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33卷第2期2009年3月人口研究Vol·33,No·2March20094PopulationResearch中国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内涵,预测学龄人口和在校生人数,结果显示,从现在起到21世纪末我国各层次学历教育适龄人口都将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但是,早期教育、老龄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和培训适龄人口将不断增加。并且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指出各层次教育进入以结构优化为主导的协调发展期,教育资源进入整合期,城乡教育发展进入人口城市化变动为导向的调整期。本研究得出的重要结论是,促进教育发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立足人口数量、结构、素质、分布的变动,针对不同层次、区域、时期教育梯次发展需求,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终身教育体系:高度重视早期教育,巩固完善义务教育,推进现代高等教育,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积极促进老年教育。关键词:教育适龄人口;在校生人数;教育发展;战略研究1引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在研究和制定本国长远发展战略时,更加重视教育发展,纷纷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2006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提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们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也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七大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列为改善民生六大重点社会建设的首位。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指公共支出和政策受约束的条件下,在投入和政策上对教育发展进行倾斜,同时教育发展重点和目标应该与社会和经济的需求相协调。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优先发展的内涵也会进一步丰富。就目前而言,教育优先发展的内涵归纳起来有七点:(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持续加大教育投入;(3)实行普遍免费义务教育;(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5)提高高等教育质量;(6)保障教育的公益性;(7)构建终身教育体系。2008年底我国总人口已经达到13.28亿人①,人口发展进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新发展阶段。教育优先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未来中国社会发展重点,是变人口压力为人口优势,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关键因素,是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本研究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出发,审视我国教育发展现状和问题,测算教育适龄人口和各教育层次在校生人数变化趋势,分析教育适龄人口变动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剖析教育热点问题,谋划教育发展总体思路。*课题组组长:马力,课题组成员及分报告撰写人:王军平、王俊、桂江丰、张许颖、陈佳鹏、刘中一、王志理、王钦池、孔铮、王英安、陈恩、刘鸿雁。本论文执笔人:马力、张许颖、王军平、桂江丰、王俊。①源自国家统计局,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我国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2.1教育发展现状2.1.1早期教育(0~2岁)薄弱我国婴幼儿早期教育是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1998、1999年中国早期教育开始萌芽,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仍未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据统计,城市3岁以下儿童的入托率不到10%,85%不能经常接触同龄伙伴,90%以上由祖辈或保姆在家看护,未受到系统智力开发。2.1.2学前教育(3~5岁)滞后图1在园幼儿人数变动我国在园幼儿(包括学前班)由2000年的2250万迅速减少到2001年的2000万,2007年稳步上升到2349万(图1)。2007年,全国有幼儿园13万所,3~5岁学前教育适龄人口为4968万人,毛入园率不到50%。2.1.3义务教育(6~14岁)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普及,成为实现中国教育振兴的基石。20世纪90年代,小学毛入学率①超过100%,2007年初中毛入学率达98%(见表1)。2007年小学、初中在校生人数分别为10564万人、5736万人。资料来源:根据教育部网站、《2000~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等数据整理。表1各级教育毛入学率%年份小学初中12~14周岁高中阶段15~17周岁职前全口径高等教育18~22周岁1990111.066.721.93.41995106.678.428.833.67.22000104.688.638.242.812.52001104.588.738.642.813.32002107.590.038.442.815.02003107.292.742.143.817.02004106.694.146.548.119.02005106.495.050.952.721.02006106.397.057.759.822.02007106.398.0-66.023.0资料来源:根据教育部网站、《2000~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等数据整理。2.1.4高中阶段教育②(15~17岁)发展提速2007年高中阶段教育,在校学生达4527万,毛入学率快速增加,从2000年的42.8%提高到66%(见表1),普通高中在校生2522万,比2000年翻番,呈快速发展态势(见图2)。2.1.5高等教育③(18~22岁)大众化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达566万,是1998年的5倍(见图3),①②③教育毛入学率=(某教育阶段的在学人数÷该教育年龄段的人口数)×100%。公式中计算分子在学人数时,不考虑学生的年龄大小。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中国的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其他高等学历教育(包括在职攻读、网络本专科、学历文凭考试、自学考试等)。图2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变动高等教育在学总人口超过2700万(见图4),毛入学率23%。我国高等教育在学人口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美国,居世界第一,奠定了现代化建设对专门人才需求的基础。2.1.6职业教育取得突破职业教育日益受到重视。2002年和2005年,国务院两次作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坚持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全社图3高等教育普通本专科生历年招生数会的发展方向,推动职业教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十一五”期间,中央专项资金11亿多元,国债项目资金18亿多元,直接支持1500所职业院校,地方用于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资金达200多亿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2.1.7老龄教育得到关注改革开放以来,“老有所学”的理念得到社会广泛认同。199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00年出台《关于加强老年工作的决定》,制定老年事业五年发展规划,加大老龄教育投入。2007年全国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3.3万所,在校学员334万。老年教育覆盖率较低,老年人口入学率仅为1.16%,与发达国家10%入学率差距较大,难以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需要。图4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变化2.2教育发展问题2.2.1教育发展不均衡城乡教育机会不均等。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平等,城市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是农村的1.7倍,专项调查显示,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到2000年的15年间,中国大约有1.5亿左右的农村学生没能完成初中教育。这其中包括未入小学的近3200万人,小学阶段失学的近3800万人,小学毕业后未能升学的5000多万人,以及初中阶段失学的3000多万人;区域教育机会不均等。西部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导致区域内择校现象普遍。基础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择校现象已从高中逐步蔓延至初中、小学,乃至幼儿园,名牌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迅速转化为经济收益,又转化为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相反,薄弱学校日益捉襟见肘,更加陷入生源质量、办学力量的薄弱,这更进一步加剧了教育机会的不均等;2.2.2教育质量不高早期教育是儿童智力开发最关键的时期,我国早教仍处于自然成长阶段;学前教育师资专业水平低,现有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与儿童智力、特长个性化发展不相适应;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理念与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农村偏远地区义务教育师资短缺,设施陈旧老化,教育质量亟待提高;高中教育仍然以升学率为中心,中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受到遏制,农村高中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质量难以保证;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重复,缺乏专业教师队伍,知识和专业技能更新慢,实验设施落后,职业院校学生能力培训明显不足,实践能力较弱;高等教育缺乏前瞻性规划,专业设置滞后于市场需求,强调教育规模,忽视教育质量。高校对教师的考核重科研、轻教学,培养机制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从而带来“文凭病”、“教育过度”和“知识失业”等社会问题。2.2.3教育投入不合理突出表现为:一是教育投入总量不足。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地区5.6%,发展中国家4%。2007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49529.9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32%①,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二是教育投入结构不合理。我国教育投资分配比例失调。根据教育经济学基本理论,发展中国家初等教育投资总额应高于中等和高等教育。但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性投入相对偏高,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初等教育投入相对偏低,学前教育支出较少,早期教育几乎为零。农民工培训费用不到教育经费的千分之一。2.2.4人力资源不匹配人力资源质量低。全国人力资本存量仍然处于较低水平。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全国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为14.76%,大学及以上仅为3.61%;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占5.2%,总数达4300万;初中及以下学历是劳动力主要群体,2000年比重高达91.2%。25岁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1年,相当于美国100年前水平,比美国1999年12.74年(相当于大学一年级水平)整整低了5年,与后发型国家韩国11.48年(相当于高中三年级)相比低近4年。人力资源结构失调。(1)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偏低。按照国际标准,国家教育现代化的标志是:12年制义务教育、高中入学率80%~90%、大学入学率40%~50%。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我国高中入学率偏低。2007年我国小学升初中的毛入学率达到98%,而初中升高中仅为80%;2005年全国从业人员中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只占13.4%,而初中达45.8%,说明初中辍学率极高。1999年~2005年高等教育入学率一直高于高中,二者的差距在高峰时几乎达20%。高中人口比例偏低是教育两极分化的预警信号,必须防止高中教育成为人力资本结构性比例失调的分水岭。(2)高素质科研人才和高级技工严重短缺。我国学历教育不能很好地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高素质科研人才稀缺,而大专学历难以被社会认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调查②显示,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大学、硕士以上各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分别为1.07、0.99、0.84、0.89和1.16,其中大专的求人倍率最低,供大于求,而硕士以上学历求人倍率最高,供需缺口最大(见表2)。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重理论、轻技能,重学历教育、轻技能培训,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其中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和技师的求人倍率分别为3.21、2.47和2.38,表明在劳动力市场上对高级技工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见表3)。①②源自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2007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源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2007年第三季度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8人口研究33卷表2按文化程度分组的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文化程度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需求人数(人)需求比重(%)求职人数(人)求职比重(%)求人倍率初中及以下134940528.0138785528.11.07高中190476539.5215166843.50.99职高、技校、中专105126655.2120111155.80.98大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