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第一轮复习 必修1 经济生活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必修1《经济生活》2020年5月6日星期三考点考向概览考点概览考向定位10、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①全面小康的目标②经济建设的新要求(2)围绕主题抓住主线①科学发展观②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从知识的考查看:重点考查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发展,经常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在高考中地位一般,掌握基础知识即可。2.从试题类型上看: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多考查选择题。围绕主题抓住主线,选择题和材料题都是考查的重点。科学发展观时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其含义,又好又快发展多以材料题的形式考查,并与企业经营、宏观调控、对外开放等结合起来。•〖名师点睛〗:•一个概念科学发展观•两个阶段总体小康、全面小康•三项新要求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五条措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高考复习策略“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至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考点一、全面小康的目标考点一、全面小康的目标•1、总体小康的表现•(1)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总体小康的特点•从总体上看,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3、全面小康的目标(1)总体目标: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设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具体表现: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①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②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③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④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⑤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考点一、全面小康的目标•(2012山西太原五校联考)某镇政府认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于是不惜财力建设“别墅式新农村”。这一认识和做法()•A、是对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的曲解•B、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C、加快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D、坚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解析】该镇政府不惜财力建设“别墅式新农村”,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曲解,对新农村建设的曲解,其最终结果将不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违背了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阻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考点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3)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2012青岛三校联考)当前我们必须看到,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小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难点。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庄严承诺: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实现这一目标,对中西部比较落后的地区而言,要()•A、着眼于GDP的增长,发展得更快些•B、奋起直追,加快发展•C、着眼于消除“三大差别”,缩小贫富差距•D、更快发展,率先发展•【解析】不能盲目追求GDP增长,应科学发展,故A项错误;B项观点符合实际,落后地区应奋起直追,加快发展;C项观点错误,不能消除“三大差别”。D是指有条件地区、发达地区,不符合题意。1、为什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的地位---重要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2)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后果——必要性: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考点三、围绕主题抓住主线2、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考点三、科学发展观•(1)第一要义是什么?•(2)核心是什么?•(3)基本要求是什么?•(4)根本方法是什么?•(2010新课标卷、辽宁、陕西、湖南卷)15.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它将建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巨大水网。截至2009年4月,国家对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投资538.7亿元。这一工程将•①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②通过加大政府投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③改善南北水运条件,降低产品运输成本•④改善水资源分布,促进经济结构调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直接会带来改善水资源分布,从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工程累计投资538.7亿元,政府的巨额投资,一定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南水北调工程不会直接带动新兴产业发展,该工程更是改善水运条件的。•(2012高考广东卷)36.(29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中国经济在创造奇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盲目扩张产能和忽视流通的重要作用,导致了重生产、轻消费的倾向;居民收入增幅赶不上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幅,造成了重效率、轻公平的矛盾;以高能耗、高投入所维持的增长模式,形成了重速度、轻结构的局面。•(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二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10分)•【标准答案】36.(2)①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分)•②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形成竞争优势,扩大内需促进居民消费需求;(3分)•③处理好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3分)•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分)•〖评分说明〗其他解答若针对性强,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该题最高不超过10分。•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框题下的内容全部换掉,改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