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长发育及影响因素赵美主要内容生长发育的规律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体格发育感觉、运动和言语的发育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小儿年龄分期胎儿期(fetalperiod)从受精卵形成到小儿出生40周新生儿期(neonatalperiod)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28天婴儿期(infancy)自出生到满1岁幼儿期(toddler’sage)1~3岁学龄前期(pre-schoolage)3岁至6~7岁学龄期(schoolage)6~7岁至12~14岁青春期(adolescence)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小儿年龄分期生长发育的规律(一)连续性和阶段性(二)顺序性(三)不平衡性(四)个体差异(一)连续性和阶段性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但不同年龄的生长发育速度不同,呈现阶段性,如生后第一年增长很快,为第一个生长高峰;至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二)顺序性顺序规律:①由上到下②由近到远③由粗到细④由简单到复杂⑤由低级到高级(三)不平衡性小儿机体各系统的发育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先后,如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淋巴系统发育先快后回缩.(四)个体差异由于受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各有其自己的生长“轨迹”。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生长发育营养遗传性别孕母状况生活环境疾病遗传影响皮肤及毛发的颜色、相貌特征、身材高矮、性成熟的迟早、对疾病的易感性等,也影响性格、气质和能力,体重受遗传影响较小。性别一般女孩平均身高、体重较同龄男孩小。女孩的语言、运动发育略早于男孩。因此,男孩、女孩的生长发育应分别评价。营养营养是小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年龄越小受营养的影响越大。疾病急性疾病常使体重下降;慢性疾病可使体重和身高都落后;内分泌疾病常引起骨骼和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孕母状况妊娠早期病毒感染可导致胎儿先天畸形;妊娠期严重营养不良可引起早产和胎儿体格及脑的发育迟缓。生活环境家庭资源、家庭文化、家庭类型及社会环境等,对小儿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体格发育头围体重身高坐高胸围腹围上臂围皮下脂肪囟门牙齿体重是身体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体重是反映体格生长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临床计算补液量和给药量的重要依据。体重体重测量方法卧位测量坐位测量立位测量母抱测量正常参考值出生时:3kg(第1个月增加1‾1.5kg)3月龄:6kg(约为出生时的2倍)12月龄:9kg(约为出生时的3倍)2岁时:12kg(约为出生时的4倍)2‾12岁:平均每年增长约2kg体重体重估算公式:3‾12个月小儿:体重(kg)=(月龄+9)/21‾6岁小儿:体重(kg)=年龄×2+87‾12岁小儿:体重(kg)=(年龄×7-5)/2体重正常范围: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均值上下波动10%评价时以小儿自身体重增长的变化为依据,不可以“公式”计算来评价,也不宜以人群均数当作“标准”看待体重临床判断:体重过重:超过均值2个标准差超过均值15%见于肥胖症。体重过轻:较均值低2个标准差以上低于均值15%见于营养不良。注意事项•应在晨起空腹时将尿排出后进行•每次测量应在同一磅秤•每次测量应在同一时间进行身高是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是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身高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3岁以下婴幼儿采用仰卧位测量,称为身长;3岁以后用立位测量,称为身高。身高测量方法身高正常参考值出生时:50cm1岁时:75cm2岁时:85cm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5‾7cm身高身高身高增长规律年龄越小增长越快红色为增长的部分估算公式2‾12岁小儿:身高(cm)=年龄×7+77身高由于头部、脊柱、下肢3部分发育速度不一致,临床上需要分别测量上、下部量以检查其比例关系,判断疾病更有意义。身高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从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上部量: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的长度下部量: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的长度出生时上部量︰下部量=60%︰40%中点:出生时在脐上,2岁在脐下,6岁在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中间,12岁时恰好位于耻骨联合上缘身材异常:低于均值30%以上见于:甲状腺功能减低生长激素缺乏长期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等身高身高受遗传、内分泌、营养、运动和疾病等因素影响,短期的疾病与营养波动不会影响身高增长。注意事项•立位测量时足跟、臀部、两肩胛、枕后节结同时紧贴测量杆•头放正,即眼眶下缘与耳孔上缘在同一水平线上•头顶板必须与测量杆垂直返回坐高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称坐高。坐高代表头颅与脊柱的发育。坐高婴幼儿仰卧位测量顶臀长即为坐高3岁以上的小儿坐在坐高计凳上,骶部紧靠量板,挺身坐直测量测量方法头围自眉弓上缘经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反映脑、颅骨的发育。头围测量在2岁以下最有价值。头围过小提示脑发育不良;过大提示可能为脑积水。头围新生儿为34cm生后前3个月和后9个月均增长6cm1周岁时头围约46cm2岁时约为48cm5岁时为50cm15岁时约为54‾58cm,接近成人正常参考值胸围胸围是平乳头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胸围大小与营养和胸廓的发育密切相关胸围出生时:胸围<头围,平均为32cm1岁左右:胸围=头围1岁以后:胸围>头围1岁至青春期前:胸围-头围(cm)≈岁数减1正常参考值腹围腹围是指平脐(小婴儿以剑突与脐之间的中点)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2岁前腹围约等于胸围2岁后腹围较胸围小腹围异常增大多提示腹水及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先天性巨结肠)等。上臂围上臂围是在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代表上臂骨骼、肌肉和皮下脂肪的发育水平,反映小儿的营养状况。上臂围测量方法上臂围5岁以下小儿评估标准为:>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皮下脂肪皮下脂肪占全身脂肪的50%以上,测量皮下脂肪不仅可反映全身脂肪量的多少,还可判断肥胖与营养不良的程度。皮下脂肪皮下脂肪测量卡尺用拇指与食指捏起测量部位的皮肤及皮下脂肪,捏时两指间的距离为3cm将钳板置捏起的皮褶两边至底部并钳住,测量其厚度。皮下脂肪常用的测量部位背部腹部上臂三头肌部位返回囟门多块颅骨交界处形成的间隙囟门囟门测量法囟门前囟:两额骨与两顶骨交界处形成的菱形间隙。出生时约1‾2cm,6个月左右逐渐骨化而变小,约在1‾1.5岁时闭合。后囟:两顶骨与枕骨交界处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出生时部分婴儿已闭合或很小,一般于6‾8周闭合。囟门前囟迟闭或过大:见于佝偻病、脑积水、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前囟早闭或过小:见于头小畸形;前囟饱满:常提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膜炎、脑炎、脑积水、脑肿瘤等;前囟凹陷:见于脱水或重度营养不良临床意义脑积水小头畸形牙齿乳牙萌出:生后6个月(4‾10个月)出齐时间:2‾2.5岁2岁以内牙齿数目推算:牙数≈月龄减4‾6牙齿换牙:6岁左右萌出第一颗恒牙即第一磨牙然后乳牙按萌出顺序逐个脱落12岁左右出第二恒磨牙18岁以后出第三恒磨牙(智齿)乳牙萌出顺序感觉、运动及言语的发育一、感知觉的发育二、运动功能的发育三、言语的发育1.视感知2.听感知3.味感知4.嗅感知5.皮肤感知一、感知觉的发育新生儿:有视觉感应,只能看清15‾20cm距离内的事物2个月起可协调注视物体3‾4个月可追寻活动的物体或人4‾5个月开始认识母亲或乳瓶5‾6个月可以注视远距离的物体18个月时已能区别各种形状1.视感知2.听感知新生儿:听力差3‾4个月:有定向反应6个月:能区别父母的声音7‾9个月:能确定声源,区别语气1岁:能听懂自己的名字2岁:可精确区别不同声音3.味感知新生儿味觉相当灵敏,能辨别不同的味道,不同刺激可表现出不同的面部表情,其中最明显的是对甜食的“偏爱”。4.嗅感知出生时嗅觉已发育完善,新生儿对愉快和不愉快气味刺激会出现不同的表情。5.皮肤感知触觉:新生儿很灵敏,敏感部位是唇、口周、手掌及足底等,出现先天的反射动作痛觉:新生儿已有,但反应迟钝,2个月后才逐渐完善温度觉:新生儿很灵敏,环境温度骤降时即啼哭,保暖后就安静。二、运动功能的发育①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②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③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④从中央部分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⑤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发育规律(一)大运动发育大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归纳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数字代表月龄)(二)细运动发育分类三、言语的发育言语是人们在交际和活动中应用语言的过程,它既包括感觉和理解的过程,也包括表达的过程。儿童言语的发展除受语言中枢控制外,还需要正常的听觉和发音器官,同时,周围人群经常与儿童的言语交流是促进言语发展的重要条件。言语发展的重要时期是9个月至4岁。言语发展的三个阶段①言语准备阶段:是指从婴儿出生到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词产生之前的这一时期,也称前言语阶段。②言语理解阶段:是从9个月开始,此时婴儿能够按照成人的言语吩咐去做相应的动作,如再见、谢谢等。③言语表达阶段:是能说出第一个有特定意义的词语开始,一般从9‾10个月开始。生长发育歌诀本能反射生来佳,2、3抬头笑认妈,4、5翻身辩亲疏,6、7会坐学咿呀,8、9爬行10叫爸,12开步学短话,13、15试穿衣,18用勺爱画画,2岁跑跳学唱歌,3岁能脱鞋和袜,5岁认字会加减,渐渐长成大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