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Chap.3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Chap.3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目的与要求]了解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基本概念,熟悉和掌握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的实际运用和操作。[本章重点]1.审计重要性。2.审计风险。[本章难点]1.审计重要性。2.审计风险。Chap.3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Chap.3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1审计重要性§2审计风险Chap.3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1审计重要性一、重要性的概念及理解二、有关重要性关系的界定三、重要性的运用四、计划阶段初步评估重要性的方法五、审计报告阶段,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Chap.3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2审计风险一、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以及审计人员的考虑二、审计风险各组成要素的关系三、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四、检查风险的确定及对实质性测试的影响78Chap.3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思考与练习]1.试对计划阶段和报告阶段的重要性运用进行分析比较。2.试分析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3.试分析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以及审计人员的考虑。4.举例说明两个审计风险模型的用途,并分析两个模型中各参数的异同。5.试分析检查风险对实质性测试的影响。6.教材P80案例分析题。(END)Chap.3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一、重要性的概念及理解(67)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使用者根据会计报表采取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一项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是重要的,指在特定环境下,一个理性的人依赖该信息所做的决策可能因为这一错报或漏报得以变化或修正。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即为重要性.重要性可能在整个会计报表范围内、单个会计报表或会计报表的单个项目中加以考虑。我国独立审计准则——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理解点(6方面)。Chap.3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一、重要性的概念及理解理解点:1.重要性可视为会计报表中包含错报、漏报,能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全面反映的、整体理解的临界值或临界点。超过该点就会影响其做出正确判断或决策。2.重要性概念是针对会计报表而言的。3.重要性概念必须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4.重要性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被审计单位面临的特定环境(规模、性质等),不同企业的重要性标准不相同,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标准也不相同。5.重要性水平的评估和确定,需要运用专业判断,不同的CPA在确定同一企业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时,得出的结果可能不相同,甚至相差很大。6.审计准则不可能对某一特定企业的会计报表或帐户余额规定量化的重要性水平,但要求CPA在审计过程中,必须合理运用重要性原则。Chap.3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二、有关重要性关系的界定1.重要程度与重要性水平之间的关系。(反向)某一帐户余额的重要程度越高,其重要性水平确定越低。2.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的关系。一般呈反向关系。但重要性确定不依赖于审计风险,故不能为了降低审计风险而提高重要性水平。3.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的关系。(反向)4.重要性水平与审计程序的关系。一般呈反向关系,但也可以考虑审计程序不变,调整测试时间和范围。Chap.3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三、重要性的运用1.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两个阶段。①计划阶段——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时运用。重要性被看作是审计所允许的可能或潜在的未发现错报漏报的限度,即CPA在运用审计程序以检查会计报表错报漏报时所允许的误差范围。②报告阶段——评价审计结果时运用。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漏报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讨论与思考:两阶段重要性原则运用的比较。Chap.3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三、重要性的运用2.判断重要性的两个基本标准。①数量标准,即金额的大小。②质量标准,即性质的严重性。——涉及到舞弊和违法行为的错报漏报。——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漏报。——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漏报。——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漏报。Chap.3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三、重要性的运用3.需要确定重要性的两个层次。①会计报表层。——在实务中要求必须确定。——具有唯一性。如同一期间不同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相同时取其最低者作为该层的重要性水平。②账户和交易层。——在实务中不是必须确定,可任意选择个别帐户或项目确定。——该层的重要性水平之和不能超过会计报表层的重要性水平。Chap.3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四、计划阶段初步评估重要性的方法1.考虑的因素。2.会计报表层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方法。(69)(1)判断基础。(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2)计算方法。(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3)实务数量指南。(税前净利润的5%--10%;资产总额的0.5%--1%;净资产的1%;营业收入的0.5%--1%)3.账户和交易层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方法。(70)(1)特别考虑因素。①各帐户或各类交易的性质及错报漏报的可能性。(反向)②帐户和交易层重要性水平与会计报表层重要性水平的关系。(2)分配的方法。(3)不分配的方法。Chap.3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四、计划阶段初步评估重要性的方法1.考虑的因素。①以往的审计经验。②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自由度越高,重要性越低)③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④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⑤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相互关系。⑥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Chap.3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五、审计报告阶段,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71)1.调整重要性水平的考虑。如果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大大低于编制审计计划时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应考虑调低重要性水平,以重新评估所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2.汇总错报漏报与重要性水平的比较。(1)汇总错报漏报的范围。①已发现的错报漏报。②审计抽样推断的未调整错报漏报。③分析性复核估计的错报漏报。(2)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的处理方法。①扩大实质性测试范围;②提请客户调整会计报表。仍然超过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3)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的处理方法。①追加审计程序;②提请客户进一步调整。Chap.3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一、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以及审计人员的考虑1.审计风险的概念。广义——审计职业风险。(从事审计职业,导致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承担相应责任和损失的可能性)狭义——审计项目风险。(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作出的审计结论和提出的审计意见,偏离审计项目的实际情况,导致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承担相应责任和损失的可能性)专业标准就是立足于狭义的审计风险概念。国际审计准则的界定——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的界定——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中国独立审计准则界定——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CPA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Chap.3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一、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以及审计人员的考虑2.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73)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IR、CR合为重大错报风险RMM(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Chap.3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一、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以及审计人员的考虑3.审计人员的考虑和操作。(1)审计人员只能直接控制检查风险,不能控制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或重大错报风险)。(2)计人员虽然不能确定和控制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或重大错报风险)的实际水平,但可以确定他们的估计水平,并进行相应的关注和应对。(3)在审计过程中,一般通过对两个层次(报表层和认定层)RMM的估计,确定检查风险的可接受水平,以确定应对措施,即总体应对措施和进一步审计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通过实质性测试的有效执行以控制DR在可接受的低水平。Chap.3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二、审计风险各组成要素的关系定量关系1.审计风险基本模型——AR=IR×CR×DR=RMM×DR用途:评价某项审计计划是否合理,或者最终的审计风险是否可以接受。2.检查风险模型——DR=AR/(IR·CR)=AR/RMM用途:用于确定检查风险可接受水平和应当收集审计证据的恰当数量。定性关系(风险要素矩阵74)Chap.3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三、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76)1.要求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两个层次。(1)财务报表整体层次。(2)认定层次(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2.要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应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6)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Chap.3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三、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76)3.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风险评估程序。(1)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2)分析程序。以识别异常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对财务报表和审计产生影响的金额、比率和趋势。(3)观察和检查。印证询问结果,获取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信息。①观察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活动;②检查文件、记录和内部控制手册;③阅读由管理层和治理层编制的报告;④实地观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设备;⑤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穿行测试)。Chap.3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三、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77)4.评估重大错报风险。(1)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整个过程中识别风险。(2)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3)考虑识别的风险是否重大。(4)考虑识别的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可定性可定量)Chap.3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三、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77)5.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78)(1)总体应对措施。(针对报表层重大错报风险)--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提供更多的督导;--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总体修改。(2)进一步审计程序。(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控制测试(确定内控运行的有效性以减少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