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气混凝土发展报告中国加气混凝土工业协会陶有生一、概况自1966年建立中国第一个加气混凝土厂至2005年6月,据初步不完全统计已有加气混凝土企业480家。从事加气混凝土机械装备制造的企业有42家,从事铝粉制造企业14家,从事辅助材料及配件生产的企业7家。这一切表明中国已经建成门类比较齐全,系统比较完整,技术、设备及产品应用水平相对较高的独立的加气混凝土工业体系。二、生产能力本次调查中,统计到生产能力的企业371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77%,统计设计生产能力为4100万m3,未统计到设计生产能力的企业109家。按此推测,目前中国加气混凝土生产能力在4500~5000m3之间。1.历年建设工厂数0102030405060生产线数1966196719681969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年历年建设加气混凝土生产线有建设年度统计的企业334家,占调查企业数70%,116家未能统计在内2.历年建设的生产能力0100200300400500600700万立方米1966196719681969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年有建设年度统计的企业334家,占调查企业数70%,144家未能统计在内3.不同年代建设的生产线数050100150200250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001—05年年代统计企业数为334家,占调查企业数70%不同年代所建生产线比重(%)0.0026.962462.9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001—05年4.不同年代建设的生产线能力15351.6118.5706239805001000150020002500立方米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001—2005年年代不同年代建设生产能力比重0.0043.366.819.79.8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001—2005年2001年—2005年所建生产线占40年所建生产线65%2001年—2005年所建生产能力约占40年所建生产能力的50%99201285661861012020406080100120140企业数≤56~101011~1516~202020~3030~404060万立方米5.企业规模结构0.290.582.91.71.75.23728.65.716≤56~101011~1516~202020~3030~4040605.企业规模结构从上述分析看,10万M3以上规模的企业已占统计生产能力企业总数的75%。10万m3/年线已成为中国加气混凝土生产主力。单线规模最大的已达40万m3/年,年产20万m3以上的企业呈不断上升趋势,中国加气混凝土正在向规模化、大型化发展,加气混凝土企业的规模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还将进一步改变。7.不同设计规模企业生产能力020040060080010001200万立方米5以下6-101011-1516-202021-3030-405060万立方米0.73.481.4293.2531.914.825.22.45以下6-101011-1516-202021-3030-4050609.加气混凝土企业区域分布01020304050607080调查企业数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山西内蒙古宁夏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西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由图可看出,河北、河南、湖北、江苏、浙江、广东加气混凝土发展较快,6个省企业总数达282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58%。其中,山东、浙江、江苏、广东、发展最强劲。0100200300400500600700有能力统计的企业生产能力分布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山西内蒙古宁夏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西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10.有能力统计企业生产能力区域分布由图可看出,上海、河北、河南、湖北、江苏、浙江、山东、广东8省市生产能力增长很快,合计达2401万立方米,占有能力统计企业生产能力总和的59%。8个省的生产能力就超过了全国的一半。仅山东、江苏、浙江、广东4省市生产能力达1864万立方米,占全国的45%。从此可以看到,发展得晚的省、市发展更快,后来居上。分析其原因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均耕地等资源紧缺、墙体材料革新力度大,抓得紧等因素有关。11.原材料结构在调查的480家企业中,统计到原材料的企业238家,仅占调查企业总数的50%。在238家企业中使用炉砂子(包括尾矿)的52家,使用电厂粉煤灰的186家,用砂的占统计数的22%,这大体上反映了我国加气混凝土使用的原材料结构以粉煤灰为主,占70%。12.切割方式在调查的480家企业中,统计到切割方式的企业331家占调查企业总数的67%。其中:手工切割的29家,占统计企业的9%。机械切割的302家,占统计企业的91%。在未统计到的149家企业中,还会有一部分企业用手工切割。但从以上统计分析看,机械切割已成为加气混凝土生产的主流,随着市场的发展,手工切割的企业将会越来越少,并逐步淘汰,将全部实现机械化生产。由此看出,中国加气混凝土工业技术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技术装备取得了很大进步。13.技术装备引进自1966年引进第一条生产线已来,引进了5个国家10个公司的14类技术及蒸压釜制造技术,先后建设了20条生产线,具有373万立方米的生产能力。具体如下:14.生产线出口国产装备已经出口蒙古、印度尼西亚、泰国、沙特阿拉伯、阿尔巴尼亚5个国家建设6条生产线,这表明中国加气混凝土工业经过40年的建设,技术装备取得了很大进步和发展,已初步具备参加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15.产品出口加气混凝土产品无论是水泥—石灰—砂,还是水泥—石灰—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制品都有所出口。自1984年以来,先后陆续出口香港、台湾、日本、蒙古、新加坡达22.43万M3。其中板材11万M3,占出口产品的49%,主要由南京旭建、上海伊通出口。16.技术创新及自主开发1.生产配方—根据国情自主开发了水泥—石灰—粉煤灰生产配方及技术—独立研制成功容重为300kg/M3的水泥--石灰—砂,水泥—石灰—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制品2.铝粉自主研制了油剂及水剂型水溶性铝粉膏解决了生产和使用安全。3.球磨机橡胶衬板减轻了球磨机重量,节省了动力消耗,提高了研磨效率,消除了干粉尘污染,降低了噪声,节省了大量钢材。4.气泡稳定剂的研发5.钢筋防腐剂6.切割机组——自主开发1、预铺钢丝卷切式切割机组;2、真空吸运预铺钢丝提升式切割机组;3、真空吸运预铺钢丝提升卷切式切割机组;4、翻转式切割机组;5、真空吸运蓖床式切割机组——消化吸收1、西波列克斯I型切割机组;2、斯梯玛型切割机组;3、海波尔长杆式切割机组;4、伊通型切割机组;5、简化伊通型切割机组;6、伊通改良型切割机组。17.标准体系的建立1、产品标准i、1989年版本《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1968—89ii、1989年修编后的版本1989年的和现版本经一段时间实施后根据生产发展需要,于1997年进行了修订。《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T11968—1997《蒸压加气混凝土板》GB15762—1995、《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总则》GBT11968—1997《蒸加气混凝土体积密度、含水率和吸水率试验方法》GBT11970—1997《加气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11971—1997《加气混凝土干燥收缩试验方法》GBT11972—1997《加气混凝土抗冻性试验方法》GBT11973—1997《加气混凝碳化试验方法》GBT11974—1997《加气混凝土干湿循环试验方法》GBT11975—1997《蒸压加气混凝土板钢筋涂层防锈性能试验方法》JCT855—1999iii、2005年版本《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20052、《蒸压加气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建筑构造》图集除了国家组织制定和编制的应用规程和构造图集外,各地方及部分企业根据当地情况,在国家规程、规范及图集基础上又编制了使用于地方和企业的规程、规范、构造图集。标准的制定,应用规程、规范的编制,为设计、施工单位设计应用加气混凝土提供了法规依据和极大的方便,有力推动了加气混凝土的快速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外公司开始投资中国加气混凝土业。——日本的伊滕忠株式会社、旭化成株式会社与南京市建筑材料工为局合资建设了南京旭建加气混凝土厂,开展加气混凝土生产和销售。——德国YTONG公司与上海建筑材料工业集团合资建设了上海YTOHG公司,进入二十一世纪德国哈尼尔公司的子公司凯莱公司作为投资方参股上海YTOHG公司,并决定在浙江湖州、天津市分别投资二个加气混凝土厂。——德国Hetten公司曾与常州天元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中国常州Hetten有限公司,在中国承接加气混凝土生产线项目。18.国外知名公司开始进入中国投资加气混凝土业1、原材料问题——砂:我国砂资源分布不均。主要在几条大河流域。SiO2含量在80°以上的砂也不多,而品质优异的砂漠砂远离市场,加上基本建设大规模展开大量用砂,导致建筑用砂紧缺,故而使水泥—石灰—砂加气混凝土在中国加气混凝土中比重不高。——生石灰至今我国还没有一家专供加气混凝土生产用生石灰专业生产厂家。各厂家普遍使用质量不高,极不稳定的生石灰,致使生产不好控制,产品质量波动大。三、发展中的问题——铝粉目前虽有服务于加气混凝土生产的铝粉生产企业已有十多家,但规模都不大,生产集中度不够,生产装备简陋,产品档次不高,特别是部分企业为了节约,降低成本,自己生产侣粉,以自产自用为主,适度外销。小而全,万事不求人,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不符合现代社会化、专业化、规模生产要求,不仅浪费社会资源,也有安全问题。有些企业就发生过火灾、爆炸,危及工人生命安全。2、产品质量普遍较差大部分产品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主要表现:——产品容重普遍偏高,多数在600~800kg/m3之间,而抗压强度达不到该容重下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产品的干收缩普遍较高,多数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产品气孔结构很差,大部分企业产品中有大量直径大于4mm的大气泡。——许多产品中存在数量不等,严重程度不一的层状裂口。——部分企业,特别是建设年代较早,又未进行改造的企业,产品外观尺寸差,大多达不到新标准±4、±2、±2的要求,因此而影响加气混凝土在建筑节能中发挥应有的而且更大的作用。——在市场销售形势好,产品供不应求或市场竞争激烈时便不顾质量,只追求最大产量,减少用料,用次料,偷工减料,粗制滥造。打价格战“萝卜快了不洗泥”。例如:不加水泥、不经试验大大缩短蒸压养护时间等。3、业主的管理意识,质量意识薄弱,疏于管理很多小企业甚至近年来新建的企业几乎无管理可言。既无人员又无试验室和最起码的原材料和成品检验设备。找个把人把产品生产出来,卖出去,把钱赚到手就行,根本使不上管理,更谈不上深化管理。4、人才奇缺,人才状况远不能适应加气混凝土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加气混凝土行业发展很快,很多新生产线建设、管理没有人,只能临时找一些行业已退休的人员,或从现有企业中聘请一些技术人员或技术工人到企业从事建设和管理。这些人员中大部分自身技术、管理水平不高,流动性又很大,加上许多业主并不重视人才,线建好,能生产运行,就将这些聘请的人员打发走。5、标准执行不严,监督不力,甚至无监督可言。许多企业没有标准的概念,对标准视而不见,需要时用一用,对企业“不利”时不予理睬。你规定你的,我做我的,没有自觉执行和遵守标准的意识和习惯。6、盲目投资及低水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