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中全册八年级部分主编李思洋九年级部分主编未知(主要来自网络资料)副主编李鹤松审读李思洋2010年8月1日目录第一章声现象.....................................................................1第二章光现象.....................................................................3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7第四章物态变化..................................................................10第五章电流与电路................................................................13第六章电压电阻................................................................17第七章欧姆定律..................................................................20第八章电功率....................................................................23第九章电与磁....................................................................28第十章信息的传递................................................................32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33第十二章运动和力................................................................37第十三章力和机械................................................................41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45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49第十六章热和能..................................................................53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56重要的物理常数....................................................................57常见的物理数值(估算用)..........................................................58物理量及其单位....................................................................58物理公式..........................................................................59物理复习提纲(人教版)1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源:振动的发声物体。2.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鞭炮爆炸、气球爆炸、雷声、笛子声等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3.声音的传播: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多数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v气<v液<v固。4.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听觉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2.骨传导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头骨、颌骨)→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骨传导的原理:固体可以传声。演员进行《千手观音》的排练、贝多芬听钢琴声、使用助听器听声音都利用了骨传导。3.耳聋包括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传导性耳聋者可以利用助听器听声音,而神经性耳聋者很难再听到声音。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人们通过双耳效应,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但声源在我们正前方、正上方、正后方时我们并不能准确判断,因为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几乎相同,双耳效应不明显。双耳效应的应用:立体声。第三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符号为f,单位为Hz。1Hz的物理意义:物体在1s内振动1次。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频率。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超声波是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低于20Hz的声音。这两种声人都听不到。蝙蝠、海豚能发出超声波。海豚、猫、狗能听到超声波,狗还能听到次声波。演示实验: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设计实验】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现象】在使用同种材料的情况下,伸出桌边越短,音调越高;伸出桌面越长,音调越高。【结论】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着音调的高低。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注意】①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②不要听桌面被拍打的声音。实验的研究对象是钢尺,听桌面声音是错误的。乐器调弦,改变的是音调。分辨碗的好坏时(敲击),主要分辨音调,其次分辨音色。见书上图1.3-8的水瓶琴,对瓶口吹气时,声音是由瓶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空气柱越长(水越少),音调越低。敲击瓶体时,声音是由瓶体振动产生的。空气柱越短(水越多),音调越低。3.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理复习提纲(人教版)2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振幅、距离发声体远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探究实验: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设计实验】如书上图1.3-4所示,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现象】用不同的力敲击,兵乓球被弹起的高度不同。用力越大,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越大。【结论】发声体的振幅决定响度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注意】乒乓球的作用: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4.音色:反应声音的品质。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声音。音色决定于发声体本身。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声音的波形可以在示波器上展现出来。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它们的波形在大体上没有区别,而在小的振动处有区别。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噪声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2.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不是没有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4.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5.控制噪声的办法: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防止噪声产生——城市内禁鸣喇叭、摩托车安装消声器阻断噪声的传播——马路两侧的隔声板、植树造林、夹层为真空的双层玻璃防止噪声进入耳朵——耳罩6.当今社会的四大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第五节声的利用1.声能传递信息的重要应用:回声定位:蝙蝠发出超声波,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声呐(探知海洋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B超”根据超声波的反射情况,可以检测钢管等物体内部是否有裂缝。超声波探测仪2.声能传递能量的重要应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超声波治疗人体结石等。3.回声:声音的反射现象。计算公式:s=vt/2(由速度公式推导出来)应用:回声定位、圜丘等。回声和原声至少相差0.1s(在15℃空气中的距离为17m)以上才能感觉有回声。如果原声和回声间隔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可加强原声。雪地感觉较宁静(电影院的墙壁使用较粗糙的材料)的原因:蓬松多孔的结构能吸收声音,声音经过多次反射,能量减小。物理复习提纲(人教版)3第二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1.光现象: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2.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按形成原因分,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例如,自然光源有太阳、萤火虫等,人造光源有如蜡烛、霓虹灯、白炽灯等。月亮不是光源,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3.光的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或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小孔成像(其光路图见图2-1)、井底之蛙、影子、日食、月食、一叶障目。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射击、激光准直等。在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小孔成像的特点:在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4.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的直线。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5.显示光路的方法:①让光线通过烟雾。②让光线通过加牛奶的水。③让光线沿着某一物体的表面射出。6.光速:真空中的光速通常取c=3×108m/s=3×105km/s。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空气中的光速略小于真空中的光速。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介质的密度越大,光速越小。7.光年:光年等于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第二节光的反射1.反射:光在两种物质的交界面处会发生反射。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2.探究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设计实验】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2-2所示。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两侧的角i和r。【实验表格】角i角r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实验现象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i=r)。【注意】①把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将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同一个平面内。②如果让光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镜面,那么,它被反射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