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人员安全风险控制知识(山西煤层气)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管理人员安全风险控制知识华北油田公司技术监督检验处潘永东一、行为安全观察与沟通•在杜邦十大安全理念中,明确“各级主管必须进行安全检查。”•这个检查是正面的、鼓励性的,以收集数据、了解信息,然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的。•如发现一个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不是批评,先分析好的方面在哪里,然后通过交谈,了解这个员工为什么这么做,还要分析领导有什么责任。这样做的目的是拉近距离,让员工谈出内心的想法,为什么会有这么不安全的动作,知道真正的原因在哪里,是这个员工不按操作规程做,安全意识不强,还是上级管理不够、重视不够。•这样,拉近管理层与员工的距离,鼓励员工通过各种途径把对安全想法反映到高层管理来,只有知道了底下的不安全行为、因素,才能对整个企业安全管理提出规划、整改。如果不了解这些信息,抓安全是没有针对性的,不知道要抓什么。•在检查方式上,注重灵活性。主要采用观察、访谈、沟通的方式进行检查。•在对待检查发现的问题上,要从深层次挖掘问题产生的原因,力求实现持续改进。•基于这一理念,杜邦公司推出“六部审核法”,即:“安全行为观察与沟通”•(1)观察。现场观察员工的行为,决定如何接近员工,并安全地阻止不安全行为。•观察内容包括:•人员的反应;个人防护装备;人员的位置;工具和设备;程序;人体工效学;整洁。•当发现不安全操作时,要善意地制止不安全行为,让员工先停止操作,若员工在高处或危险环境中,要特别提醒员工小心注意人身安全,回到安全的地方。•(我发现了一个盛装防冻液的饮料瓶子)•(2)表扬。对员工的安全行为进行表扬;•肯定安全行为和指出不安全行为一样重要,甚至更有效。强化安全行为,员工会养成良好习惯。•一种长期存在错误的观点:•提高安全管理成绩的唯一方法是纠正不安全行为。•(他的车辆保养得非常好)•(3)讨论。与员工讨论观察到的不安全行为、状态和可能产生的后果,鼓励员工探讨更为安全的工作方式;•与员工讨论其不安全行为及后果;安全的作业方法,真正了解不安全行为的原因。•这里要注意的是不要死扣标准,仅讨论有没有更安全的做事方法。•(安全经验分享,一个出租司机的故事)•(4)沟通。就如何安全地工作与员工取得一致意见,并取得员工的承诺;•(司机和我取得了一致意见,并保证马上整改)•注意:使用积极的、无强迫性的语言,让员工讲出自己的看法、不要先下定义。行为安全观察与沟通的核心•(5)启发。引导员工探讨其他安全问题;•(司机发现了车库杂物太多)•(6)感谢。对员工的配合表示感谢。•(握手言谢!)安全行为观察与沟通•核心:沟通•关键:用安全行为纠正不安全行为二、工作循环分析1、工作循环分析定义•工作循环分析是指以操作主管和员工合作的方式对已经制定的操作程序和员工实际操作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工作循环分析适用于企业基层单位所有的操作、施工和检维修等作业活动。•2、工作循环分析目的•(1)从安全的角度审视操作规程或实际操作行为,验证操作规程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2)验证实际操作与操作规程的符合情况;•(3)保持操作规程是昀新的和昀全面的;•(4)确保员工知道操作规程;•(5)对有关人员持续实施培训和再培训。•3、工作循环分析管理•组织者:基层单位主管生产、技术、设备的负责人。•工作对象:关键作业。是指可能对有关的个人或组织带来重大危害的生产操作、检维修作业等活动,或者与关键设备有关联的活动。•开展频次:所有的与关键作业有关的操作程序每年至少分析一次,每个员工每年至少参与一次工作循环分析。4、工作流程准备阶段记录分析昀终评估初始评估现场评估•(1)准备阶段•识别关键作业过程和关键设备•清理与关键作业过程、关键设备有关的操作规程•没有相应规程时,建立相应规程•建立操作规程清单•制定JCA计划,确定时间与频次,并通知相关人员。••说明:识别关键作业过程和关键设备注意事项•不可过于笼统•不可过于细节化•关注以往发生过的事故或未遂事件•考虑一旦失控的后果•可用JSA进行风险评价•(2)初始评估•方法:•操作主管与员工讨论实际操作情况与程序的差异。•目的:•通过讨论,验证程序的完整性和适用性;•通过讨论,验证员工对操作程序的理解程序。•沟通内容:•防护设备及完好状态;•工具及完好状态;•执行操作规定涉及的一些关键安全要求;•操作规程中是否已包含该安全要求;•执行该操作程序能否使工作安全、有效的进行。•(3)现场评估•方法:•员工操作,主管观察、记录•目的:•观察实际操作与操作程序的偏差•找到操作程序本身的缺陷•找出潜在的风险及其他不安全事项•现场评估关键点•操作主管和员工一起到现场;•员工按操作程序作业;•不宜进行实际工作时,可进行模拟操作;•无法按操作程序进行,实际操作是安全的应记录下实际操作程序;•员工实际操作与操作程序的偏差;操作程序本身的缺陷;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其他不安全事项。•在验证时发现有重大隐患应立即整改(包括现场隐患和操作程序缺陷)。•其他不安全事项包括:•打击危害;•不安全进入受限空间;•有缺陷的设备;•缺乏所需要的设备、工具、仪器;•没有逃生路线或被堵塞;没有足够的空间实施工作;•缺少现场隔离措施;•环境危害(例如:泄漏);•其他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条件。•(4)昀终评估•目的:•讨论发现的问题,确认整改建议•内容:•操作主管和员工应根据初始评估和现场评估情况,讨论发现的问题,确认改进建议。•主管将观察到的不一致项、修订操作程序和整改隐患的建议、负责人及其实施日期,形成记录,由协调员审核并上报。•操作主管和员工应达成共识,即如果操作程序是完备的,员工应做出承诺,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如果操作程序不完备,修订后员工应保证按照修订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5)记录分析•目的:•确保员工掌握操作程序(特别是修订后的)•为制订下一次计划提供依据•协调员应建立工作循环检查记录档案,当一个工作循环检查完成时,将所有与这个工作循环检查有关的记录装订并保存。•操作主管应定期查阅记录档案,确保所有相关员工都能及时掌握操作程序的变化。•(5)记录分析•协调员应根据年度计划表,核实已完成的工作循环检查任务,定期公示每个班(站、队)工作循环检查完成情况,并保存公示结果。•协调员应定期对工作循环检查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并将结果上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应对上报数据进行统计。•(5)记录分析•注意:•修订后的规程进行及时培训,确保每一个员工掌握本岗位所有操作规程•每个员工建立工作循环检查历史记录,记录内容包括验证的操作程序,执行日期和执行情况等。可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融入到我们已有的培训记录中;•培训与监控中JCA协调员工的作用至关重要,可应用行为安全的工具方法。•5、工作要点•与关键作业有关的操作程序每年至少分析一次。•员工每年至少参与一次工作循环检查。•实施工作循环分析之前,应对现场操作安全要求和区域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验证,准备防护设施。三、启动前安全检查•启动前安全检查(简称PSSR)是指在工艺设备启动前(如:装置试运投产)对所有相关因素进行检查确认,并将所有必改项整改完成后批准启动的过程。•1、目的和作用•标准规范了各类生产施工作业启动前安全环保管理,确保所有影响工艺、设施和施工安全环保运行的因素在启动前被识别并得到有效控制。其主要作用有:•一是设备设施投用前及时消除各类隐患;•二是降低发生事故和伤害的可能性;•三是增强各类工艺设备和施工项目本质安全;•四是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技能;•五是体现管理层对安全的承诺。•2、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装置、设备、设施启动前的安全检查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改、扩建项目(包括租借);•(2)工艺设备变更项目;•(3)停车检维修项目;•(4)开钻、钻开油气层;•(5)其他。•工艺设备变更项目还应执行《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规范》。•3、管理要求•为确保启动前安全检查的质量,应根据项目管理权限,提前成立相应的PSSR小组,并按照项目的进度安排,依照事先编制好的检查清单,分阶段、分专项多次实施启动前安全检查。•PSSR小组成员可由工艺技术、设备、检维修、电•气仪表、主要操作和安全环保专业人员组成。必要时,可包括承包商、具有特定知识和经验的外部专家等。•启动前的工艺设备应具备以下条件:•工艺设备符合设计规格和安装标准;•所有保证工艺设备安全运行的程序准备就绪;•操作与维护工艺设备的人员得到足够的培训;•所有工艺危害分析提出的改进建议得到落实和合理的解决;•所有工艺安全管理的相关要求已得到满足。•4、检查内容•启动前安全检查分为文件审查和现场检查。•PSSR小组应针对生产作业性质、工艺设备的特点等编制PSSR清单。检查内容包括工艺技术、人员、设备、事故调查及应急响应、环境保护等方面。•——工艺技术:•所有工艺安全信息(如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工艺设备设计依据等)已归档;•工艺危害分析建议措施已完成;•操作规程经过批准确认;•工艺技术变更,包括工艺或仪表图纸的更新,经过批准并记录在案。•——人员:•所有相关员工已接受有关HSE危害、操作规程、应急知识的培训;•承包商员工得到相应的HSE培训,包括工作场所或周围潜在的火灾、爆炸或毒物释放及应急知识;•新上岗或转岗员工了解新岗位可能存在的危险并具备胜任本岗位的能力。•——设备:•设备已按设计要求制造、运输、储存和安装;•设备运行、检维修、维护的记录已按要求建立;•设备变更引起的风险已得到分析,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已得到更新并符合要求。•——事故调查及应急响应:•针对事故制定的改进措施已得到落实;•确认应急预案与工艺安全信息相一致,相关人员已接受培训。•——环境保护:•控制排放的设备可以正常工作;•处理废弃物(包括试车废料,不合格产品)的方法已确定;•环境事故处理程序和资源(人员、设备、材料等)确定;•国家环保法规要求能否满足。•PSSR组员应根据任务分工,依据检查清单进行检查并形成书面记录。•5、管理内容•检查结束后,将检查发现的问题分为必改项和待改项,形成安全检查综合报告,确定启动前或启动后应完成的整改项目、整改时间和责任人。当所有必改项已经整改完成,待改项已经落实监控措施和整改计划后,方可批准启动。•项目的启动应根据项目管理权限,由相应责任人审查批准。项目启动后,检查组长和区域或单位负责人应跟踪待改项,检查其整改结果。四、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该标准适用于生产运行、检维修、开停工、技改技措等过程中的工艺设备变更管理。•工艺设备变更是指涉及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工艺参数等超出现有设计范围的改变(如压力等级改变、压力报警值改变等)。1、工艺和设备变更范围•(1)生产能力的改变;•(2)物料的改变(包括成分比例的变化);•(3)化学药剂和催化剂的改变;•(4)设备、设施负荷的改变;•(5)工艺设备设计依据的改变;•(6)设备和工具的改变或改进;•(7)工艺参数的改变(如温度、流量、压力等);•(8)安全报警设定值的改变;•(9)仪表控制系统及逻辑的改变;•(10)软件系统的改变;•(11)安全装置及安全联锁的改变;•(12)非标准的(或临时性的)维修;•(13)操作规程的改变;•(14)试验及测试操作;•(15)设备、原材料供货商的改变;•(16)运输路线的改变;•(17)装置布局改变;•(18)产品质量改变;•(19)设计和安装过程的改变;•(20)其他。•标准侧重于对设备、技术变更后给生产带来的风险进行控制,变更前应确认是否需要工艺危害分析,保证变更后不会给生产带来隐患。•2、管理内容•变更实施分类管理,包括工艺设备变更、微小变更和同类替换。标准附录B列出了同类替换范围。•工艺设备变更:是指涉及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工艺参数等超出现有设计范围的改变(如压力等级改变、压力报警值改变等)。•微小变更:是指影响较小,不造成任何工艺参数、设计参数等的改变,但又不是同类替换的变更,即“在现有设计范围内的改变”。•同类替换:符合原设计规格的更换•2、管理内容•微小变更和工艺设备变更管理执行变更管理流程。•对需要做工艺危害分析的,分析结果应经过审核批准。•变更管理还可能涉及启动前安全检查和作业许

1 / 7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