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概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概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李天顺2003-9-23一、基础教育的事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中国政府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一)义务教育发展情况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达到1.9亿人学生据统计,到2002年,全国有普通初中6.5万所,普通小学57.5万所,普通中小学在校学生1.9亿人。据统计,到2002年,全国有普通初中6.5万所,普通小学57.5万所,普通中小学在校学生1.9亿人。2002年,实现“两基”的县(市、区、旗)累计2598个,占全国总数的90%以上全国“普九”人口覆盖率已达90%以上省(区、市)“普九”人口覆盖率55%以下(3)55-84%(9)85-99%(8)100%(12)数据来源:教育部“两基”验收统计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1990年的97.8%提高到99.3%97.899.31990200299.3%全国初中毛入学率从1990年的66.7%提高到88.7%66.789.719902002提高了20%全国初中在校生达到6687.4万人,比1990年增加了2770.9万人3916.56687.419902002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努力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在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在今后五年实现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正在朝着积极、均衡、全面的方向发展。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少年、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接受义务教育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义务学业,各级人民政府认真完善并落实中小学助学金制度,采取减免杂费、书本费、寄宿费等办法,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负担。针对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新情况,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2002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达1540所,比1997年增加了100所;在校残疾学生达37万人,比1997年增加了3万多人。残疾人义务教育、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至2001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531所,在校学生达到38.6万人,比1990年增加了倍多。4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扫除文盲工作。截止2000年底的统计,文盲数量和文盲率大幅度下降,成人文盲率下降到8.72%,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4.8%,基本实现了国家提出的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二)扫除青壮年文盲情况青壮年文盲人数由1990年的6171多万减少到2000年的2000多万1990年至2001年全国累计:扫除青壮年文盲4867万人青壮年文盲率1990年10.4%2000年4.8%1990年至2001年全国累计10.40%4.80%19902000达到了预定5%以下的目标5%在此基础上,各级政府继续大力推动扫盲工作,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扫盲机制,普及初等教育、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扫盲教育内容密切结合学员的生产、生活需要,扫盲教育形式更加符合各地实际。2002年,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4%以下。普通高中教育近年来快速发展。2002年全国有普通高中1500所,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分别达到676万人和1683万人,分别比2001年净增118万人和278万人,增幅达21%和20%。(三)高中教育的发展情况2002年招生人数与1997年度相比净增354万人增幅达到48%322676199720022002年在校生数与1997年度相比净增833万人,增幅98%850168319972002全国优质高中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各地采取积极措施,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加大政府投入、广泛吸引社会参与高中发展与建设。2002年,全国幼儿园达11万余所,在园儿童数达2036万人,比2001年增加了14万人。(四)幼儿教育的发展情况许多大中城市已经逐步做到基本满足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国家、集体、公民个人一起办园的局面基本形成,为更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1999年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正在健康顺利实施,课程改革的预期效果逐步呈现。(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以来,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试行)》以及义务教育阶段21门课程的课程标准,于2001年秋季开始在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始了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验工作。2002年秋季,全国有530个县(区、市)确定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省级实验区,2005年,将在全国中小学全面实施新课程。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课程管理政策的改革、师资培训以及建立保障支撑系统等。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是课程改革重要的组成部分。2002年底国家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二)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既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既要重视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也要重视在学校的课程管理、教学实施等管理环节中落实素质教育思想;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等对学生、教师与学校评价的原则,并明确了评价内容、措施和方法。在对学生的日常评价中,要求教师要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2000年7月组织全国近千名专家开始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形成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15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三)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新课程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增强了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2)构建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建立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评价机制;探索建立课程实施质量的督导和调控机制;(5)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000年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截至2002年底,全国中小学拥有计算机584万台,达到每35名学生1台;建成校园网26000多个,比上年增加了1倍多。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进一步发展,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国家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准备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农村教学点建设教学光盘播放点,在农村小学建设卫星教学收视点,在农村初中建设计算机教室,基本构建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化环境,把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送到农村去,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占全国初中的84%占全国小学的93%(四)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占全国初中在校生的83%占全国小学在校生的86%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工作,前几天刚刚召开了农村教育工作会。会议提出:要明确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水平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推进“两基”攻坚,力争用五年时间完成西部地区“两基”攻坚任务,巩固提高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果;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深化农村教育改革;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要求,加大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健全资助贫困学生就学制度,保障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农村教育事业。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