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金融体系比较经济管理学院14411207王鑫摘要:金融体系由帮助将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的机构组成。作为资本主义大国的美国和社会主义大国的中国在金融体系上必然有诸多差异,了解两者的运作对我们更好地理解金融体系的作用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可以结合我国国情吸收和借鉴美国金融体系的优点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本文将主要对中国、美国的金融体系的进行简介和比较,分析两者的利弊。关键字:中国美国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是一个经济体中资金流动的基本框架,它是资金流动的工具、中介机构和市场等各金融要素构成的综合体。在现实中,世界各国具有不同的金融体系,很难应用一个相对统一的模式进行概括。例如,在美国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下形成了自然构造和人为构造相互交替、相互适应、共同作用的金融体系。而在中国努力建设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形成集中单一的金融监管体制,监管权限集中一个中央机构,由中央银行负责。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美两国的金融体系概况。一、中国金融体系简介目前我国金融中介体系的构成是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业协作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格局。主要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监管机构,也是金融市场的积极参与者。人民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的宏观调控部门。它的全部资本由国家出资,属于国家所有。具有集中货币发行权;集中存款准备金;组织全国范围内的资金清算;充当最后贷款人,在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时,中央银行对其提供资金支持。它还代理国库;充当政府的金融代理人,代办各种金融事务;对国家财政给予信贷支持;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企业存款贷款、个人储蓄和消费信贷为主要业务,以利润为其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它充当企业之间的信用中介、支付中介,把社会各阶层的积蓄和收入为资本、创造信用流通工具。商业银行的全部资金源自有资本(股份资本、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和吸收的外来资金(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向其他银行借款、货币市场拆借、发行中长期金融债券等)两部分。商业银行是通过银行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来取得收益的。政策性银行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向政府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支持的重点项目提供长期融资,以支持和促进经济发展。中国进出口银行是政府全资拥有的国家出口信用银行主要服务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以及推动国内优质企业对外发展。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国有农业政策性银行,对粮棉油收购等流动资金贷款。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证券公司、租赁公司、投资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向社会踢狗特殊的服务吸收资金,再进行各种投资活动,或者在企业融资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服务功能而赚取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它有力地推动了金融业务的多元化、目标化和证券化,使得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日益综合化。二、美国金融体系简介美国金融中介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联邦储备银行系统,商业银行系统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由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主导。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系统起中央银行作用。具有发行货币、代理国库及对私人银行进行管理监督职能,更为重要的是为美国政府制订和执行金融货币政策。联邦储备系统可以通过它所制订的政策直接影响货币的供应和信贷的增长,从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各个方面。现在的联邦储备银行系统包括联邦储备总裁委员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12家区域性联邦储备银行以及数千家私营的会员银行。联邦储备总裁委员会是联邦储备银行系统的最高权力机构,它由7名委员组成、负责决定全国货币政策,并对联邦储备银行各区域性分行、会员银行和商业银行的活动及业务有广泛的监督和管理职责。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是联邦储备系统用以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机构,由联邦储备总裁委员会7名委员和5名区域联邦储备银行的行长。区域性联邦储备银行是按照联邦储备法,在全国划分12个储备区,每区设立一个联邦储备银行分行。每家区域性储备银行都是一个法人机构,拥有自己的董事会。会员银行是美国的私人银行,除国民银行必须是会员银行外,其余银行是否加入全凭自愿而定。加入联邦储备系统就由该系统为会员银行的私人存款提供担保,但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存款准备金,对这部分资金,联邦储备系统不付给利息。美国商业银行在美国金融体系中占有主要位置。商业银行以存款和贷款为主,70年代以来各主要商业银行为扩大业务经营范围,增强生存能力,积极开展存贷款以外的业务。由于1933年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禁止商业银行从事投资业务,也不能经营证券发行和买卖,故许多商业银行都设立信托部,参与证券经营活动。1986年4月1日,美国完全取消对储蓄存款利率的上限,这样各种银行完全可以自己决定对存款付多高的利息,这大大增加了银行业的竞争。美国商业银行制度最大特点是单一银行制度,即原则上商业银行不得建立分支机构,而银行设立分支机构是提高效率和盈利水平,增强安全性的有力措施。因此,二战后设立分支机构的趋势逐渐增加。目前,约占半数的州允许在本州内设立分支机构,由于美国实行银行“单一州原则”,即每个州的银行不能越出州界到本国其它州界内设立分支机构,所以,跨州设12银行也曾长期受到限制。80年代,美国金融改革中,准许美国银行跨州设立分支机构。单一银行制度开始向总分行制度发展。美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储蓄放款协会、互助储蓄银行、信贷协会、私人养老金基金、退休金基金、金融公司、投资公司等。该类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大大地超过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美国经济中日益重要的一个金融中介机构就是共同基金。共同基金是一个向公众出售股份,并用收入来购买各种股票债券,或同时包含股票与债券的选择,即资产组合的机构。共同基金的资产较一般投资人来得庞大,故足以将资金分散在不同的股票、甚至不同的投资工具中,以达到真正的风险分散,而不致因一支错误的选股,而产生重大的亏损。三、中美金融体系比较中国和美国的金融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同:第一,中美金融体系的导向不同。当代金融体系主要有两种导向,即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中国是银行主导型,银行与企业交往密切,掌握一定客户信息,银行与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减少了相互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了监督成本,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美国为市场主导型,是以市场为主导。第二,由于历史客观原因和体制原因,中美的市场化程度不同。美国之所以以市场为主导,是因为美国出于金融市场的高度发展阶段,金融市场化程度极高,具体表现为市场规模大、金融工具多、产品链条长、资金能量强,这种“高度发展”在一定程度发展到“过度”,不但脱离了实体经济,而且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作用。而中国处于金融市场发展的初步阶段,中国的金融市场化程度低,行政管制较强,具体表现为市场规模小、结构不合理、金融工具少、主体实力差。我国的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都是官办的,而且各专业银行所经营的资金大都是中央银行划拨的,但由于各专业银行自成系统,所以中央银行特别是其它的地方性分支机构,在调控各专业银行的资金使用方面,确实是软弱无力的。除此之外,关于竞争机制,中国有专业银行,美国也有专业银行。不过,我国的专业银行太少,行业界限泾渭分明,各专业银行之间,除了在吸收私人存款方面有所交叉以外,在投贷方面几乎不存在竞争的可能性。这是我国各专业银行缺乏生机和活力的外部因素,也是社会不正之风滋生和泛滥的客观环境。但在美国,在同一个行业中往往有好多个专业银行进行竞争,任何一个专业银行稍有失误,都会受到相当大的损失,甚至于会破产倒闭。第三,中国和美国的市场化程度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的开放程度不同。美国金融市场完全开放,是世界上最大的全球市场,表现在其金融机构全球发展、金融体系运用全球资源、金融市场有全球定价权和影响力。而中国虽然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入WTO,但金融市场仍然相对封闭,表现在难以有效运用全球资源,缺乏全球定价权和影响力,金融机构尚未完全参与国际竞争。中国的金融市场还是发展不健全,政府对于银行的管制程度较高,各银行之间的竞争力度较小,整个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也较低。第四,正因为市场化和开放程度的不同,所以中美两国的金融体系的受损程度也不同。美国的很多金融机构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有些大型金融机构甚至濒临倒闭或破产。由于机构投资者在美国的金融市场中占主体地位,因而导致信贷急剧紧缩,而且使整个金融市场出现恐慌,市场功能严重受损,进而引发了经济危机。中国的情况则不同,中国的金融机构并没有大量发放次级贷款或购入与次贷相关证券,在本次危机中损失有限,没有面临普遍的危机,更没有出现破产,因此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比较稳定,并通过刺激内需来推动经济增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金融危机的发生使人们对金融体系的讨论越来越激烈。金融作为经济的支柱,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安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金融危机后,各个国家都对金融体系的建设和改革十分重视。但是,世界各国具有不同的金融体系,很难应用一个相对统一的模式进行概括。而中美作为世界三大经济体之二,各自的金融体系也是关系到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历史、制度的客观原因使得两国的金融体系有很多差异,也有不同的弊病,所以中美双方应从历史和现实中总结教训,从对方吸取有用经验,结合本国国情,不断完善金融体系,稳定世界市场的金融秩序,促进全球金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