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的生物安全防护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检验科的生物安全与防护BIOHAZARD生物危害标识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2004-10-01开始实施《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2008年修订《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2003年SARS期间,有关部门制订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究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2004年11月12日我国发布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严重生物安全事故案例•2003年9月新加坡实验室人员感染SARS病毒•2003年9月台湾实验室人员感染SARS病毒•2004年4月我国国家CDC的SARS实验室研究生感染SARS病毒并传染给别人•1999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张某从事“九五”国家攻关课题“补肾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实验时接触大鼠,3个月后感染流行性出血热,2003年被诊断为肾功能衰竭,2006年进行肾移植手术•2002年,湖北省药检学校的一名毕业生在某药厂从事动物实验工作,由于接触了带出血热病毒的实验动物而感染流行性出血热不治死亡生物安全•防范处理微生物及其毒素对人体危害的综合性措施•危害的来源:生物实验室、生物恐怖活动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需要•防止外来生物危险因子侵入的需要•实验室工作的需要•防止医院感染的需要•防止人畜共患病的需要•反生物恐怖的需要•经口•呼吸道吸入•经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经眼睛感染的一般途径Protect:保护1.People人Workers实验人员co-workers同事labsupportpersonnel实验室辅助人员2.“products”“物品”--标本(结果)等3.Environment环境生物安全的目的生物安全的内容•生物危险度的分级•生物安全分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实验室设备•生物安全管理和操作技术•个人生物安全防护装备•卫生保健和医学监测生物危险(risk)的分级•I级:个体和群体低危险•II级:中等个体危险,有限群体危险•III级:高个体危险,低群体危险•IV级:高度的个体和群体危险当实验室使用传染性或有潜在传染性材料前,必须进行微生物危害评估。应依据传染性微生物致病能力的程度、传播途径、稳定性、感染剂量、操作时的浓度和规模、实验对象的来源、是否有动物实验数据、是否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等诸因素进行微生物危害评估•通过微生物危害评估确定对象微生物应在哪一级的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进行操作•根据危害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实验室管理制度和紧急事故处理办法,形成书面文件并严格遵守执行微生物危害评估•第一级:不引起健康成年人疾病•第二级:可通过破损皮肤、消化道及粘膜暴露等方式引起人类疾病•第三级:本土或外来的微生物,通过吸入途径暴露时可以造成严重或潜在致死性疾病•第四级:可以引起严重且威胁生命的人类疾病,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或相关的传播危险性不明的微生物•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根据不同的微生物和防护要求分为四个生物安全防护级别美国CDC/NIH对微生物指导性分级我国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第一类: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第二类: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第三类: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第四类: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第一类和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内容包括安全设备、个体防护装置和措施(一级屏障);实验室的特殊设计和建设(分区、单向气流)要求(二级屏障);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及规程(三级屏障)•应将每一特定实验室从立项、建设到使用维护的全过程中有关生物安全防护综合措施的内容编入各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手册中。必须设有专职的生物安全负责人•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根据不同的微生物和防护要求分为四个生物安全防护级别,我科属于二级级别。管理制度实验室内设置和准入•在主实验室内应合理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非实验有关人员和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实验室工作人员、外来合作者、进修和学习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及其岗位之前必须经过实验室的批准实验室工作人员资格和培训•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是受过专业教育的技术人员。在独立工作前须在中高级实验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上岗培训,达到合格标准,方可开始工作•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被告知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险并接受实验室安全教育,自愿从事实验室工作•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的所有制度、规定和操作规程实验室特殊管理•对可能的危险因素,制订保证安全的SOP•事前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模拟训练•对于意外事故要能够提供包括紧急救助或专业性保健治疗的措施,足以应付紧急情况•实验室事故处理及上报•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是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与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直接接触的一级屏障。•生物安全柜是最重要的安全设备,形成最主要的防护屏障。实验室应按要求分别配备Ⅰ、Ⅱ、Ⅲ级生物安全柜。所有可能使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溅出或产生气溶胶的操作,除实际上不可实施外,都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不得用超净工作台代替生物安全柜安全设备和个体防护(一级屏障)•必要时实验室应配备其它安全设备,如设置配有排风净化装置的排气罩等,或采用其它不使致病微生物逸出确保安全的设备•实验室所配备的离心机应在生物安全柜或其它安全设备中使用,否则必须使用安全密封的专用离心头(杯)•必须给实验室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个体防护用品,如个人防护服、防毒面具、安全眼镜或眼罩个人生物安全防护装备•实验室防护服•面部防护•手套•呼吸防护微生物和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同于其它普通实验室,是从事对人可能产生危害的生物实验场所•尤其是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用于对人、畜有高度传染性的烈性传染病的研究(如反恐)和检测(如SARS)的工作•实验室设施结构和通风设计•实验室分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单向气流(负压):外界HEPA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HEPA外界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类分级•实验室分类一般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不使用实验脊椎动物和昆虫)实验脊椎动物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A)•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分级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简称BSL1或P1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简称BSL2或P2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简称BSL3或P3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简称BSL4或P4•一级最低,四级最高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2或P2)的要求•实验室设计和建造的要求–每个实验室应设洗手池,宜设置在靠近出口处。–实验室内表面应易于清洁。地面应防滑、无缝隙,尽量减少建筑死角,不得铺设地毯。–实验台表面应不透水,耐腐蚀、耐热。–实验室中的家具应牢固。–防昆虫及啮齿类动物的措施•实验室设计和建造的特殊要求1应设置实施各种消毒方法的设施,如高压灭菌锅、化学消毒装置等对废弃物进行处理。高压灭菌器,并按期检查和验证,以保证其符合要求。2应设置紧急淋浴及洗眼装置。3实验室门宜带锁、可自动关闭。4实验室出口应明显指示标志。5实验室应有通风换气装置。•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充足的照明,尤其应急照明。•洗眼装置,必要时应有几喷淋装置。•负压空气•生物安全柜•实验室必须与公共区域隔离个人防护装置(PPE)•尽量减少气溶胶的产生•及时对工作表面进行消毒•规范处理医疗废物•实验室门应带锁并可自动关闭。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外应有存放个人衣物的条件。•要有充分的通风条件•实验室出口应有在黑暗中可明确辨认的标识。•将用过的锐利物放置在锐器收集容器内•锐器收集容器:应有生物危害标识、可防刺破、可防渗漏锐器安全使用制度•尽可能避免使用针、注射器及其他利器。•尽可能使用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用过的针头禁止折弯、剪断、折断、复帽。用过的针头必须直接放入防穿透的锐器收集容器中。非一次性利器必须放入厚壁容器中并运送到特定区域消毒,最好进行高压消毒。•避免用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具。装有污染针、利器及破碎玻璃的容器在丢弃之前必须消毒。•需使用废锐器容器•不要将废注射器或针头折断、折弯•不要将废针头重新插入保护鞘•不要重复使用废注射器或针头个人防护装置PersonalProtectiveEquipment(PPE)•实验室工作服•护目镜•手套等勤洗手•处理完标本以后•脱掉手套后•离开实验室污染区或半污染区前BiosafetyLevel2(BL-2)•在二级以上的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入口明显位置处必须贴有生物危险标志,并标明级别。•所有盛装传染性物质的容器表面明显位置处必须贴有生物危险标准,并按所在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级别标明相同的级别。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以HIV为例)•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称之谓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为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处理皮肤针刺伤或切割伤: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流水冲洗,尽可能挤出损伤出的血液,用75%乙醇或其它消毒剂消毒伤口皮肤污染:用水和肥皂冲洗污染部位,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如75%乙醇或其它皮肤消毒剂紧急处理措施粘膜污染:用大量流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污染部位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污染物泼溅:发生小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发生大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和安全负责人到达事故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的程序由于预防性治疗药物的效力和毒性以及不同暴露方式导致HIV感染的危险性不同,所以预防性治疗药物应在HIV职业暴露预防性治疗药品储备库(点)和HIV/AIDS防治方面的专家的指导下使用根据使用药物反应情况,可改变处方HIV职业暴露后的预防对感染可能性很大的医护、检验人员可使用预防性治疗药物,治疗方案须根据暴露情况由专家决定。对于感染危险性很小的,建议不使用药物预防对可能有危险的人,是否用药治疗,应权衡较低的感染危险性与使用药物的效力和药物毒、副反应以及坚持用药的依从性等利弊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如双汰芝(AZT与3TC联合制剂)300mg/次,每日2次,用药时间为连续服用28天。或参考抗病毒治疗指导方案。本程序适用于轻度低危暴露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如佳息患或利托那韦。均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本程序适用于严重暴露•职业暴露后,存在感染艾滋病毒的危险性,但实际感染艾滋病毒的机率是很低的。•研究资料表明,医务工作者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针具刺伤后,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机率为0.33%(20/6135),粘膜表面暴露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率为0.09%(1/1143)最主要的职业是护士和实验室技术员除三名实验室人员是暴露于艾滋病病毒培养以外,其余全部是由于污染血液或体液到1997年为止,外科医生和被缝合针刺伤的暴露者中没有发生肯定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分析美国发生的52名职业暴露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现:•执行严格的安全操作及防护措施,医护及检验等人员的暴露事件是可以避免的!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