对其制造与设计存在过失,因而对使用该商品或服务的人造成了严重伤害。具有代表性的民事案件类型三、因信托关系而产生的责任问题主要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1)作为董事会成员为了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而管理公司财产的责任;(2)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