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网络法制教育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网络教育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方面。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教育及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二、网络法制教育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由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在要求的法治价值、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理念、法治思想、法治理论等精神文明成果,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特征的法律制度、法律规范、法治机制等制度文明成果,以及自觉依法办事和遵法守法等行为方式共同构成的一种先进文化现象和法治进步状态。目前我国文化法制环境建设存在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是文化立法总体薄弱,甚至在一些重要领域也没有完善的立法。•2、是文化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型业态缺乏相应规范和促进。•3、是有些法律法规的内容已不适应现实需要,亟待修订完善,还有的是立法规定比较原则,需要予以细化。三、网络法制教育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5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将“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的战略任务,“和谐”的理念要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价值取向。“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和谐社会理论的指导下,网络法制教育充分把握互联网的全球性、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分布性等特性,努力完善和创新网络法制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第八章加强和创新全方位网络道德教育•重点提示:本章主要讲述了家庭、单位组织、社会三个方面来加强和创新全方位网络道德教育。首先阐释实行三位一体的网络道德教育格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阐述家庭和单位组织在网络道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列举当前社会在网络道德教育中凸显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第一节实行三位一体的网络道德教育格局一、实行三位一体的网络道德教育格局是发展全方位网络道德教育的要求•单位组织主要包括组织风气、组织规范和组织道德等方面;家庭环境主要包括家风、家庭关系、家庭的文化素质;社交环境仅指由情况相近的经常交往的朋友组成的社交环境,即同辈群体的“朋友圈”。同辈群体的“朋友圈”对人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形成影响巨大,在“朋友圈”中,人们的社会地位、兴趣爱好、文化水准相仿,易于产生平行影响。二、实行三位一体的网络道德教育格局是完善全方位网络道德教育的要求•在单位组织、家庭、社会三维互动德育网络的建构中,教育者、家庭成员、社会成员承担着重要的德育重任,他们都是德育主体,受教育者是德育活动的主体,相互尊重彼此的主体地位,弘扬主体性,有助于他们之间的和谐互动,品德共进。三、实行三位一体的网络道德教育格局是协调全方位网络道德教育的要求•1.在三位一体的网络道德教育格局中,单位组织德育居于主导地位。•2.家庭德育是单位组织德育和社会德育的基础。•3.社会德育是单位组织德育和家庭德育的补充和延伸。•所谓“三位一体”是指对网络道德教育要依靠社会、家庭、单位组织三方面的综合力量,实现全方位的教育模式。在网络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调动单位组织、家庭、社会三方的德育力量,协同发展,形成德育合力,达成一致的共识。第二节家庭在网络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一、网络环境下家庭教育的新内涵的新要求•根据以往经验,家庭教育一般被解释为: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的教育。但在网络日益发展的社会里,这个定义并不是十分准确。因为家庭教育并不是只能由父母或年长者对子女进行教育,也有子女对父母或年长者的教育。因此,此处我们的家庭教育的定义为:家庭成员之间(主要是父母或年长者对子女,也有子女对父母或年长者)通过日常生活的潜移默化或通过有意识自觉地发生在家庭内部或家庭成员生活、工作的其它场所的教育都可以称作是家庭教育。家庭往往是网络道德教育管理比较薄弱的地方。•首先,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上网控制力差,良莠不分,同时家庭教育忽视网络教育或者不知从何下手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因此出现负面影响。•其次,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一种信息优势的地位。•最后,网络技术的异化,也造成了网络道德教育的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二、家庭教育在网络道德教育中应该遵循的原则一是科学原则。•科学性原则就是指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只从主观愿望出发,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容许歪曲事实,产生非科学性的错误。二是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即针对学习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这里网络技术应用的因材施教原则指的是家庭成员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和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利用网络进行家庭教育。三是实践原则。•这个原则是指家庭教育与家庭生活的融会贯通,寓教育于生活过程,既要在家庭生活中发掘家庭教育的因素、渗透家庭教育的质量,又要求在家庭教育中提升家庭生活的质量,体现家庭生活的趣味性。三、如何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家庭教育在家庭的网络道德教育中:•一方面,要加强家庭成员的网络知识教育,家庭教育者必须接受继续教育,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学习网上的教育方法,培养敏锐的信息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掌握网络信息技术,成为顺应时代潮流、既懂家庭教育规律又懂网络技术知识的新型教育工作者,彻底改变网络信息时代教育手段相对滞后的现象。另一方面,在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家庭成员应掌握四大策略:•一要端正专业技术人员对网络的认识态度,专业技术人员痴迷上网容易造成性格的缺陷,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二要指导专业技术人员合理安排时间,要积极参加其他活动,并多与人交往,努力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三要让专业技术人员了解网络只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手段。•四要主动引导专业技术人员上网,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和选择能力,使他们在身心两方面健康成长。第三节单位组织在网络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一、单位组织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加强单位组织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网络道德教育是贯彻“以德治国”思想的重要体现,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客观需要,是使其健康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也是新时代单位组织素质教育和加强与改进专业技术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二、单位组织在网络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单位组织是公民道德素质定型的关键部分,是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单位组织是专业技术人员走出校园之后,对在单位组织教育和家庭教育中道德素质进行积淀的场所。•二是单位和社会德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单位和社会德育环境是公民道德素质定型的重要环节。三、如何加强单位组织在网络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一)引导专业技术人员树立正确的网络观•首先,引导专业技术人员树立正确的网络学习观。•其次,引导专业技术人员树立“以诚为本”的健康的网络交往观。•第三,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网络心理健康的调适与维护。(二)单位组织党政应当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网络道德教育,把握网上育人主动权。•首先,要进一步增强用马克思主义占领单位组织思想文化阵地的政治意识,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其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单位组织网络工作,提高对思想教育工作进网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将专业技术人员思想教育工作进网络和利用网络为专业技术人员思想教育服务列入单位组织重要议事日程。•第三,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第四,将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结合起来。•第五,培养造就一支特别能战斗的“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第六,重现单位组织BBS站的舆论引导。第四节社会在网络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一、目前社会在网络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社会大力发展网络而缺乏正确的典论引导。•2、互联网的超前发展与网络道德规范建设的相对滞后。•3、网络政策与法律法规还不健全。•4、技术监控的漏洞与局限。•5、社会网吧管理亟须加强。二、如何加强社会在网络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一)加强道德规范和法律体系建设•建立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道德规范和法律体系,是完善网络行为控制和管理的奠基工程。二者的区别在于法律侧重于对人们外部行为进行调整,从制度上规范人们的行为;而道德则首先调整人们内心的活动,从观念上规范人们的精神和行为。(二)网络控制与管理随着网络的发展,“社会责任”、“社会监督”、“网络安全”、“社会保护”等问题日益突出,重视和加强网络控制和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1.技术控制网络社会是由高技术、高智能的互联网加以支撑的。•2.强化政府管理职能•1)、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和规范网吧的发展和管理工作。•2)、政府要正本清源,加强对网络内容开发商和运营商的管理,确保网络信息产品的价值取向和人文关怀。•3.建立健全良性的传播监控机制一种良性、较为完善的监控机制都必须制定获得公众支持的操作规章,禁止对技术的滥用。第九章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网络教育与网络合作•重点提示:网络安全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网络安全隐患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关注点,这要求我们开展维护国际网络安全的建设性合作,共同促进网络健康有序的发展。在全球化环境下,借鉴和参考国际互联网道德教育是网络道德教育发展和完善的有力途径。第一节网络安全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信息网络正在以其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人类生活,也改变着人类的安全观念,与此同时,网络安全越来越成为国家安全的关键环节。这些都使得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问题正成为事关国家和社会安全的一个重要部分。•一、网络安全的定义及内容•网络安全是信息安全的重要分支,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网络安全包括5个基本要素,即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可审查性。从系统安全的角度来看,网络安全主要是由攻击和防御两大体系构成。二、网络安全的攻击体系•攻击与威胁不同,威胁总是存在,而攻击在实施某种行为并导致潜在的损失时才存在。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攻击技术:•1、黑客技术:一般指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缺陷和漏洞的发现,以及针对这些缺陷实施攻击的技术。•2、网络木马:是指一类恶意程序,是有隐藏性的、自发性的可被用来进行恶意行为的程序,多不会直接对电脑产生危害,而是以控制为主。•3、计算机病毒:一种人为制造的,能够实现自我复制,具有潜伏性、传染性和破坏性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人为性;二是隐蔽性;三是再生性;四是可潜伏性。防御技术包括几个方面防御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操作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安全操作系统是指计算机信息系统在自主访问控制、强制访问控制、标记、身份鉴别、客体重用、审计、数据完整性、隐蔽信道分析、可信路径、可信恢复等十个方面满足相应的安全技术要求。•(2)加密技术:为了防止被监听和数据被盗取,将所有的数据进行加密。•(3)防火墙技术:网络安全防火墙(Firewall)是指在用户的计算机和网络之间建立起一道屏障,使用户的计算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受到来自网络的攻击的一种安全工具软件。•(4)入侵检测:入侵检测就是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发现各种攻击企图、攻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5)网络安全协议:这是指保证传输的数据不被截获和监听。三、目前存在的主要网络安全问题•(一)网络恐怖主义所谓的网络恐怖主义,即特定组织或个人发动的有预谋地利用网络并以网络为手段和攻击目标,以破坏目标所属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安全,扰乱社会秩序,制造轰动效应为目的的恐怖活动,是恐怖主义向信息技术领域扩张的产物。网络恐怖主义特点•第一,网络恐怖主义充分利用网络作为工具和武器,可以兵不血刃、实施人员毫发无损,造成的破坏和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