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行为评估内容第一节情绪与行为评估概述第二节情绪与行为评估的工具第三节实施案例学习目标与要求:1、理解、掌握情绪与行为的涵义、特征及负面情绪的内涵、情绪与行为评估的方法;了解评估情绪与行为的必要性及情绪与行为的影响。2、了解所介绍的测验工具的测验目的、适用范围、测验内容、各测验的优势与不足等;学会查看情绪行为测验量表的使用手册或指导说明;学会对照答题纸和使用手册,正确理解、掌握测验量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对各测验题项进行解释、推测的能力。3、结合实例,练习、使用康纳斯行为评定量表、阿肯巴儿童行为量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于自己的研究个案。第一节情绪与行为评估概述主要内容一、情绪与行为的涵义及特征二、评估情绪与行为的必要性三、情绪与行为的影响四、负面情绪的内涵五、情绪与行为评估的方法一、情绪与行为的涵义及特征(一)情绪及其特征关于情绪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观点有:1.美国心理学家德莱弗(Drever)在其《心理学辞典》中则将情绪界定为:是有机体的一种复杂状态,涉及身体各部份发生的变化;在心理上,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及想以某种特定方式去行动的冲动。2.情绪心理学家斯托曼(Strongman)说:“情绪即情感,它是涉及各种生理结构的一种身体状态;它是明显或细微的行为;并且它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中。”3.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布特希克(Robert.Plutchik),自传统生物进化思想中,区分八种基本情绪反应:害怕、生气、高兴、悲伤、信任、厌恶、期待、惊奇。4.德国心理学《迈尔大辞典》将情绪定义为“情感的波动”及“心灵的激动”。5.美国心理学者威斯汀(Westen)则认为:情绪是指人依现象世界的变化而产生某种改变,此种改变包括三大领域,即生理上的,如心跳加快、冒冷汗、麻痹、体温上升;主体经验的,如快乐、悲伤、生气、厌恶;行为及情绪表达,如脸部表情、手势、动作行为。情绪可分为正面情绪(如快乐)和负面情绪(如恐惧、忿怒、悲伤)等两大类。6.普通心理学认为,情绪是指人对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综上所述,“情绪”的涵义主要反映在四个层面:1.生理反应2.心理反应3.行为反应4.认知反应即个体对于引发情绪的事件或刺激情境,所做的解释和判断。情绪特征:1.情绪是由刺激引发的2.情绪是可变的3.情绪是主观的(二)行为及其特征情绪总是伴随着相应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情绪与行为是不可分的。按照不同的观点,可以将行为的涵义概括为四个方面:1.传统行为论者如华生(Watson)与斯金纳(Skinner)将行为界定为可以观察测量的外显反应或活动;内隐性的心理结构、意识过程以及记忆、心像等,都不被视为心理学研究的行为。2.新行为论者如赫尔(Hull)与托尔曼(Tolman)将行为的定义放宽,认为除可观察测量的外显行为之外,也包括内隐性的意识过程;因而中间变项、中介过程、假设构念等概念也在考虑范围之内。3.认知论者将行为视为心理表征的过程,对外显而可以观察测量的行为反而不太重视,他们将研究对象集中于注意、概念、信息处理、记忆、问题解答、语言获得等复杂的心理过程。4.行为一词在心理学上的广义用法,已包括内在的、外显的、意识的与潜意识的一切活动。综上:行为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机体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外部活动,即机体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动作、反应、运动或行动,以及人的头脑里所进行的各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是人与环境两者互动作用的结果,人类的行为大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的特征:1.行为是人们所说和所做的事。2.行为可以一种以上的尺度来加以测量。3.行为可由他人或本人观察描述或记录。4.行为会对身体或社会环境产生影响。5.环境事件会有系统地影响到行为的发生。6.行为可能是外显或内隐的。7.行为具有可塑性和相对稳定性。(三)情绪与行为的关系行为往往由情绪引发,情绪总是伴随着相应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情绪与行为是不可分的。有什么样的情绪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为,情绪和行为犹如一枚硬币,一体两面,密不可分。二、评估情绪与行为的必要性1、诊断安置与辅导2、有效预防或解决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三、情绪与行为的影响(一)情绪、行为与健康医学家曾借助仪器观察情绪的变化对胃的影响,发现人在发怒时,胃粘膜充血潮红,胃的运动加强,胃酸分泌增多;当个体感到前途暗淡,忧伤悲痛的时候,胃粘膜变得苍白,胃的运动减弱,胃酸的分泌也减少;当个体感到轻松愉快的时候,胃粘膜的血液循环适中,胃的运动不过强也不过弱。生理的反应也会影响个体情绪的变化,如肾上腺素分泌可以使人充满活力,随时准备行动。如果经常出现负向情绪,内分泌会受到影响,严重的话,甚至会分泌不正常而形成疾病;如果是良好的情绪则能促使人体分泌更多有益的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等有益于健康的物质。这些物质可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增加抗病力,促进健康长寿。(二)情绪、行为与心理状态当一个人生气时通常会变得闷闷不乐、具攻击性等,有时可能会找人倾诉(行为)或是去泡吧缓解一下,有时可能会一个人大吼几声等。若长期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可能就会诱发精神疾病,而表现出病态的行为特征。(三)情绪、行为与学业、工作、人际关系情绪、行为与学业、工作、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密切。长期情绪适应不佳,个人无法放松或转换时,便会引发不适应的行为,如注意力不集中、脾气暴躁,既会波及人际交往关系,也会影响学业或工作上的成就表现,甚至丧失乐趣,失去向上的斗志。四、负面情绪的内涵(一)愤怒愤怒(anger)可视为个人遭遇到真实或是想像的、不好的事情而经历一种强烈的不愉快心理感受。(二)忧郁忧郁(depression)属于忧愁、悲伤、颓丧、消沉等多种不愉快情绪综合而成的心理状态。(三)无助感无助感(helplessness)是指个人在现实环境中,无论多努力奋斗,结果都是失败与挫折,从而形成心理上的无奈感受,不再做任何努力与尝试,甚至“破罐子破摔”,就像“哀莫大于心死”一样。(四)难过哀伤难过哀伤(1ament)是指个体丧失对自己有意义的人、事、物而产生的调适行为,是一种主观的经验及反应,包括生理、心理、认知及行为等四方面。(五)焦虑焦虑(anxious)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焦虑症是焦虑性神经症的简称,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六)恐惧恐惧(害怕)(是因预期或知晓将面临受伤痛苦或失去所引发的心理状态,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种不良的情绪反应。(七)羞愧感与罪恶感羞愧感是指个人意识到自己或自己所属群体违反道德行为准则或团体行为规范时产生的一种自我谴责的心理。罪恶感是指个人自觉违犯道德标准时的一种内心感受。五、情绪与行为评估的方法(一)直接观察法要使直接观察所得的资料具有客观性和正确性,那么在观察之前必须有详细的计划,明确规定所要观察的对象、行为、地点、时间、步骤及观察结果的记录方法、记录者等。(二)面谈法面谈法又称晤谈法或询问法,就是与个案或者是了解个案的人进行直接的接触和交谈。个案本身可能有条件提供问题行为或相关情绪发生的有关信息;也可以从相关的他人(例如父母、教师)那里搜集这类信息。(三)自陈量表自陈量表是情绪与行为评估方法中最常见的一种。接受评估的个体被要求回忆经常参与的活动或鉴别内心的感受。(四)评定量表评定量表有好几种,通常包括儿童的父母、老师、同伴或有意义的他人,评定的范围须包含“儿童所表现出的特定的不适应行为”。(五)检核表检核表是呈现一些具体的行为或特征,然后根据观察的结果记录那些行为或特征是否出现过。与评定量表正好相反,它不适合用来评定行为或特征的品质。(六)提名法提名法是为了探讨团体结构而发展出来的,特别适用于彼此熟悉的同伴之间的评估。这种方法是先给儿童一些简短的描述语句,然后要儿童在班上找出谁最符合这些描述。第二节情绪与行为评估的工具一、问题行为筛选量表(一)目的:在于测量儿童和青少年行为困扰的情况,为辅导及补救工作提供依据。(二)编制者:洪俪瑜、张郁雯等人,2001年。(三)适用范围:国小4年级—国中3年级学生。(四)施测时间:约20分钟。(五)量表内容本量表依据评估者分成家长版与教师版,依据受评者年级分成国小(49题)和青少年版(52题),共计4种版本。各版本量表内容都包括四大部份(青少年版除外)。第一部份为注意力缺陷过动症状评量;第二部份为注意力缺陷过动症状的功能损失情况(人际活动、团体活动、学业活动、工作活动);第三部份是对立性违抗行为异常的相关症状评量;第四部份是违规行为的相关症状评量;第五部份是青少年版的违规行为症状的检验题,有3题。(六)评价该量表具有一定的信效度;建有国小4年级至国中3年级学生的“百分等级”常模;操作简便易行。二、情绪障碍量表(SAED)(一)目的:用来协助人们对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了解,并可用来评估学生是否符合情绪和行为障碍特殊教育的要求。(二)修订者:郑丽月,2001年。(三)适用范围:6岁至18岁11个月的儿童和青少年。(四)施测时间:约10分钟。(五)量表内容:情绪障碍量表包括七个分量表,共有52题和一个整体能力的表现。这些分量表的内容包括:无能力学习、人际关系问题、不当的行为、不快乐或沮丧、生理症状或害怕、社会失调以及整体能力等。(六)评价: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拥有台湾地区6岁至18岁11个月的百分等级和标准分数常模;量表操作方便,简单易行,评估范围较大。三、行为困扰量表(一)目的:在于测量儿童和青少年行为困扰的情况,为辅导及补救工作提供依据。(二)编制者:李坤崇、欧慧敏,1993年。(三)适用范围:国小4年级—国中3年级学生。(四)施测时间:约25—30分钟。(五)量表内容:该量表共有53题,包括自我关怀困扰、身心发展困扰、学校生活困扰、人际关系困扰及家庭生活困扰等五个分量表和一个诚实指标。(六)评价:该量表具有一定的信效度,建有台湾地区小学4年级至初中3年级学生的百分等级常模。量表省时省力,容易施测,可为学校辅导和补救工作提供较为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四、康纳斯行为评定量表(CRS-R)(一)目的:主要用于筛查、评估儿童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特别是多动症儿童。(二)编制/修订者:康纳斯(Conners),最早发表于1969年,修订本于1997年正式发表。(三)适用范围:家长评定量表和教师评定量表都适用于3—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而自我评定量表只适用于12—17岁的青少年。(四)施测时间:完整版的施测时间为15—20分钟,简化版为5—10分钟,多动指数评定量表大约为5分钟。(五)量表的构成康纳斯行为评定量表(修订本)由家长评定、教师评定和自我评定三种量表组成,每一种量表有一个完整版和一个简化版。此外,还有两个补充量表,一个为多动指数家长评定量表,另一个为多动指数教师评定量表。(六)量表的记分方法CRS—R的所有量表均按O、1、2和3记分。把各分量表的条目分数加起来,即可得分量表的原始分数。根据受测者所在年龄及性别常模团体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就可以将各分量表的原始分数转换成T分数。(七)量表信效度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的重测信度在0.15—0.63之间;教师评定量表的重测信度、分半信度、Crobach∂系数、项目与总分的一致性均达统计学要求。Conners教师评定量表的效度较好,建有国内常模。(八)评价在儿童行为问题评估领域CRS—R是一套最新的量表。该量表非常容易填写和记分。所包含的内容覆盖了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ADHD)的全部症状,能够比较全面地评估该症状。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检验。五、阿肯巴(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一)目的:评估儿童的行为和情绪问题,主要用于筛查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行为问题。(二)编制/修订者:阿肯巴克(Achenbach),1970年出版,1991年修订,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我国。(三)适用范围:适用于4—16岁儿童、青少年。(四)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