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提纲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一、主要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二)社会学习理论(三)现代生物学与生态学理论生活中的心理学生活中的心理学了解自我的钥匙——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5.6-1939.9.23),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人格发展的阶段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阶段年龄范围性感带性的活动口唇期0-18个月嘴、唇、舌牙齿吸吮、吞咽、咀嚼、咬肛门期8个月-4岁肛门、屁股排泄或滞留排泄物性器期3-7岁生殖器手淫潜伏期5-12岁相当平静的一个时期生殖期12-20岁生殖器手淫、性交、对其他人的感情每个阶段如果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满足过度就会分别形成特定时期的人格障碍。口腔型人格特征:悲观、依赖、被动、退缩、仇恨等肛门型人格特征:邋遢、浪费、放肆、冷酷、顽固、吝啬等性器期:对异性父母产生恋父或恋母情结,对同性别父母想取而代之。生活中的心理学Personality人格:区别于他人而存在的独特性格心理特征统称为人格。一、人格理论本我(id)是一个原始的、与生俱来的和非组织性的结构,它是人出生时人格的唯一成分,也是建立人格的基础。本我过程是无意识的是非道德的,是本能和欲望的体现者,为人的整个心理活动提供能量,强烈地要求得到发泄的机会。遵循“唯乐原则”即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生活中的心理学生活中的心理学自我对现实和本我进行协调自我(ego)是意识结构部分,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对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无意识结构部分的本我,不能直接地接触现实世界,为了促进个体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作用,必须通过自我。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学会了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他们逐步考虑后果,考虑现实的作用,这就是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因此它既是从本我中发展出来,又是本我与外部世界的中介。生活中的心理学生活中的心理学本我是马,自我是马车夫。马是驱动力,马车夫给马指方向。自我要驾驭本我,但“马”可能不听话,两者就会僵持不下,直到一方屈服。超我(superego)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它是从儿童早期体验的奖赏和惩罚的内化模式中产生的,当自我控制取代了环境和父母的控制时,超我就形成了。超我有“良心”和“自我理想”两部分。良心是儿童受惩罚而内化了经验,它负责对违反道德的行为做惩罚(内疚);自我理想是儿童获得奖赏而内化了的经验,它规定着道德的标准。遵循“道德原则”,控制行为,使其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生活中的心理学超我的功能,第一是禁止本我的冲动,第二是自我的机能从现实向道德发展。•弗洛伊德认为生活中的心理学本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自我的目的在于追求现实超我的目的则在于追求道德化生活中的心理学超我自我本我升华压抑生活中的心理学二、冰山理论意识(conscious):能够意识到的思想和情绪。前意识(preconscious):意识和无意识的中介层面,其心理内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从无意识状态转变为意识状态。无意识(unconscious):由各种受到压抑或者被遗忘的情绪、欲望、动机所组成,并失去了与正常交流系统和语言规则的联系,几乎无法进入人的意识和理性层面。生活中的心理学二、冰山理论北野武(KitanoTakeshi),1947年生于东京,艺名彼得武(BeatTakeshi),1983年第一次作为电影演员出演著名导演大岛渚执导的影片《圣诞节快乐,劳伦斯先生!》,1989年导演处女作《凶暴的男人》其后相继导演了《3-4×10月》(1990)《那个夏季,最宁静的诲》(1991)、《小奏鸣曲》(1993)、《大家都在干什么?》(1995)、《坏孩子的天空》(1996)和《花火》(1997)《菊次郎的夏天》(1998)。是九十年代日本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一。叛逆的小男孩“为什么你的电影总是在用暴力追求温情?”“也许是在我的潜意识里,总希望通过暴力引起别人的注意和关怀。”“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产生神经病,危及人格的发展。”——弗洛伊德健康的人,要把本我中的欲望和超我中的道德、准则、理想整合起来,形成现实的、能够应对各种困难与挑战的健康人格。生活中的心理学弗洛伊德特别强调婴幼儿期的经历和经验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生活中的心理学三、童年经历与人格发展•案例分析: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视角下的《阿甘正传》生活中的心理学•追求快乐的本我本我给阿甘带来的是一生的挚爱和珍贵的友谊。阿甘对珍妮的爱便是在一种无意识的,不问回报的情况下悄然而生的。这种无意识给阿甘带来了情感上的快乐和满足。每一次和挚爱珍妮的相逢都是阿甘生命中最美好、最幸福的时刻。这种精神上的自我满足使得阿甘一生都至死不渝地守护着对珍妮的爱恋。以至于最后当珍妮无路可走而选择和阿甘在一起时,他毫不介意地接受了这份期待已久的感情。生活中的心理学生活中的心理学•另一方面,阿甘在战场上舍身救人的行为正是对本我本能的、无意识行为的阐释。在本能的驱使下,看似智商不高的阿甘却能在危难中舍身救人。在越南战争中,当自己的好友巴布受伤时,阿甘不顾战场上的枪林弹雨,冒着身死战场的危险把好友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虽然最终巴布还是没能逃过此劫,但是阿甘舍生取义的行为却永远定格在了巴布的脑海里。这对于阿甘而言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才是真正的来自生命深处的快乐。正如弗洛伊德所言,本我是一种原始的本能的冲动,在本我作用下阿甘一再地做着傻事。如果说本我让阿甘变得简单而“傻”的话,那么自我则会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财富。生活中的心理学生活中的心理学生活中的心理学•影片中,跑步是阿甘走向成功的开始,也是揭示生命的意义的所在。当自己的最爱珍妮悄悄离开时,阿甘选择了奔跑。这个看似无意识的举动实际上却包含了深刻的含义。它是自我对本我的一种调节。因为“自我的任务是施加外部世界的影响于本我及其趋势上,并力图以现实原则取代在本我中占据支配地位的快乐原则。”所以当本我的快乐原则无法达到满足的时候,自我便开始发挥作用“为本我寻找一个宣泄的最佳方式”。而奔跑正是阿甘自我调节的结果。生活中的心理学•“我们说,一仆不能伺候二主,可怜的自我,其所处的情景更苦,它必须伺候三个残酷的主人,而且需要尽力调和此三人的主张和要求。自我的角色决定了它的命运必须周旋于本我、现实环境和超我之间。它既要听命于本我难以遏制的要求,又要服从外界环境的现实要求,还要接受超我的自我审视。”自我尽最大努力让三者保持平衡,从而保障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生活中的心理学感动的超我•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是道德化了的自我,由自我理想和良心构成。阿甘人生价值的实现便是来自于母亲的不朽的教诲的结果。阿甘的母亲坦然地接受了现实的残酷,接受了阿甘的弱智,但是却不接受心灵的弱智。她为阿甘的成功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人生之曲。面对有智障的儿子,她总是告诉阿甘“奇迹每天都会发生”“我们不需要多余的钱,多余的钱是用来炫耀的”“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尝到哪种滋味。”生活中的心理学•在战争结束后,阿甘把答应朋友巴布的事放在了第一位,几经波折终于经营起了一家捕虾公司。在他看来这不仅仅是信守诺言更是道德和良心共同作用的结果。超我代表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是人格的高层领导,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就像一位严厉正经的大家长。生活中的心理学恐马不是怕马:精神分析经典案例•在小汉斯5岁那年,他突然变得对马有严重的恐惧,常常担心自己会被马咬。他也担心拉车的马会突然摔跤,把他压倒,所以也尽量不去碰马车。不久,他的恐惧症就全面爆发了。他不愿意走出家门,如果他非得外出,他会感到有一种力量逼着他看马。走到动物园,他也会避开大型的动物,而以往他是很喜欢它们的。小汉斯对大象和长颈鹿身上的阴茎似乎特别苦恼,生活中的心理学•父亲对小汉斯说:“也许是马的大‘鸡鸡’让你感到害怕,但事实上你不应该怕的,大动物有大‘鸡鸡’,小动物有小‘鸡鸡’,这是很自然的。”而小汉斯则回答说:“所有的人都是有‘鸡鸡’的,等我长大,我的‘鸡鸡’也会变大,毕竟它是长在我身上的。”生活中的心理学•弗洛伊德认为,这是小汉斯害怕失去小‘鸡鸡’的明显征兆,这种恐惧的专业名称是“阉割恐惧症”。而且,在小汉斯三岁半时,他妈妈发现他把玩阴茎,就警告他,再有下次,会把他的‘小鸡鸡’割掉。在一次对小汉斯的亲自会谈之后,弗洛伊德分析道,在小汉斯的心目中,马代表的是他父亲,他父亲一大把又浓又黑的髭须和马大而黑的嘴口很像。原来,小汉斯是害怕父亲得知他暗恋母亲和有期望父亲死掉的念头之后,会勃然大怒。生活中的心理学•小汉斯之所以会恐马,是一种复杂微妙的心理的压抑和转移。他把父亲幻想为情敌,却又深爱着父亲,这和他既热恋着母亲,却又对她有虐待幻想是如出一辙的。弗洛伊德认为,小汉斯的这种心理是人类心灵的一个普遍现象,矛盾心态是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的一个铁的定律。生活中的心理学•当弗洛伊德慈祥地给五岁的小汉斯分析过这些事实之后,小汉斯的恐惧症就开始消退,焦虑也不见了,他的症状乃是他那些不能被接受的渴望和恐惧的扭曲表现。在接受了弗洛伊德的分析后,小汉斯的心灵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他开始敢于承认希望妹妹死掉的念头。他能够承认自己怀有这些想法,就是迈向痊愈的一大跳跃。有意思的是,13个年头后,小汉斯长成了一个强壮的19岁青年,弗洛伊德把当年的案例分析报告给青年汉斯看时,他只觉得里面提到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人。生活中的心理学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不例外,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欲望的满足,在睡眠时,超我的检查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可见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通过释梦可以治疗神经症。详见《梦的解析》生活中的心理学四、释梦理论•梦的本质人性中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矛盾冲突,压抑的愿望中道德意义在梦前和梦中的不断作用,才导致了梦的发生。•梦的目的满足愿望•梦的材料和来源来源于生活,但受到道德的制约。生活中的心理学生活中的心理学白天做过的事情会在梦里出现生活中的心理学反复做一个梦——幼儿期经验生活中的心理学梦可以告诉我们外界的信息生活中的心理学儿童梦的敌意也很坦率生活中的心理学生活中的心理学简评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1、强调家庭关系和早期经验对儿童人格健康发展的意义,提供了一个理解儿童情感问题的理论框架。2、过分强调性的作用;不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意义;没有直接研究儿童,却建立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1.埃里克森理论与弗洛伊德理论的区别(1)与弗洛伊德不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的因素。(2)埃里克森将孩子看作是自发地去适应环境的积极的探索者,而不是生物冲动的奴隶。弗洛伊德埃里克森强调本能强调自我把儿童放在母亲、父亲的关系上研究把儿童放在社会关系上研究研究阶段到青春期研究阶段为人的一生人的本性是恶的人的本性是善的期別年龄发展危机发展顺利者心理特征发展障碍者心理特征10—1信任对不信任对人信任,有安全感。获得希望面对新环境会焦虑不安21—3自主对羞怯怀疑能按社会要求表現目的性行为。获得意志缺乏信任,行动畏首畏尾33—6主动对内疚主动好奇行动有方向,开始有責任感。获得勇气畏惧退縮,缺少自我价值感46—12勤奋对自卑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获得成就感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滿失败感512-20统一性对角色混乱有了明确的自我观念与自我追寻的方向。获得忠诚的品质生活缺乏目的与方向,时感徬徨与迷失期別年龄发展危机发展顺利者心理特征发展障碍者心理特征6成年期(20-25)亲密对孤独与人相处有親密感。获得爱的品质与社会疏难,时感寂寞孤独7中年期(25-65)繁殖对停滞热爱家庭关系社会,有责任心有义务感。获得关心的品质不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