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框体味文化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周捷宾第一框体味文化点评:这里如果标出以下内容就更好。因为更规范,更有层次与条理。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一、体味文化“万花筒”1.你知道有哪些文化现象?2.请你对所知道的文化进行归类。点评:1、将教材第一目的3个探究活动6个问题,简化为一个活动、2个问题。比较好。实事求是。教材编者不一定熟悉课堂教学。2、“体味”2字可以去掉。3、如果有图画与文字等情景就更好。4、如果将问题做如下修改更好。1、暑假中,你参加过哪些文化活动?(旅游、看世博、世界杯……)2、你参加过学校、社区的那些文化活动,有什么感受?不参加这些活动行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和想法?这样可能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也更符合“体验”课程的要求。更关注学生体验和生活经验。苏轼曹雪芹文化现象源远流长,无时不在。文化现象丰富多彩,无处不在。祭孔大典:思考:海峡两岸为什么要共同祭孔?点评:这个问题一下子跳跃太大。跨度也大,以后到第三单元用不迟。归纳:1.我们不仅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还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都处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这些文化生活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2.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同根同源,儒家文化是我们共同的文化环境,是我们共同的文化传统。点评:这个说法在逻辑上有问题。社会环境与文化环境是不能划分的。按照教材观点,文化只能与经济、政治划分范畴。教材说:“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有了人,就有了文化。而到了一定阶段,就有了文明。二、文化是什么?•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注意两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纯粹“自然”的2〉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1.文化是什么?点评:这个概念的提出与新课程的倡导的理念有距离。教室墙上贴的市民文明公约,它与我们说的文化有密切关系,我觉得精神上的东西才能称得上是文化呢!文化就是知识,人们常说这个人有文化就是指的他很有知识。如果一个人从来都没有读过书,那他就一定是个没文化的人。文化并不仅仅是印在书本上的知识,电影中的画面和故事、各种摄影作品、建筑、文艺节目等虽然不是书本知识,但也应该属于文化的内容。你同意他们三个人当中谁的观点?为什么?请说说你对文化的理解。体味文化——文化是什么例1这样处理比较好:探究活动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思考:我们许多同胞到底缺什么?应该怎样解决?归纳: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受文化。对于广大国民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和道德宣传,切实提高国民素质。文化是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点评:这里应当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链接”,教师在这里对文化一词的古汉语词源进行适当讲解。点明:在古人眼里,“文化”有道德教化、修养的含义。也是相对于“武力”而言。同时,还应当指导学生阅读“专家点评”,使学生区别“文化与文明”的关系。然后,可以结合教材P7页漫画,点拨:这是从伦理的意义上来谈文化的。这样,对文化内涵的知识教学,才比较到位。同时也有价值观的引导。这里用“公民”规范一些。三、文化的力量•1.形式多样:•a.思想、理论、道德、教育、科学、文学等属于文化;•b.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点评:应当是:文化的形式丰富多样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的作用)阅读思考:1〉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坚决查处传播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为什么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反动的、腐朽的、没落的文化会把人们引向歧途点评:寅吃卯粮。这里吃了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说明对教材没有从宏观上把握。这里真正应该讲解的,是教材设计的问题:说一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对社会主义运动产生的影响。在这个基础上,分析文化为什么能够产生影响。应当讲解和阅读教材最后一段。2〉1920年《共产党宣言》第一中译本出版。青年毛泽东潜心研读后,完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他说:“从此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帮助无数有志青年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如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结合材料1〉、2〉讨论:文化对个人成长有何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3〉在欧洲,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直接催生了列宁主义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以后中国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4〉《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这必将成为我国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精神力量。•思考讨论材料3〉和4〉,说说文化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参考结论:•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的、没落的文化则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练习•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1)西双版纳植物王国2)黄山自然风光3)莫高窟的飞天壁画4)大汶口文化遗址5)宗教活动6)克隆技术7)伦理道德观念8)生产资料所有制9)乡镇企业10)军队34567辨别以下观点:1)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2)文化对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3)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4)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点评:•总的来看,这个教材设计基本上反映了活动教学、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理念。后面的辨析试题设计较好。•对于课标的以下建议: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还显得力度不够。•对于知识的如何运用,还应当加强引导。•例如交流:学习了《体味文化》:你在思想上有哪些收获?(开放性试题)•答案应有“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