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讲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考纲展示:(1)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热点提示:(1)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2)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3)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4)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考点1宗教改革——信仰自主1.背景(1)思想: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2)经济: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和经济掠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政治: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国的压榨,使天主教会与人们的矛盾加深。(4)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出售赎罪券。2.序幕:马丁·路德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3.主张(1)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2)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3)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点拨]因行称义是天主教会的主张,教徒向上帝忏悔必须经过教会,突出了教会的作用;而因信称义则主张教徒可以直接阅读《圣经》,可以直接向上帝忏悔,教会的作用被严重弱化。[思考]有人认为马丁·路德主张的“因信称义”树立了上帝的权威,因此马丁·路德的学说与人文主义没有联系。这一观点正确吗?提示:不正确。马丁·路德的学说强调在内心世界发现宗教,每一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虔诚信仰使自己摆脱“罪恶”,不需要教会作为中介,它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4.性质:是一场宗教外衣掩饰下的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思考]如何理解“宗教改革”中“改革”的含义?提示: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封建教会与宗教思想即天主教及其教义,并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而是把原来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教会改造成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精神工具。5.扩展:推动宗教改革在欧洲的兴起,形成了路德教、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6.影响2(1)挑战了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2)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问题1:探究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材料一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是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任何行为。——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材料二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分析其提出的社会原因。(2)据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认为世俗权力与神权是什么关系?这一主张会得到哪个阶层的支持?[信息解读]材料一中“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任何行为”体现了因信称义的主张,反映了马丁·路德主张教徒应拥有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主张世俗权力为神所授,为惟一合法权力,世俗权力应支配教权。[尝试解答](1)观点:因信称义。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教皇和教会的压迫;文艺复兴的影响;民族国家的出现。(2)世俗权力应高于神权。会得到世俗封建主的支持。问题2:探究宗教改革的历史影响材料一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材料二“宗教改革”这个词一样有误导作用……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腐败落后现象作出的反应,其中包括:部分牧师包括教皇的放荡生活、不受教会法律约束的特权和豁免。尽管这些很能激起人们的抗议,但它们仅是清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为什么说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2)材料二中“‘宗教改革’这个词一样有误导作用”的含义是什么?[信息解读]材料一中“侧重于知识分子”“欧洲人民”说明了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群众基础更广泛;“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则反映了宗教改3革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材料二中“它们仅是清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等信息说明了罗马教会的腐朽生活、特权等是引发宗教改革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引发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尝试解答](1)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表现在思想文化领域,局限于社会上层和知识阶层;宗教改革则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较广泛。(2)宗教改革表面看是反对教会腐败、压榨的宗教改革运动,实际是在宗教改革的外衣下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归纳总结】1.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的不同方面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指导思想肯定人性,反对神性仍以宗教观念为基础,承认神的存在,强调信仰和服从斗争形式借助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借助宗教异端的形式,斗争矛头直指天主教会对宗教的态度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仍对教会势力持和解的态度否定教皇权威,建立新教群众基础主要在文学艺术领域和社会上层开展是一场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社会运动历史作用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在思想和社会领域里扫荡天主教会,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2.宗教改革的历史影响(1)是一场反封建反天主教会的社会性的政治和思想运动。(2)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各国王权得到了加强,为资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条件。(3)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了人文主义观念,形成了人文主义宗教观。(4)为西欧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5)促进了西欧国家民族文化和教育发展。(6)促进了欧洲科学技术的发展。1.“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是上帝的所在、他的家。即便是金碧辉煌的教堂,他(上帝的代称)如不在那里说话,就说明他不住那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要简化宗教仪式B.信仰即可得救C.否定教会的权力D.上帝无处不在解析:选B从材料中可分析出,不论祷告选择哪个地方,只要相信上帝在那里,那里4就是“上帝的所在、他的家”,表明信仰即可得救。故应选B。2.“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否定宗教信仰B.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C.挑战教会权威D.宣扬《圣经》至高无上解析:选C材料把教会比喻成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而宗教改革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说明教徒不再通过教会与上帝取得联系,而是自己直接与上帝接触,实际上是在挑战甚至否认教会权威,故选C项。3.(2016·贵阳模拟)“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解析:选D材料中教皇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说明宗教改革是一场反对封建世俗君主的政治斗争,故选D。4.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A.创造了许多新的宗教派别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C.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观点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解析:选B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宗教改革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故B项正确。考点2启蒙运动——理性主义1.条件(1)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挑战了教会的权威。(2)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52.性质:资产阶级以理性主义为武器展开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3.过程:17世纪,英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中叶,在法国启蒙运动进入高潮。4.核心——“理性”(1)含义: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2)内容①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②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思考]怎样理解启蒙运动所宣扬的“理性”学说?提示: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强调要以人的思考和判断去观察和解决问题,其目的是保障人的自然权利。实际上是资产阶级要求民主、自由、平等。理性学说是对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启蒙运动的理论基础。5.代表人物及思想人物代表作思想主张伏尔泰《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宣扬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卢梭《社会契约论》提出“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人就是人,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主权属于人民,坚持人要自由也要自律6.影响(1)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2)推动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3)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4)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发展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点拨]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文艺复兴把矛头仅仅指向教会和神学,而启蒙运动在反教会和神学的同时,还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并提出了未来社会的美妙构想。[思考]有学者把明末反对封建礼教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认为16世纪明末的反对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解放的运动与发生在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相似。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试说明你的理由。提示:第一种观点:中国明末反对封建礼教的斗争不能称之为“启蒙运动”。理由:西6方的启蒙思想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产生的,它为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构建提出了基本原则,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国明末反对封建礼教的“启蒙”只是少数思想家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满的情感释放,既没有对传统社会进行理性的批判,也没能提出一套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因此它没有引起社会的共鸣,也没能推动社会变革,所以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是对其作用的夸大。第二种观点:中国明末反对封建礼教的斗争是一场“启蒙运动”。理由:中国明末的反对封建礼教同西方的启蒙思想一样,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日益腐朽的背景下产生的,都具有人文主义的特点。尽管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仅仅处于萌芽状态,没能产生众多的启蒙思想家,但也同样推动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同样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问题1:探究理性主义的内涵材料一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就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腿上就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伏尔泰语录》材料二人生来平等,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卢梭《社会契约论》材料三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康德分析三则材料,归纳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信息解读]材料一表明伏尔泰明确反对封建等级观念。材料二体现了卢梭社会契约论的观点。材料三表明了康德提倡运用理性思考人与社会。[尝试解答]反对教权主义、专制主义和贵族特权,提倡自由平等和天赋人权;反对封建制度,追求民主政治,构建理性王国。问题2:探究启蒙运动的影响材料一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7——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材料二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