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专业课程知识综述及个人应用研究报告进行长达三年的会计专业课程学习,我本身对会计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有些许收获。通过三年的学习和认识,我学到了非常多的关于会计专业的知识,掌握了基本的会计工作能力。接下来,我会在会计工作中最基本、最广泛运用的基础会计、成本会计两门课程做一下知识综述,讲一讲我学习这两门课程的收获。具体内容如下:一、会计专业课程知识综述(一)基础会计核心知识及学习收获(1)会计六个要素。①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货币资金、厂房场地、机器设备、原料、材料等等,统称为资产,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也包括对其他单位的投资。②负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将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按偿还期限的长短,一般将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③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利。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又称为净资产。④收入。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⑤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⑥利润。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化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和损失。(2)会计基本方法。①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的分类反映和监督方法。②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指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方法。③填制审核凭证。各单位发生的任何会计事项都必须取得原始凭证,证明其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④登记账簿。登记账簿必须以凭证为根据并定期进行结账、对账以便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完整而又系统的会计数据。⑤成本计算。通过成本计算,就可以反映和监督生产经营过程当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是否节约或超支,并据已确定企业的经营盈亏。⑥财产清查。在会计核算中,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种财产物资、货币资金保管和使用情况,以及往来款项结算情况进行清查,监督各类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和合理使用。⑦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提供的资料不仅是了解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同时是分析考核财务成本计划和2预算执行情况,以及编制下期财务成本计划和预算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经营决策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工作必要的参考资料。(3)会计基本技能。①建账。新建单位和原有单位在年度开始时,会计人员均应根据核算工作的需要设置应用账簿,即平常所说的“建账”。②填制审核凭证。会计凭证是会计信息的载体之一。是记载会计主体经济活动情况的书面文件,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第一步。③登记账簿.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一般由出纳员根据办理完毕的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随时进行逐笔登记,如不能随时登记,也应保证每天登记一次,并每天结出余额。总分类账。总分类账由于各企业账务处理程序不同,可以根据记账凭证直接登记,也可以根据科目汇总表或其他方式登记,所以可以三五天登记一次,也可以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的时间按旬或月中、月末进行总分类账登记。总分类账和明细账平行登记,同方向、同时期、同金额登记。④月末长相调整。⑤对账、结账。对账的要求: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结账包括月结和年结。办理月结:每月终了应在各账户本月最后一笔记录下划一红线,在红线下结出本月发生额和月末余额,在摘要注明“本月合计”,在下面再划一条通栏红线。办理年结:年度终了应在十二月份结数字下结出合计数,在摘要注明“本年合计”,在年结数字下划两条通栏红线。⑥编制会计报表。编制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学习基础会计课程,使我了解了会计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学到了一些基本方法与操作技术。掌握了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凭证、会计账户及会计报表等知识。这门课程可以说是我学习会计专业迈出的第一步,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为我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会计专业课程奠定了基础。我对会计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会计并不单单是记账和收账,而是分工明确的细致的工作流程。对基础会计整本书的学习,要循序渐进,系统有效地掌握每一章的重点知识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会计学习的重点和框架,进而更深入的学习本专业知识。(二)《中级财务会计》核心知识及学习收获财务会计工作是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组织会计核算向各方提供会计信息,本书共分十三章,是在基础会计的进一步知识的加深。阐述了财务会计的目标,财务会计的特征: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等几个方面。告诉我们财务会计处理的会计事项是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项基本会计假设为基础的一般事项;货币资金,主要介绍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其次是能够了解货币资金的性质与范围。理解货币资3金内部控制制度、库存现金与银行存款管理的主要内容,掌握库存现金收支的核算、各用金的核算、库存现金的清查方法等等;应付及预付款项,阐述了应收账款的性质与特点;应收账款发生与收回的核算;坏账的核算,坏账的处理方法是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应收票据的种类,票据的取得和票据到期的核算,应收票据贴现的核算,预付账款与其他应收款,各自的核算及待摊费用的核算。存货韵概念与分类、自制和委托、加工存货的核算,其他存货的核算,存货盘赢和盘亏的核算。重点掌握存货的计价与核算。存货的核算还涉及自制半成品、产成品的核算,委托加工存货的核算、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的核算以及存货盘赢盘亏的核算,在其他存货的核算中,要正确区别其类别,并通过相应的账户反映;列卦投资,阐述了对外投资的概念、分类、要求、短期投资的核算、出售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长期股权投资的种类。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的关系,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账户设置,核算原则,其他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长期债权投资的核算,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条件,账务处理,委托贷款、重点是对外投资分类,短期投资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和长期债权投资的核算;固定资产,主要讲述了固定资产的概念、分类与计价、增加减少的核算,折旧的计算,以及修理的改扩建的核算。重点是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折旧的核算、固定资产修理与改扩建的核算、固定资产减少及期末计价的核算;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阐述了无形资产的性质、特征及其取得、摊销、转让及减值,以及长期待摊费用的归集与摊销等业务的会计问题,是继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之后对投资其他项目的分析说明。主要掌握无形资产的定义、特征及内容、无形资产的分类计价及取得、摊销、转让、减值业务的会计处理。流动负债,主要介绍流动负债的定义、分类、计价、应付票据与应付账款、应付工资与应付福利费、应交款项、其他流动负债、或有负债与预计负债、债务重组;长期负债,介绍了长期负债的性质、分类、计价、长期借款费用的处理,账户的设置,长期借款的利息。主要掌握利息的列支及应付利息的核算。所有者权盏,介绍了所有者权益的性质、公司制、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所有者权益。主要掌握所有者权益与债权人权益的区别。不同组织形式企业中所有者权益的构成与所有者权益的特征,以及在会计报表中所有者权益的陈报。收入、费用和利润,主要讲述了收入、费用的确认及其核算,所得税的核算,利滴的构成和利润分配的核算。要求掌握收入与费用的确认标准及核算方法。会计调整,主要介绍会计。调整涉及会计政策及其变更、会计估计及其变更、会计差错及其变更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财务会计报告,在这一章中主要掌握会计报表的种类,各类报表的作用、结构原理、项目排列及编制方法;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的基本内容。通过本书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但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还有很多的不足,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况且会计学可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我们要时间与理论相结合,才能进一步的掌4握这门学科。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可适当的加以修改,这就将课本上的东西原则性于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操作的灵活性很好的结合起来。还有就是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我们应该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因此我们要本着理论结合实际方法,使我们不仅在理论上是强的,在动手能力更是强者。这样我们在毕业后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中去。二、个人应用研究报告从第一学期,我学了《会计学》,这一门课是我作为非会计专业学生第一次认识会计。每个人对于自己未知的事物总有一种好奇感,这种好奇激发你主动去学习它。而我,也是如此。从那时起,我就踏上了认识会计、学习会计、思考会计、研究会计、探索会计路程。这本关于会计的核心书籍,一步步把我引进会计的殿堂,教会了我很多会计知识,形成了我的会计知识框架体系。我可以这样总结这本书:《基础会计》主要讲解什么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而《中级财务会计》主要讲解对日常业务如何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要想了解会计更高层面的知识,必须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研究会计理论,也就是说从实务上升到理论。这也是我学习会计的原因。为了从理论角度认识会计,我阅读了一些会计理论书籍。阅读之后发现,每个学者对于会计基本理论都有自己的观点,不同观点交织在一起,让我不知所措。我在想为什么大家对于一个理论会形成这么多不同的看法呢?我个人对会计基本理论有什么看法?随着阅读的深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理论知识的形成需要各种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正是这种碰撞,才使得它慢慢走向真理。在阅读过程中,我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我想,在以后的学习研究中,我将会对会计有更深刻的认识,形成我的会计观,赋予会计更深的意义。作为一名会计学习者,我要时刻保持着怀疑态度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对实际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抓住其本质,推动理论的发展,更好的指导实践。说到学习会计,还记得在老师为我们上第二章时,要我们记各种会计定义时,心想为什么有这么多定义要记,就想应付一下了事,可在相继学习了第三章和第四章后,我发现其实不然,要想学好这门课,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出严密的分析。特别在第五章中向我们介绍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的核算和财务成果的核算中涉及到的各个账户的适用范围是决不能只理解表面的意思,而要结合前面的知识来准确地认识每一个细节。所以对于它的学习,要按教材章节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死板,以前这个词我们总定义给会计,可我还要说,自从学习了基础会计后,知道活学活用才是实质。所谓活学活用,是指对课程内容不要理解过死,如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账户分类等。例如,我们在确定费用是管理费用还是制造费用时,一定认清是厂部发生的,还是车间发生的。再如,只有当购入材料验收入库注明后,才能记入原材料。5会计的学习还需要特别的细心和专注,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核算过程中出点小差错就会影响整个操作过程的进展和完美,所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次在做资产负债表时,因为丁字型账户中有笔活动只有借方项目没有相应的贷方项目,结果在最后填写报表时没法配平,又不得不回到丁字型账户中去检查每个项目的变动和调整,而且还是检查好几次才查出来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事后算了一笔账,这个查漏就花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但除去浪费时间不说,还影响了整个工作的进度,赔了夫人又折兵,不划算。所以学习会计要踏踏实实,一丝不苟,还要考虑全面防止对一些问题的忽略。如果坚持下去,那么长此以往就会减少出差错的次数,养成一个严谨的好习惯。这样才会在学习工作上表现出色,受人赏识,才能够被人信任去做重要的项目。如今回想起自己学习会计的过程。觉得是从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研究知识的过程。先是会计教会我什么是会计,而后是我去研究会计是什么,会计应该怎样发展,会计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如果没有前面知识的铺垫,我很难从理论角度去研究会计。以前是会计给予我知识,我想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将研究会计,解决会计问题,探索会计新领域,赋予会计更多的知识。尽管现在对会计还只是浅尝,但是会计也对日常生活有帮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