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分布:分封制、宗法制,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郡县制,“始皇帝”称号的由来;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宋代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元朝行省制度;明清时期的内阁制、军机处;监察制度;选官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理解、形成原因、特点、趋势、影响等。专题网络构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十三个州部”一、早期政治制度1.一个核心:王位世袭,“家天下”局面形成。2.两项内容:分封制和宗法制。3.特点: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②神权与王权相结合;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思维升华分封制、宗法制与现实生活:分封制与宗法制虽然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但对今天的社会生活仍具有很大的影响。①中国的很多地名的简称也起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②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姓就起源于古代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③宗法制对当今现实生活的影响更大一些,如中国尊祖敬宗、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修家谱、祭祀祖先等习俗,都是传统宗法思想的体现。(2)对后世:①后世人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拜;封建社会中的王位继承的嫡长子制等原则的形成。②宗法制的历史遗存。③宗法制对今天而言,A、其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等思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B、过分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使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专题一│重点要点探究例1[2011·课标全国卷]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探究点一宗法制的内涵、特点及影响1.内涵:2.特点: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大小宗关系是相对的;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3.影响(1)对西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专题一│重点要点探究“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其中的“天”是指()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B.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二、中央集权制度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2)一个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两层官职:中央—“三公九卿”;地方—郡守和县令(4)四个统一:①全国统一推行郡县制;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④统一文字(以小篆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2.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制度创新:汉代中外朝机构,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代“二府三司”,元朝中书省。(2)地方制度变革:汉代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元朝实行行省制度。(3)结果①皇权逐步加强。②中央权力扩大。比较唐朝三省六部制与近代的三权分立(1)唐朝的三省六部是封建权力机关,通过分散相权来加强皇权,实质上是封建社会皇权独裁专制加强的表现;(2)近代的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制度,通过分权来防止专制独裁和集权。►探究点二古代中国三大地方行政制度的比较比较项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不同点盛行或确立的时期奴隶社会西周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确立于元朝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并且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中央地方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作用和影响分封制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但后来导致诸侯争霸局面。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相同点1、都是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2、都是为了巩固统治;3、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了积极作用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1)是以皇权为中心(2)充分体现“家天下”的特点。(3)中央、地方官员由皇帝任免,官位不世袭。专题一│重点要点探究2.反映的趋势(1)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世袭到中央行政官员任命的变化,体现了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2)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的实施,是对地方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专题一│重点要点探究例2[2011·江苏卷]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专题一│重点要点探究“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A.宗法制B.皇帝制C.分封制D.郡县制3.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重大举措①明代废除丞相制度,创立内阁制度。②清朝设置军机处。(2)最终结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1)明朝内阁制建立在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基础上,内阁是为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2)英国内阁制建立在资产阶级代议制基础上,内阁是一个享有行政权的国家一级行政机构,是君主立宪制的产物。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秦朝皇帝制度:皇权之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三公九卿汉朝实行中外朝制度:三公九卿为外朝,是执行机构;中朝参与决策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既提高了行政效率又因分权而加强了皇权宋朝中书门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相权元朝废除三省,只设中书省明朝废除丞相,裁撤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立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地方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皇帝通过人事任免控制地方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消除了王国威胁;设刺史监察地方元朝实行省级行政区划制,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地方,为后来的朝代所沿用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轻巧识记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一个集中: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个人手中。两个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三个趋势:①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②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中央权力,形成中央集权;③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探究点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及特点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①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虽分工上各有所侧重,但相权相对过大。②西汉:皇帝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朝,相权被削弱。③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用分割相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提高行政效率。④宋代:宋太祖通过分割军权、财权乃至行政权削弱相权,强化君权,相权再衰落。专题一│重点要点探究⑤元代:中书省成最高行政机构,六部归入中书省,相权重新加强,这是在相权不断削弱的趋势下相对短暂的反复。⑥明代: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⑦清代:清康熙时,设置南书房,加强君权;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⑧斗争趋势:通过限制相权、分割宰相的权力,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最终被取消。皇权与相权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6分)(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4分)①一种是启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②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内阁制(2)中央与地方的矛盾①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皇帝直接任免地方官员,彻底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②西汉: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景帝削夺王国封地;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监察地方。③唐代:唐中叶以来,设节度使,酿成唐末五代地方割据。④宋代:“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分割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⑤元代:行省制的设立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⑥斗争趋势:地方权力愈益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交织,贯穿始终。(2)皇权至上原则,君主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4)宣扬“君权神授”。(5)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始终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相伴随。(6)实行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专题一│重点要点探究例3[2011·北京卷]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专题一│重点要点探究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三、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1、演变:朝代制度选拔方式或原则先秦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世官制官位世袭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以品行举荐为官,举孝廉为主以门第为标准,注重门第和家世考试选拔人才•轻巧识记三、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2、趋势①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标准趋向公开公平;②选拔方式:由举荐评定授官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③选官权:从地方收归中央;④人才逐渐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专题一│重点要点探究例4[2011·山东卷]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专题一│重点要点探究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秦朝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D.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四、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变化:1、演变:(1)开始于秦朝:中央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地方,监御史(2)发展于两汉:①地方:汉武帝设13州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②中央:御史大夫所在的御史府是主要的监察机构。(3)唐宋及以后:唐,御史台;宋,提点刑狱司;元,御史台。四、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变化:2、评价:①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起到一定的作用;②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五、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总结1.宏观把握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1)演变脉络:先秦萌芽——秦朝确立——两汉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2)一条主线:集权:地方权力逐渐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逐渐集中到皇帝。(3)两对基本矛盾和两种发展趋势:①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②相权逐渐被削弱直至被取消,皇权不断加强,清朝达到顶峰。(4)三项主要内容:皇帝制度、中央制度的演变、地方制度的演变。(7)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①加强君主权力:②加强对思想的控制:③调整中央机构:④加强对地方的控制:⑤注重选拔官吏和任免官吏:⑥注重对官吏的监察:1.(2011·东北三校模拟)位于无锡梅村的鸿声钱氏家族,因诞生了“国学大师”钱穆、“力学之父”钱伟长、环保专家钱易、经济学家钱俊瑞、物理学家钱临照和工程力学家钱令希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