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结构抗震试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结构抗震试验3.1结构抗震试验的任务和分类一、抗震试验的任务1、结构抗震性能:一般从结构的强度、刚度、延性、耗能性能、刚度退化等方面来衡量。2、结构抗震能力:是结构抗震性能的表现。我国抗震规范的结构抗震能力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3、抗震试验的任务新材料的抗震性能研究,为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新结构的抗震能力研究,提出新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实际结构的模型试验研究,验证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能力;为制定和修改抗震设计规范提供科学依据。结构抗震试验伪静力试验拟动力试验振动台试验实验室内试验野外试验人工地震模拟试验天然地震试验1、伪静力试验最常用的抗震试验方法,又称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或拟静力试验,属于静力试验的范畴。优点:设备简单,经济好;便于试验数据和现象的观测。缺点:试验的加载历程与实际地震作用历程无关(研究者预先主观确定的);不能反映实际地震作用时应变速率的影响(加载周期长)。二、抗震试验分类2、拟动力试验概念:又称伪动力试验或联机试验。由计算机根据地面运动加速度时程和实测的恢复力曲线求得结构的地震位移反应时程,计算机控制加载器在结构上实现地震位移反应。它是一种对结构边分析边试验的抗震研究方法。通过拟动力试验,可研究结构的恢复力特性、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和位移反应、结构的开裂、屈服和破坏全过程。优点:l)对于分析结构弹塑性阶段的性能特别有利。地震反应计算时不需要对结构的恢复力特性作任何的假设。2)便于观测结构性能变化和受损破坏的过程。3)可进行大比例尺试件的模拟地震试验,从而弥补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时,小比例尺模型的尺寸效应,并能较好地反映结构的构造要求。缺点:1)不能反映实际地震作用时材料应变速率的影响;2)不能完全模拟地震作用时结构实际所受的作用力分布(加载器数量限制)3)结构的阻尼也较难在试验中再现。3、振动台试验振动台模拟天然地震记录,使结构经历类似天然地震的作用,从而再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全过程,同时能反映应变速率的影响。振动台试验的模型比例较小,容易产生尺寸效应,难以模拟结构构造,且试验费用较高。3.2结构伪静力试验一、加载制度1、位移控制:以位移为控制值,适合刚度较小结构,普遍采用变幅加载:探索性的研究结构强度、变形和耗能的性能。等幅加载:主要用于研究构件的强度降低率和刚度退化规律。力控制:以力为控制值,适合刚度较大小结构,采用较少。加载控制方法也有变幅、等幅和混合加载。混合控制:先力控制,屈服之后以屈服位移的倍数为控制。混合加载:综合地研究构件的性能,其中包括等幅部分的强度和刚度变化,以及在变幅部分特别是大变形增长情况下强度和耗能能力的变化。二、加载设计1、墙体加载高宽比〈=1/3固端平移式试验装置(日本建研式)可模拟墙体实际受力与边界条件,保证在试验中只允许墙体顶部产生水平位移。2、节点加载装置(无侧移)节点加载装置(有侧移)三、观测设计1、墙体试验裂缝及开裂荷载:肉眼、应变或刚度突变、脆涂等破坏荷载:荷载传感器直接读数或x-y仪记录曲线墙体位移荷载位移曲线:x-y仪应变测量:电子引伸义剪切变形转动2、框架节点荷载及支座反力:用测力传感器测定,对于在梁端加载测量柱端水平反力;反之,柱端加载方案则测量梁端支座反力。荷载一变形曲线:采用电测位移传感器,通过X-Y函数记录仪记录或接入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梁和柱端位移:采用电测位移传感器,重点是量测加载截面处的位移。构件塑性铰区段曲率或转角:对于梁,一般在距柱面(l/2)hb(梁高)或hb处布点,对于柱子则可在距梁面(1/2)hc(柱宽)处布点。节点核心区剪切角:通过量测核心区对角线的位移量来计算确定。梁柱纵筋应力:一般用电阻应变计量测,测点布置以梁柱相交处截面为主。核心区箍筋应力、梁纵筋滑移裂缝开展及宽度梁柱端位移、曲率转角、剪切角、梁、柱端位移曲率转角剪切角核心区箍筋应力:沿核心区对角线方向布置梁内纵筋核心区滑移:通过量测靠近柱面C处梁主筋上B点及B点相对于柱面处钢筋上A点之间的位移。4、参数计算1)强度开裂荷载:试件出现水平裂缝、垂直裂缝或斜裂缝时的截面内力或应力值。屈服荷载:试件刚度开始明显变化时的截面内力或应力值。对受弯或大偏压指受拉主筋屈服、受剪或受扭指受力箍筋屈服、小偏心受压或轴心受压短柱指混凝土出现纵向裂缝。对有明显屈服点者由曲线的拐点确定,对没有明显的屈服点用能量等效面积法近似确定屈服强度。无明显屈服点情况屈服点极限荷载:试件达到最大承载力时的内力和应力。破损荷载:试件经历最大承载力后,达到某一剩余承载能力时的内力或应力值。常取极限荷载的85%极限位移:破损荷载对应的位移。2)刚度初次加载刚度K0卸载刚度Ku反向加载DC’、卸载刚度C’D’和重复加载刚度D’C等效刚度Ke屈服刚度开裂刚度3)骨架曲线每级荷载——变形滞回曲线的第一次循环的峰点(卸载顶点)的连接包络线称为骨架曲线,形状和单次加载曲线相似而极限荷载略低一些。4)延性系数延性系数反映结构构件的变形能力,是评价结构抗震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指结构破坏时的极限变形和屈服时的屈服变形之比称为延性系数。5)退化率结构强度和刚度的退化率是指在控制位移作等幅低周反复加载时,每施加一周荷载后强度或刚度降低的速率。它反映结构在一定变形条件下,强度或刚度随反复荷载次数增加而降低的特性。退化率的大小反映了结构是否经受得起地震的反复作用,当退化率小时,说明结构有较大的耗能能力。结构刚度退化率6)能量耗散结构构件吸收能量的好坏,可由滞回曲线所包围的滞回环面积和它的形状来衡量。由滞回环的面积可以求得等效粘滞阻尼系数he。he愈高,结构的耗能能力也愈强。3.3拟动力试验一、拟动力试验流程拟动力试验是利用来监测和控制整个试验,它是一种把计算机分析和恢复力实测结合起来的半理论半试验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基本过程如下:1)输入地面加速度值。2)根据结构的初始刚度和结构质量,利用输入的第1时刻地面加速度值,采用NEWMARK等方法计算结构该时刻的地震位移反应。3)通过计算机控制液压伺服加载器使结构发生上述位移值。4)通过测量系统测量结构此时产生的恢复力和位移。5)根据测量获得的恢复力和位移,采用NEWMARK等方法重新计算结构下一时刻的地震位移反应。6)重复3-5,直到整个地震记录完成。拟动力试验流程二、试验设备伺服作动器:活塞行程120%、最大出力150%计算机、A/D(模/数)及D/A(数/模)数据采集卡、UPS电源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三、子结构动力试验地震作用时,破坏结构破坏的大多发生在一、二层,出现弹塑性性质;结构其他各层基本处于弹性状态,故仅对结构底层或地下两层进行拟动力试验,其他各层采用理论计算,然后对二者进行组合叠加。四、拟动力试验实例1、概述采用子结构技术,对一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拟动力试验研究,了解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反应。2、试件采用1:2模型,试验子结构为结构的第一层,上部五层为计算子结构。结构的动力分析模型采用剪切型模型,数值积分方法采用Newmark法。根据相似比,结构的各层质量为7.5t,各层结构的刚度采用底层实测值9700kN/m,试验输人的地震波为EL-Centro地震波,时间间隔为0.014s(根据相似比进行了压缩),持时为14s。为了模拟轴力的作用,在试件的柱端分别加了220kN的轴力。试件和试验简图如下图所示。2、试件3、试验装置4、试验过程地震波的输人采用多种工况,首先输人峰值加速度为0.05g的地震波,用以检验试验方法和仪器仪表的工作状况,然后分别输入进行了0.1g、0.2g、0.4g、0.6g、0.7g的加速度。试验中考虑了损伤引起的阻尼特性变化,当峰值加速度超过0.2g之后,结构的刚度不断退化,据此将结构的阻尼比作了相应的调整,0.2g以内取0.05,0.4g时取0.07,0.6g时取0.09,0.7g时取0.10。层间恢复力模型采用了三线性模型,每种工况下的理论计算采用试验结果对恢复力模型中的参数加以确定,使理论计算能充分反映实际情况。5、试验结果随着输人地震波峰值的增加,结构的层间变形也随之增大,从滞回曲线看,结构的层间刚度也不断退化,随着结构刚度的不断退化,结构的各阶频率也相应降低。当0.1g、0.2g地震波输人时,结构的各阶频率基本没有变化,说明结构没有破坏。当0.4g地震波输人时,梁端和柱端均出现裂缝,结构刚度降低,结构频率明显下降.当输人0.6g地震波时,柱端裂缝出现贯穿断面,局部混凝土剥落,因此,频率降低尤为明显。位移反应加速度反应各工况下结构自振频率(HZ)0.1g0.2g0.4g0.6g0.7g一阶1.441.421.351.071.00二阶4.164.124.124.073.36三阶6.326.316.146.005.932.4振动台加载一、振动台地震模拟振动台是再现各种地震波对结构进行动力试验的一种先进试验设备,其特点是具有自动控制和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采用了计算机和闭环伺服液压控制技术,并配合先进的振动测量仪器,可以在实验室内进行结构物的地震模拟试验,以求得地震反应对结构的影响。地震模拟振动台由台面、液压驱动系统、控制系统、测试和分析系统组成。地震模拟振动台组成1.台面振动台的台面是有一定尺寸的平板结构,其尺寸的规模由结构模型的最大尺寸来决定。台体自重和台身结构与承载的试件重量及使用频率范围有关。振动台必须安装在质量很大的基础上,这样可以改善系统的高频特性,并减小对周围建筑和其他设备的影响。2.液压驱动和动力系统液压驱动系统给振动台以巨大的推力。由电液伺服系统来驱动液压加载器,控制进入加载器液压油的流量大小和方向,从而推动台面能在垂直轴或水平轴的X和Y方向上产生相位受控的正弦运动或随机运动,实现地震模拟和波形再现的要求。液压动力部分是一个巨大的液压功率源,能供给所需要的高压油流量,以满足巨大推力和台身运动速度的要求。3.控制系统采用计算机进行数字迭代的补偿技术,实现台面地震波的再现。试验时,振动台台面输出的波形是期望再现的某个地震记录或是模拟设计的人工地震波。由于包括台面、试件在内的系统的非线性影响,在计算机给台面的输入信号激励下所得到的反应与输出的期望波形之间必然存在误差。这时,可由计算机将台面输出信号与系统本身的传递函数(频率响应)进行比较,求得下一次驱动台面所需的补偿量和修正后的输入信号。经过多次迭代,直至台面输出反应信号与原始输入信号之间的误差小于预先给定的量值,完成迭代补偿并得到满意的期望地震波形。4.测试和分析系统测试系统:对台面运动进行控制而测量位移、加速度反应,对被试模型一般也可测量位移、加速度和应变等参数。总通道数可达百余点。数据采集系统:由计算机采集记录来自测量系统的数据,并存于计算机中,然后由计算机分析。振动台台面运动最基本的参数是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以及使用频率。一般按照模型相似原理,根据模型比例及试验要求确定台身满负荷时的最大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数值。使用频率范围一般由试验模型的第一频率确定(1~l0HZ)。二、地震波输入选择1.试验结构的周期如果模拟长周期结构并研究它的破坏机理,就要选择长周期分量占主导地位的地震记录或人工地震波,以便结构能产生多次瞬时共振而得到清晰的变化和破坏形式。2.结构所在的场地条件如果要评价建立在某一类场地土上的结构的抗震能力,就应选择与这类场地土相适应的地震记录,即要求选择地震记录的频谱特性尽可能与场地土的频谱特性相一致,并需要考虑地震烈度和震中距离的影响。当实际工程进行地震模拟振动台模型试验时,这一个条件尤其重要。3.考虑振动台台面的输出能力主要考虑振动台台面输出的频率范围、最大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台面承载能力等性能,在试验前应认真核查振动台台面特性曲线是否满足试验要求。三、加载方案1、一次性加载:从弹性到弹塑性直至破坏阶段的全过程在一次加载过程中全部完成。主要特点是可以较好地连续模拟结构在一次强烈地震中的整个表现与反应,

1 / 5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