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写议论文,同学们大多苦于无材料可用。其实,大家头脑中已经储存了不少材料,但为什么还会为材料匮乏而发愁呢?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有些同学不会高效率地利用自己占有的材料,不善于一材多用。由于事物本身的丰富多彩,一则好的材料总是立体型的,具有多元的属性,再加上不同的人对材料的理解不同,立意的角度有异,因此,同一则材料往往可以从中挖掘出几个不同的观点。“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无米之炊,巧妇难为”。然而,困于课业负担和教育压力,学生无暇也无力广泛阅读、积累广阔素材已是不争的现实。在这样的写作背景下,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素材的使用价值,就格外显得有实用意义。“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实,素材不仅在于多,更在于价值。对每一个好素材,学会思考和品评,并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是素材运用的一种策略性指导。心有灵犀一点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习目标】1、让学生懂得一材多用的重要意义,初步掌握该种写作的思路和方法。2、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学习方法】通过讲评、讨论、练习,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写作的能力。【学习难点】如何架建“一材多用”的桥梁,让观点和例子巧妙地结合起来。故事导引古代有个穷书生娶了一个极聪明伶俐的妻子。某日,朋友来家里做客,可家中只有一只正生蛋的老母鸡和两个鸡蛋,地里只有一畦韭菜。这可急坏了穷书生。鸡是万不能宰的,而书生虽穷,酒是不能不喝的,一碟韭菜炒蛋如何将就得过去?“别慌,”妻说,“看我的!”书生忐忑不安地陪着朋友喝茶。不多会儿,夫人吟唱着“两个黄鹂鸣翠柳”就把第一道菜端上来了:韭菜叶上赫然配着一对鸡蛋黄;就在书生们“好菜好菜”赞不绝口时,“一行白鹭上青天”——堆放有致的清炒韭菜头端上来了;接着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的一小堆清炒蛋白;最绝的是在炒完菜的锅里放半瓢水,扔几粒盐巴清煮鸡蛋壳——第四道佳肴“门泊东吴万里船”亮相了!不但物尽其用,连锅都不用洗了,还赢得客人由衷的赞叹呢!巧在:物尽其用用诗句画龙点睛材料:2个鸡蛋,一些韭菜“两个黄鹂鸣翠柳”:韭菜叶配一对鸡蛋黄;“一行白鹭上青天”:清炒韭菜“窗含西岭千秋雪”:清炒蛋白;“门泊东吴万里船”:在炒完菜的锅里放半瓢水,扔几粒盐巴清煮鸡蛋壳。①从各科教材中。②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找。③从平时的阅读中找。历史典故、名人逸事都可以通过阅读获得。④从语言复习资料中找: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材料等。⑤除此之外,网络、电视,甚至手机短信等都是写作材料的来源之处。高考作文的材料哪里找?我们不是缺乏写作材料,我们缺乏的是发现材料的眼力。1.哲理故事:指一些寓含了人生哲理的小故事2.历史典型:指我们熟知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3.现实典型:指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件素材分类如龟兔赛跑、坐井观天、和尚挑水等如霸王别姬、苏武牧羊、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文天祥、陆游、谭嗣同、鲁迅、毛泽东、爱迪生、贝多芬、梵高等如马航失联、2013感动中国人物、中央反腐等材料有限,而话题多变。怎么办?•对同一个材料,我们可以选取它的不同角度应用于不同的话题之中。•怎么把现有的材料转化成高考作文的材料呢?给你真诀:拉一拉,靠一靠。但要拉、靠得自然,不露痕迹。如果“靠”过来别扭,那就是失败了。第一课时•一、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明白一材多用的重要性•(一)、课本上的例子•(二)、生活中的例子•(三)、高考中的例子(一)下面我们来看看《报任安书》的一段: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2006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文王,我想握住你的手,并请你告诉我,你为何能有被囚而推演《周易》的哲思妙悟?孔子,我想握住你的手,并请你告诉我,你为何能有身处困境而作《春秋》的洒脱胸襟?屈原,我想握住你的手,并请你告诉我,你为何能在流放途中赋出《离骚》?你那高洁情操和爱国情怀为何能够矢志不移,不为困境而有所改变?我想握住一双双伟大的手,让这些书写历史的手,牵引我走向更高的人生境界!2006浙江卷话题:生有所息,生无所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王被囚,在生命可能随时结束的时刻,他,没有终止,推演周易;屈原放逐,在人生最困窘的处境,他,赋出离骚,没有停息。生命的意义在于动作,死亡才是最后的休息。休息?奋斗者的字典中没有“休息”这个词。努力地工作,不懈地创造,这,才是生命真正的价值!2006天津卷题目:“留给明天”时间之失不可逆转,生命难免“终有竟时”。创造人生的,是今天;而今天是否有价值,关键还在于为明天留下什么。文王拘囚,他留给明天的是周易;孔子落难,他留给明天的是春秋;屈原流放,他留给明天的是离骚。圣贤也是人,他们终究也是要死的;然而,他们都为明天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从而让自己永垂不朽。的确,明天尚未到来,但明天终会到来。明天将如何到来,取决于我们今天留给明天一些什么。今天为明天留下一颗美好的种子,明天就不会收割残缺和遗憾。(二)看看平常这则材料李时珍针对当时药书谬误颇多,延误病情,害人性命的情况,决心重修本草,编一本较为准确、实用的药书。他克服了重重困难,亲自进山采药,亲尝百草,用了19年的时光,终于写成了流传后世的名著《本草纲目》。持之以恒的精神论述献身精神要勇敢质疑,不迷信已有经验持之以恒的精神•19年的时光,19年的梦想,19年的艰辛,李时珍用19年写出了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悬崖峭壁,急湍幽谷,恶草毒花,无数危难困苦在19年中应接不暇。李时珍最终凭着一股持之以恒的坚韧走过了这风雨荆棘的19年,带着《本草纲目》重回人间。•李时珍本着一个医师的职业精神和持之以恒的信念,19年辛苦奔波。山崖间,泥泞小路上,留下了他的足迹。一根竹杖,一个背箩,承担了他19年的艰辛,一本《本草纲目》记载了他19年的坚持。持之以恒的精神:•一本《本草纲目》流传后代,恩泽百代;一个熟悉的名字记在心间,启迪心灵。李时珍,用19年暑去冬来的执著,诠释着持之以恒的真谛。•一次次迈进大山,一遍遍口尝药材。春夏秋冬,日出日落,都会望见那执著的身影。困难重重,他却坚持了19年,用一份坚毅,一种坚持完成了千秋巨作《本草纲目》,是这份持之以恒为他铸就了辉煌。•为了信仰,他持之以恒,奔腾的江河在他面前静止;巍峨的高山在他面前低头。19年如一日,他尝百草,试百药,终成名著《本草纲目》。他用坚毅的精神为生命求得一个新的诠释。论述献身精神:•本可以平淡无奇的度过一生,本可以做个安逸的抓药郎中,但他不忍心看到因药误人的悲惨,宁愿牺牲小我,去完成大我。他选择了远方,那他的心里便只有地平线。他用自己的19年换回了无数用药人的放心。•踏青山,也许会身死虎豹;尝百草,也许会命丧奇毒;为了个人生命,他完全有理由退却,但他却无怨无悔,带着为他人、为事业的献身精神,勇敢的穿越生与死的考验和较量。不朽的《本草纲目》成为李时珍献身精神的化身。论述献身精神•李时珍忘记了多日的劳累,忽视了尝药的危险,淡化了家人的忧虑,为了修正药书,为了造福百姓,为了千万个饱受病痛折磨的人民,他放弃了自己的享受,甚至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终于完成了流传千古的《本草纲目》。•他亲入深山,亲尝百药,用自己的生命作赌注,不理会山路的险象丛生,不顾及百草的苦涩奇毒,以无畏的献身精神,保证了《本草纲目》的不朽价值。•19年的时光,7000个日日夜夜,无数个不眠之夜在孤灯下奋笔疾书。奉献了人生最宝贵的人生岁月却无怨无悔。为了《本草纲目》,李时珍倾撒执著,无畏献身。要勇敢质疑,不迷信已有经验•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是人人皆知之理。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真能够大胆质疑、挑战权威之人寥寥无几,李时珍就是其一。在当时药书的谬误颇多,延误病情,害人性命的情况下,只有李时珍以自己亲身体验改变了这个状况。•他本可以安坐中堂,恪守救死扶伤的医道;他本可以照搬古书,履行治病救人的职责。但他没有。踏深山,尝百草,只为修正药书的谬误,只因为他有质疑权威的魄力。李时珍,用勇敢质疑的气概写出《本草纲目》的辉煌。要勇敢质疑,不迷信已有经验•人类之所以不断进步,离不开敢于质疑的精神。倘若李时珍没有对古代医书的怀疑,且不说医学界的损失,仅因延误病情而失去生命的人就将不计其数。质疑是一种途径,会指引我们走向真理的殿堂。•“权威”一词用它耀眼的光环压制过无数闪耀的思维火花。而在封建势力极胜的时代,它更是一种不可质疑的经典。李时珍,这个把百姓生命安危系于心间的良医却大胆的抛弃了前人的谬论。他有选择的借鉴,也大胆的更改,用勇敢的质疑精神,写出了一代经典《本草纲目》。要勇敢质疑,不迷信已有经验•成功的脚步总是紧跟在勇敢质疑之后到来。药书谬误,延误病情,世人袭用,唯书是从。是李时珍站了起来,走进深山,攀上危岩,携带着对药书的怀疑他走进了真理的山谷,将谬误的顽石击碎。•他不墨守成规,他不抱残守缺,为了真理,更为了生命。他向已有的经典提出质疑,一丝不苟的查询验证。跋山涉水,到处都留下了质疑的精神。没有质疑,哪来真理?哪来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三)、再来赏读下面几个高考优秀作文片段:以“李白故事和李白名诗名句”为材料多角度使用片断【例文1】话题——“意气”(2006年湖南高考作文题)“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例文2】话题——“忘记与铭记”(2005年四川高考作文题)•人们忘记了你郁郁不得志的过往,传诵着你的名作,铭记着你的功德。因为,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曾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了对权贵之势的无限蔑视。仰望诗仙,一股傲然之气油然而生。人生能够这样走一回,也就无怨无悔了。人们佩服你,铭记你,那是理所当然的!话题——“自己的认知和他人的期望”(2004年重庆高考作文题)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他人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小结:•取材都来源于课内。•一个材料,变换角度。课堂讨论:多维审视关于李白我们还可提炼出哪些不同的话题?李白至少还可以给我们这些启示:•提示:•○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乐观与悲观•○位置与价值•○淡泊论点一:正确处理他人期望与自我认识关系•是荒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认定自己不能折腰摧眉事权贵,认识到只有自由的灵魂才能让自己快乐,于是你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你享受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你傲然高歌:“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而当我们回望唐朝,我们看见的不是至高无上的帝王,而是卓然站立的你。李白,我们感谢你,是你清醒的自我认识为中华文学史成就了一座后人无法超越的高峰。论点二:正确对待挫折和痛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面对挫折,他傲然一笑,面对痛苦,他潇洒挥袖,遍访名山,歌咏自然,是他对挫折和痛苦的正确态度最终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论点三:找准人生位置•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