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一)、教材介绍:《大自然的语言》选自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涉及物候、地理、物理等科学领域,都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而《大自然的语言》是事理说明文的开篇之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课中作者竺可桢不仅条理清晰说明了了物候及物候学知识,而且用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把这门科学介绍的浅显易懂、饶有趣味,丰富了读者的科学知识,激发了读者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结合八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发展水平。我将本课设计为两课时,把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阅读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了解物候的有关知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A、能说出全文的说明过程,把握文章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B、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及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增强语言感悟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三)教学重点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设定以下教学重点:1、通过阅读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能说出全文的说明过程,把握文章说明顺序。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及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增强语言感悟力。(四)教学难点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二、说学情1、知识准备: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语文素养,具有一定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可以完成生字词的积累和文章内容的简单梳理。经过八年级上期的事物说明文的学习,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为学习事理说明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2、预测困难:本文蕴含的物候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同时,学生知道说明顺序却难以叙述清楚说明的过程,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三、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为了让我的教学充分体现“知、过、情”三个维度的发展,我将教学方法设计如下:1、情景教学法。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谣导出课题,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2、思维导图法。使学生真正在说明文的课堂上动起来,深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说明顺序。3、比较朗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同时,重点使学生从词语或句子的比较区别中感受语言的生动、准确,从而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习惯。4.延伸拓展法。利用反应物候的古诗来把课堂学到的物候知识进行转化。5、讨论、点拨法。讨论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过渡: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强调:“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因此,让学生在学习说明文的过程中动起来,我将学法总结如下:1、圈点勾画法,提炼关键信息。2、思维导图法。3、比较朗读法。这些方法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说明文的课堂上动起来,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四、说教学过程全篇教学思路:本篇文章我分为两课时来说明:第一课时的安排主要利用思维导图理清说明顺序;第二课时主要运用比较的方法来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形象,准确严谨的特点。今天,我主要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能说出全文的说明过程,把握文章说明顺序。2、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过渡:根据目标,我主要设计了五个环节。环节一:激情导课。(多媒体:1、播放歌曲《四季童谣》)2导语:山坡青青花朵笑通知春天的来临大槐树上知了叫报告夏天的光顾蓝天白云风景好暗示秋天的造访漫天雪花风中飘传达冬天的问候(我将用以上导语进入今天的文章学习。)环节二:筛选信息(一)为了让学生有目的性地读书,我在这一环节用ppt出示以下阅读要求: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二)学生默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分组筛选相关信息课堂预设:1称它为物候。出示方法:这是过渡句,承上的作用,抓住“这些”一词,联系上文内容加以说明。2、筛选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时,学生无法完整的提取知识。出示方法:找提示词,如文章提到的“首先”、“此外”、“还可以”等词(三)小组进行交流,最后明确内容。(四)教师总结提取信息的方法:1、寻找过渡句2、寻找提示词3、寻找段落中心句4、寻找设问式语句(设计意图:意在培养学生的默读课文,抓关键词句,概括内容的能力。这是新课标中重点提到的初中阶段需要到达的目标。落实了教学重点一)过渡:以上环节让学生对文章有了整体的把握。为了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说明顺序,我将安排以下两个环节:环节三:理清顺序(一)理清全文说明顺序。1、速读课文,学生完成课前准备好的思维导图填空单。2、抽取两位同学展示填好的思维导图,并配以解说,理清全文的说明过程。3、追问:全篇文章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呢?4、教师进行补充:说明逻辑顺序的相关知识,为探究局部做准备。(设计意图:由于农村八年级学生画思维导图能力弱,所以降低难度,以填空形式完成。画思维导图也意在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说明顺序,让学生有条理的进行说明事理,训练学生的分析的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的思维品质。)(二)精读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1、借助填好的思维导图,质疑:作者在说明物候来临的决定因素时,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预设:学生很容易答道是逻辑顺序)2、追问:作者为何要这样安排?(预设: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根据前三个都是讲空间,后一个是讲时间来进行分析,这也是一种条理)3、教师相机出示方法:关注提示词。如:“首先、第二个、第三个、此外”等词。学生回到文本找出提示词。得出结论:这些词语按照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排列,表明了一个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使文章条理清晰。(设计意图:意在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落实难点)环节四:延伸拓展,转化课堂知识1、出示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这首古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2、学生理解古诗后,根据这篇课文所学的物候知识进行解释说明。(设计意图:意在培养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时,积累、感悟和运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环节五:布置作业学生试着画出《恐龙无处不再》一文的思维导图,理清这篇文章的行文思路,从而把握说明顺序。(设计意图:意在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获得解决新知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