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黑人文学和托尼莫里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节美国黑人文学和托尼·莫里森一、美国黑人文学在诗歌方面,黑人诗人休斯(LangstmHughes)、海登(RobertHayden)、安吉罗(MayaAngelou)、达夫(RitaDove)等人是美国诗坛重要的声音,他们的诗篇大大拓宽了美国诗歌的领域。在戏剧方面,汉丝贝丽(L0orraineHansberry)、福勒(CharlesFuller)、威尔逊(AugustWilson)等人的剧作给美国剧坛吹来一阵新风。小说方面,赖特(RichWright)的《土生子》是40年代城市现实主义最出色的代表作。十二年后,艾里森(RalphEllison)写出《看不见的人》,被许多评论家认为是美国战后“最杰出的一部作品”。1983年沃克(AliceWalker)的《紫颜色》获普利策图书奖。五年后,莫里森(ToniMorrison)的《娇女》也获得该图书奖。1993年莫里森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黑人文学正从边缘向主流位移就文学作品本身来说,许多黑人作家从一开始就着力表现自我的失落,而这一主题亦是20世纪美国主流文学的关注点。黑人的体验——在一个自己无能为力的世界中自我的失落感觉,或被迫处之局外的感觉——引起社会的共鸣,成为现代人普遍的体验。以美国黑人的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博恩在其开拓性研究《美国黑人小说》中指出:“美国黑人小说,一如美国黑人生活,和美国白人的小说既相像又不同。当其跟随(通常落后几步)美国小说主要历史进程的同时,又有自己另外的生活,这生活发源于一种完全不同的少数裔民族文化的土壤。”黑人小说的“双重文化传统”:源自非洲的口头文学和源自欧美的书面文学。诞生美国黑人创作的第一部小说:布朗的《克洛托尔;或总统之女》(Clotel;orThePresidentsDaughter)于1853年才得以在英国出版。韦伯(FankJWebb)的《盖瑞家和他们的朋友》(theGaricsandTheirFriend,1857)是在美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部黑人作家的小说蓬勃发展美国黑人文学是在20世纪才真正得以蓬勃发展。“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麦凯(ClaudeMckay)、图默(JeanToomer)、休斯(LangstonHughes)、卡伦(CounteeCullen)等一批年轻的诗人和小说家有意识地从黑人的生活、传统和民间文化中汲取营养,塑造“新黑人”形象,抒发黑人的思想感情。休斯“哈莱姆桂冠诗人”192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疲惫的布鲁士乐》(TheWearyBlues)“披戴它/像举一面大旗语样地骄傲一一一/而不是像裹一件尸布。/披戴它/像唱一首规直冲云霄一一而不是哀叹或悲啼。”——《黑皮肤》“我们年轻的黑人艺术家在创作中想表达我们黑皮肤的自我而不感到俱怕或害臊。如果白人高兴,我们也高兴,如果他们不高兴,没什么了不起。我们知道我们是美的,也是丑的……我们为明天建造我们的殿堂,我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坚固,我们站在山顶上,内心获得自由。”——《黑人艺术家和种族山》(theNegroArtistandtheRacialMountain,1926)女作家赫斯顿(ZoraNealeHurston):长篇小说《他们眼睛望着上帝》(TheirEyesWereWhichingGod》发表于1937年,是30年代美国黑人文学最重要的作品赖特30至40年代美国左翼文学中所谓“抗议小说”的创始人之一赖特(RichardWright)出版短篇小说集《汤姆叔叔的孩子们》(UncleTom,sChildren),1938,采用传统手法,把黑人描写成白人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土生子》“抗议小说”的经典之作《土生子》(NativeSon):1940赖特:“有关《汤姆叔叔的孩子们》的评论开始出现时,我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极其天真的错误。我发现自己写的书连银行家的闺秀们也会去读,会为之掉泪,并且感觉良好。于是我发誓,如果再写小说,我要叫任何人也无法掉泪;小说要写得冷酷而深刻,读者必须直面这部书,毫无泪水的慰藉。正是这种心态促使我极其认真地动手去写。”比格·托马斯“他们不让我活,我就杀人。或许杀人不对,我想我也并不想真正杀人。可我一想起为什么杀人,我开始感觉到我需要的是什么,开始感觉到我是怎样一个人……”赖特将小说取名为《土生子》,意在揭示美国社会对比格犯罪应负的责任。他力图说明:黑人的野蛮凶暴既非天性也非民族性,而是美国社会制度使然。作为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比格的性格是美国社会文明的产物,他的行为和结局是由美国社会及其歧视黑人的法律所造成。艾里森和《看不见的人》艾里森:《看不见的人》(InvisibleMan,1952)。着重探讨的是“寻找自我”这样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我一直在寻找自我,曾有过许多只有我自己才能够回答的问题。我不问自己,却老是去问别人。只是在经过漫长的时间,体验过种种期望遭到毁灭的痛苦以后,我才获得别人与生俱有的认识:我就是我自己。”鲍德温和《向苍天呼吁》五六十年代美国黑人文学的一个主要声音来自小说家和散文作家鲍德温(JamesBaldwin)处女作《向苍天呼吁》(GoTellontheMOuntain,1953)在鲍德温看来,美国黑人是美国文明的“私生子”,其本质是遭遗弃和受辱。《向苍天呼吁》与赖特的《土生子》和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并列为四五十年代美国黑人文学的经典作品60年代后的黑人女性作家不再停留在控诉美国社会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与压迫,而是从独特的角度描写女性经验,在抨击种族歧视的同时揭露性别歧视,或者主要反映黑人妇女争取妇女平等权利的斗争。艾丽丝·沃克代表作《紫颜色》(TheColorPurple,1982)书信体形式西丽亚、耐蒂、莎格讲述的是黑人女性寻求自我个性、在逆境中保持尊严的故事。沃克说过,“我致力于探讨黑人妇女的种种压迫、疯狂、忠诚和胜利。对于我来说,黑人妇女是世界上最令人着迷的创造物。”沃克所关注的是生活在美国社会最底层的黑人女性的痛苦和艰难。她的小说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描写了黑人,尤其是黑人妇女的爱与恨,欢乐与悲伤托尼·莫里森ToniMorrison(1931——),Americanauthor,whowasawardedtheNobelPrizeforLiteraturein1993.InherworkToniMorrisonhasexploredtheexperienceandrolesofblackwomeninaracistandmaledominatedsociety.Inthecenterofhercomplexandmultilayered(多层的)narrativesistheuniqueculturalinheritanceofAfrican-Americans.MorrisonhasbeenamemberofboththeNationalCouncilontheArtsandtheAmericanAcademyandInstituteofArtsandLetters.'Telluswhatitistobeawomansothatwemayknowwhatitistobeaman.Whatmovesatthemargin.Whatitistohavenohomeinthisplace.Tobesetadrift(漂浮)fromtheoneyouknew.Whatitistoliveattheedgeoftownsthatcannotbearyourcompany.'(fromNobelLecture,1993)一、生平与创作ToniMorrisonwasbornChloeAnthonyWoffordinLorain(洛雷恩),Ohio(俄亥俄州),whereherparentshadmovedtoescapetheproblemsofsouthernracism.Herfamilyweremigrants,sharecroppers(佃农)onbothsides.Morrison‘sfather,GeorgeWofford,wasawelder(焊工),andtoldherfolktalesoftheblackcommunity,transferringhisAfrican-Americanheritagetoanothergeneration.In1949sheenteredHowardUniversity(霍华德大学)inWashington,D.C.,America'smostdistinguishedblackcollege.ThereshechangedhernamefromChloetoToni,explainingoncethatpeoplefoundChloetoodifficulttopronounce.ShecontinuedherstudiesatCornellUniversity(康奈尔大学)inIthaca,NewYork.During1955-57Morrisonwasaninstructor(教员)inEnglishatTexasSouthernUniversity,atHouston,andtaughtintheEnglishdepartmentatHoward.1964:workingasatextbookeditorNewYorkheadquartersofRandomHouse.WritingsTHEBLUESTEYE(1970)(《最蓝的眼睛》)主人公Pecola(佩科拉)、叙述者Claudia(克劳蒂亚)小女孩对蓝眼睛的热望铭刻着黑人面临白人文化侵越时思想上的混乱和价值观的错位。莫里森用四季来命名小说的四个部分,其用意在于要凸现佩科拉悲剧的不可避免性。SULA(《秀拉》,1973)ThenovelwontheNationalBookCriticsAward.SongofSolomon(《所罗门之歌》,1977)。成名作写了她心目中黑人男性的成长历程。在她看来,一个黑人男性的真正成长标志是他了解自己的文化,了解自己种族的妇女。“奶人”(Milkmn)、BELOVED(《娇女》或《宠儿》1987),PulitzerPrize,被《纽约时报》推举“过去25年来出版的最优秀的小说”,InJAZZ(《爵士乐》,1992)LOVE(《爱》,2003)标志着20世纪美国黑人文学史上继赖特、艾里森之后的又一座高峰。1993年,被授予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她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美国黑人作家,也是继赛珍珠之后第二位获得该奖的美国女性作家。女作家艾丽丝·沃克赞美她:“没有人比托尼·莫里森写得更美,她始终不懈地探索非洲裔美国人的复杂性、恐惧和生活中的爱。无理的批评没有阻止她,过分的赞美也没有使她跌倒,她是配得上这一荣誉的作家。”二、Beloved(《娇女》或《宠儿》)原型:女奴玛格丽特·加纳的故事MorrisonlatertoldthatIthoughtatfirstitcouldn'tbewritten,butIwasannoyedandworriedthatsuchastorywasinaccessibletoart.莫里森在她《娇女》所要表现的不是奴隶制度,而是像玛格丽特那样的奴隶们的生活状态。莫里森的创作意图是要“虚构她的生活”。最为重要“通过想像的方式来解构并重构现实”,探求人物的心理,展现“黑奴的内心生活”(一)PlotSummary(情节)地点:Cincinnati(辛辛那提)、124BluestoneRoad(蓝石路124号)主人公:Sethe(瑟思)、Denver(丹佛)、BabySuggs(贝比·莎格斯)、PaulD(保罗迪)Mr.Garner‘s(加腊)、Halle(霍尔)、Schoolteacher(教师)、Stamp(斯坦普)、Ella(艾拉)、Mr.Bodwin(鲍德温)、(二)娇女是谁?首先,“娇女”是瑟思用锯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