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国内农贸产业状况及发展趋势国外农贸市场建设与运作管理模式从世界范围看,各国农产品市场体系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普遍性反映了农产品市场流通的共同特点,特殊性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结构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农贸市场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农产品流通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明显差别。以下例举东亚、美国以及欧盟等几种模式。国外农贸市场建设与运作管理模式东亚模式:以小规模农户经营和农民合作组织为基础,以批发市场拍卖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东亚地区国家的特点是人多地少,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农业生产方式占主导。随着市场开放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自由化,它们的农产品流通,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枢纽,以专业门店、连锁超市、社区农贸市场等为零售终端,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相结合的市场体系。在粮食流通方面,一般实行政府控制、统一管理,而蔬菜、水果和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实行自由流通,批发市场是鲜活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批发市场在生鲜农产品流通中居主导地位政府高度重视扶持农贸市场建设东亚国家和地区人多地少,农户家庭小规模经营的收入与其他产业相比,相对较低。为了稳定农业、稳定农民,政府当局均强调农贸市场的公益性,把扶持建设农贸市场,作为促进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合理化、保障国民生活安定的重要措施。农民合作组织是农户联接农贸市场重要桥梁和纽带在农产品流通中,以农协、农会、农民产销班为代表的农民合作组织的作用都十分突出。一方面在产地将农户的产品集中起来,进行分选、包装和标识,大部分送到农贸市场委托批发商拍卖销售,一部分由农协自行统一加工、冷藏保鲜和销售。日本农协在组建产地批发市场和集配中心、组织物流配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本全国农协系统共有2800多个基层集配中心(集货场),同时建立了众多农产品运输联合会等合作组织,确保生鲜农产品快速运到批发市场。国外农贸市场建设与运作管理模式欧盟模式:以中等规模农场和合作社为基础,批发市场交易和产销直挂方式并举。欧盟各国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分为一级网络和二级网络,一级网络以大型农贸市场为主,二级网络即指农产品零售市场。一级网点一般设在各大城市和交通方便地区,形成以批发市场、销售合作社、销售公司为主体的农产品集散网络,它们既带动周边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又把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欧盟各国普遍设立了由农场主自愿参加的农业合作社、农业工会、农业公司及农产品专业协会等农业合作组织与机构,分为全国性、区域性或行业性几个层次类型。这些农业合作组织都在不同程度上为农户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相关联的农产品仓储、运输和销售等服务,成为农户联接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的重要通道。国外农贸市场建设与运作管理模式美国模式:以大农场生产经营为基础,农产品流通以农场与大型连锁超市直接挂钩销售为主。美国农产品市场体系的特点是,粮食类期货市场发达,果蔬类以产地生产者或生产者团体将产品分选包装后直接销往城市大型超市、零售连锁店为主,经由批发市场销售的只有10%—20%。由过去农贸市场为主渠道演变为产销直挂为主的市场模式,是与美国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城市商业模式发展相关联的。一方面,美国的家庭农场规模大,平均每个家庭农场约有耕地200公顷,并且实行机械化作业、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经营;另一方面,零售业连锁经营网络和超市、大卖场的发展使零售商的营销规模日趋扩大,要求货源稳定、供货及时、质量有保证,因此,由农场主直接供货或零售商到产地直接采购的流通方式快速发展。目前,在华盛顿、纽约、洛杉矶等大城市都建有为数不多的大型销地农贸市场。这些批发市场中有的是由政府投资建设,有的是由公司集资建设的。在农产品集中产区,由地方政府投资建设了一批集散型的产地批发市场,并由政府派公务人员进驻市场实施监督管理。美国的集贸市场多是采取协商议价销售,很少实行拍卖制。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现状、未来分析入世以来,随着农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农产品贸易迅速发展。农产品贸易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缓解国内资源和环境压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部分农产品进口增速过快给国内市场与生产带来一定压力等问题。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准确把握中国农产品贸易特点,深入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科学判断未来发展趋势,对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现状、未来分析中国农产品贸易变化主要特点2001年以来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产品贸易规模持续快速扩大,贸易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由2001年的279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1875.6亿美元,增加5.7倍,年均增长14.6%;其中,进口额由118.5亿美元增长到1168.8亿美元,增加8.9倍,年均增长17.8%;出口额由160.5亿美元增长到706.8亿美元,增加3.4倍,年均增长11.2%。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现状、未来分析中国农产品贸易由长期顺差转变为持续性逆差2004年起2015年逆差额达到462亿美元,比2004年扩大了8.8倍,年均扩大23%。中国农产品贸易额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1年的15.8%提高到2015年的19.9%。2014年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已居世界第二位,出口总额居世界第六位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现状、未来分析2001年以来中国主要农产品出口比重变化2001年以来中国主要农产品进口比重变化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现状、未来分析出口方面2001-2015年间,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所占比重较高的是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园艺产品和畜产品等。水产品出口比重总体稳定,保持在25%以上,2015年达到28.8%,出口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蔬菜水果出口占农产品总出口额的比重增长较快,2001年出口比重为19.5%,2015年已达到28.5%。畜产品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但仍占据重要地位,2001年出口比重为16.6%,之后逐渐下降,2015年降至8.3%。谷物产品出口比重变化较大,2001年出口比重为6.9%,2003年升至12.5%,之后下降明显,2008年之后比重均在2%以下,2015年仅占0.6%。总体来看,中国农产品出口仍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主要出口品种相对稳定;土地密集型产品出口较少且呈下降趋势。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现状、未来分析进口方面中国进口农产品占比较高的是食用油籽、畜产品、谷物产品和水产品等。食用油籽特别是大豆进口增长迅猛,2001年进口比重为27.0%,2009年增长为39.2%,之后有所下降,2015年占32.8%。畜产品进口比重一般在10%以上,2001年为23.5%,之后有所下降,2009年占12.5%,2015年增至17.5%,肉类、乳制品、蛋品、蜂蜜及其它食用动物产品进口量均有所增加。水产品进口比重呈下降趋势,但仍为重要的进口品种,2001年为15.8%,2015年下降到7.7%。谷物产品进口占比一直较小,但却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2001年为5.4%,2004年增长至8.0%,之后逐渐下降,2008年仅占1.2%,从2009年开始比重不断提高,2015年升至8%。总体来看,中国农产品进口主要以土地密集型产品和国内需求增长较快的优质产品为主。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现状、未来分析影响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国内需求刚性增长国际需求相对萎缩中国农产品需求保持刚性增长态势,人均GDP自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15年已达到8016美元,而人均农产品消费量与人均GDP高度相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农产品消费增加,未来随着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农产品需求还将呈刚性增长态势,部分农产品还将存在一定的缺口。例如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中国畜产品消费量不断增加,导致畜产品进口明显增长。2015年,中国牛肉进口量47.4万吨,比上年增长59%;猪肉进口77.8万吨,增长37.8%。而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际农产品需求相对萎缩,中国农产品出口困难重重。2009年,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较上年下降了2.2%,对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南美洲等地区农产品出口额分别下降了12.4%、6.7%、6.6%和16.6%。2010年,谷物、食用植物油、食用油籽等产品出口更是下降了9.3%、17.2%和19.9%。2011年以来虽有所恢复,但出口增幅明显放缓,2015年再次出现下降。在国内需求刚性增长、国际需求相对萎缩的形势下,必然出现进口快速增长而出口增长缓慢甚至下降。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现状、未来分析国内生产成本快速增长国际生产成本相对稳定近年来,由于中国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人工和土地成本上升等原因,农产品生产成本快速上升,2003-2014年,三大主粮生产成本每亩年均增长10.4%,蔬菜成本每亩年均增长11.9%,养猪成本平均每头年均增长16.6%。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导致很多农产品不具备价格优势,出口竞争力减弱。而主要出口国农产品生产成本总体比较稳定,且在世界农产品产量不断增加的形势下,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呈现明显的下跌态势,从而导致国内外农产品价差持续扩大。例如2015年,墨西哥湾2号黄玉米到岸税后价持续低于国内玉米销区价,每吨价差达600-900元。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现状、未来分析农产品市场高度开放贸易环境显著变化中国严格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开放农产品市场,现有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为15.2%,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84%的农产品税目的关税低于29%,其中25%的农产品税目税率低于10%,且关税形式单一,从价税比例达99%,关税制度极其透明,实施税率和约束税率一致。除10来个岛国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竞争力很强的国家外,其他国家农产品关税水平都远高于中国,中国实际上是世界农产品市场开放度最高的国家。同时,各国更加重视农业基础地位,发达国家出于开拓市场目的,发展中国家出于发展农业和粮食生产目的,不断开展多双边贸易谈判和自贸区谈判,加强与中国农业贸易合作。人民币大幅升值价格竞争力下降自2005年7月中国启动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明显升值。2005-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32.3%。人民币升值降低了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导致出口数量减少,进口增加。在人民币升值与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国一些农产品进口来源国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2005-2015年,巴西在中国农产品进口份额比重由10.5%提高到17%,加拿大由4%提高到4.5%;中国自美国大豆、禽肉、水果进口额年均增速分别为24.2%、35.7%和16.4%。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现状、未来分析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现状、未来分析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展望多双边谈判稳步推进,农产品市场将进一步开放中国农业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农业开放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农产品贸易快速发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相互作用不断增强,农产品贸易对国内产业的影响更加直接、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未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国际分工不断扩大和深化,产品以及技术、信息、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呈现出大大加深的趋势,中国多双边贸易谈判将继续加快,将使中国农产品市场更加开放。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现状、未来分析农产品进口继续增加,国内产业压力越来越大受资源条件限制,中国农业基础竞争力薄弱,加之缺乏有效的保护和调控政策空间,入世以来部分开放度较高的农产品大量进口对国内产业造成了一定冲击。未来随着中国农产品需求增长,而国内农产品供给受资源环境约束,增加大宗农产品进口,是必然的现实选择。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调控手段,一些农产品的大量进口将对国内市场价格形成打压和抑制,将对国内生产造成巨大压力。受中国农产品小规模生产影响,中国大宗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普遍高于世界主要出口国,种植比较收益将受到影响。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现状、未来分析传统优势产品竞争力下降,农产品出口增长缓慢在中国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品种中,从出口量来看,2015年除蔬菜还保持较大的净出口,水果受进口快速增长影响,仅保持1.8万吨的净出口,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