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道214郎溪段改建工程三期工程94区4%灰土施工无锡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214三期项目经理部一、工程概况在K7+720-K7+920段于2015年4月27日正式开展4%灰土试验段工作,设计宽度为33.05m,现场每侧超宽碾压0.3m,施工宽度为33.65m,压实厚度为0.2m,采用路拌法施工,项目部技术人员和驻地办监理人员对现场施工进行了全过程的跟踪和旁站,对施工工艺和方法进行了全程控制。在施工过程中生石灰的消解闷料、石灰土的拌和、装卸、运输、铺筑、整平、压实和养护等多道工序均按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执行。于2015年5月1日碾压结束,经检测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二、施工主要机械设备推土机1台、挖机EX200型2台、15T自卸车6辆、路拌机(大宝马)1台、旋耕机5台、铧犁2台、振动压路机YZ25型1台、三轮压路机(18-21T)2台、平地机1台、转载机ZL30型1台、洒水车1台。三、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放样→上土→摊铺土→翻晒→摊铺石灰→拌和→整平→碾压→检测→养生四、施工准备工作由试验室对进场石灰按批次检测合格后方能使用(标准为Ⅱ级灰)。现场采用的土质进行标准击实试验,确定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本次实验段4%石灰土最大干密度1.735g/cm3,最佳含水量16.9%。由测量班组放出中桩及道路边线。五、上土土方由自卸车运至施工现场。上土时根据车辆运载量及上土厚度事先用石灰线画好方格网,原则上1车1格,本次实验段方格为6m×6m。布土原则按松方30cm计算。上土现场画出方格网六、翻晒用推土机把土方推平;对土体进行含水量检测,含水量为23.1%,含水量较大。采用铧犁耕出土体对土体进行翻晒;随时检测土体含水量,在接近最佳含水量+4%时,结束翻晒进入下道工序。七、布灰用振动压路机对土体静压一遍,根据转载机运载量画好方格网1个1格,本次30型装载机方格网为9m×9m。上灰结束后先用平地机对灰堆进行初平,再采用人工进行布灰,不多撒不漏撒,做到布灰均匀。布灰现场八、拌和布灰完成后,先用铧犁耕均,然后用小宝马把灰土初步粉碎3遍,最后稳定土拌和机(大宝马)进行拌和2遍,拌和深度要打透下承层2~3cm,随时检测拌和深度。及时对灰土进行灰剂量及含水量检测。拌和现场检测拌和深度九、整平拌和完成后,及时检查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3%左右时,用推土机进行排压,而后用平地机粗平,恢复中线及边线。测量人员现场对各点进行高程测量,并作出各点位置,最后用平地机精平,由两侧向路中心线进行刮平,整平后做出路拱。精平时应将高出标高处的灰土刮出路外,严禁形成薄层贴补现象,在整形过程中,严禁任何车辆通行。十、碾压整平完成后,用振动压路机进行静压一遍,接着用振动压路机进行开振碾压。第一次先弱振一遍,然后在强振碾压一遍,振动碾压结束后,用18-21T三路压路机碾压,碾压顺序由两侧向中线。碾压过程中,石灰土的表面始终保持湿润,如水份蒸发过快时,应及时补洒少量水,表面如有“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加入适量的石灰重新拌和或者是翻开晾晒,使之达到质量要求。从三轮压路机碾压一遍时开始,每碾压一遍都进行压实度灌砂法检测。在压实度代表值≥94%时,碾压工序完成。十一、成型验收外观检查平整密实,无坑洼松散和“弹簧”现象,无碾压轮迹。检测灰土高程、宽度、横坡度、平整度等指标。经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抽查合格方可继续下道工序。十二、养生验收合格后,应及时上土养生。不能及时上土的,应铺设塑料薄膜,采用洒水车洒水,每天洒水3-4遍,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禁止重型卡车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