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全国流感监测技术指南(2017年版)为进一步规范我国流感监测工作技术环节,科学指导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流感监测工作,依据《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7年版)》,特制定本指南。一、监测目的(一)实时监测流感活动水平和流行趋势;(二)实时追踪流感病毒变异,及时发现新型流感病毒,并做出预警;(三)为全球及我国流感疫苗株的推荐及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四)为流感大流行的准备和应对提供技术支撑。二、流感样病例监测(一)监测病例定义流感样病例:发热(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出现发热的时间应在本次急性发热病程内,体温认定包括患者自测体温和医疗机构检测体温。(二)监测时间所有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和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均全年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流感监测周历编排标准参照ISO8601,按照公历的周一到周日编排,周一为每周第一天(周2历注释:如1月1日为周一至周四,该周属于新年第一周;如1月1日为周五至周日,该周则属于上一年最后一周;监测年度注释:每年第十四周为监测年度起始周;下一年的第十三周则属于监测年度终止周。)。(三)哨点医院监测诊室的设置1.综合医院在内科门诊、内科急诊、发热门诊和(或)儿内科门诊、儿内科急诊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监测。2.儿童医院在儿内科门诊、儿内科急诊和(或)发热门诊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监测。3.所有国家级流感样病例哨点监测医院都应按要求规范设置监测诊室,不能仅将发热门诊设为监测诊室。(四)流感样病例的报告1.报告内容和程序(1)哨点医院监测诊室的医务人员,按照流感样病例的定义,对每天在所有监测诊室就诊的病例进行诊断,每天按科室登记各年龄组的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填写“医院科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原始登记表”(附表1),报医院主管科室。原始登记表中“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可分科室、诊室,由各科室确定专人每日进行登记。(2)哨点医院主管科室,每周一负责将本院各监测诊室上周的“医院科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3总数原始登记表”(附表1),分诊室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3)有医院信息系统的哨点医院,要求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开展流感样病例登记、报告等工作,提高监测工作质量。2.注意事项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在每个监测诊室的产生来源必须一致。举例:ILI%=(内科诊室ILI数)/(所有内科诊室就诊患者数)。(五)流感样病例标本的采集和运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15个南方省份每家哨点医院平均每周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20份(每周不能低于10份,不超过40份)。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6个北方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每家哨点医院在4至9月每月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20份,10月至次年3月平均每周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20份(每周不能低于10份,不超过40份)。标本采集日期应均匀分布,避免集中、突击采样。哨点医院监测诊室的医护人员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时,须填写“流感样病例标本原始登记送检表”(附表2),随同标本送至对应的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41.采样对象:发病3天内的流感样病例。2.标本采集种类包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拭子。标本采集后,放入含3-4mL采样液的采样管中。采集方法详见附件1。3.标本的运输:标本采集后应在2-8℃的条件下,2个工作日运送至对应的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如未能48小时内送至实验室,应置-70℃或以下保存,并保证采集的标本一周内送到对应的网络实验室。标本应避免反复冻融。标本运输方法详见附件1。4.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接到标本后,48小时内将“流感样病例标本原始登记送检表”(附表2)录入到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流感样病例标本登记表”中(附表3)。(六)流感样病例标本的实验室检测1.实验室条件及生物安全操作要求开展流感样病例病原学监测的实验室必须是生物安全Ⅱ级或以上实验室,具备以下实验室条件和相关仪器设备。(1)流感病毒分离必须在生物安全Ⅱ级或以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内操作,并遵守相关的生物安全管理规定。(2)红细胞凝集(HA)和红细胞凝集抑制(HI)试验在生物安全Ⅱ级实验室里操作,并遵守相关的生物安全管理规定。5(3)实验室基本条件:A2型生物安全柜、倒置显微镜、离心机、CO2培养箱、恒温培养箱、液氮罐、医用-4℃和-20℃冰箱、-70℃及以下低温冰箱、高通量荧光定量PCR仪、自动核酸提取仪、纯水仪、全自动高压灭菌器、自动孵蛋箱等。(4)除上述条件外,省级流感参比中心实验室条件:高速冷冻离心机、全自动流感病毒药物敏感性检测系统、深度测序系统、自动化工作站等。2.病毒分离与鉴定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收到哨点医院采集的标本后,要在3个工作日内利用核酸检测方法进行流感病毒亚型或系鉴定。对于检测阳性的标本,要求1周内利用状态良好的MDCK细胞和(或)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1)标本的处理:将原始标本分为三份,一份用于MDCK细胞接种,一份鸡胚接种,一份-70℃或以下温度保存用于复核。(2)标本的接种、收获和鉴定:为提高病毒分离的阳性率,标本应避免反复冻融,核酸检测阳性的标本最好在24小时内利用生长状态良好的MDCK细胞和(或)鸡胚进行病毒分离。MDCK细胞或鸡胚收获的病毒培养液用豚鼠、人O型或火鸡血红细胞进行HA试验,确定病毒滴度。标本接种后阴性标本需盲传1次;对于血凝滴度小于1:8的毒株,将病毒培养液进行10-1~10-3稀释后,进行传代。HA试验完成后,6采用国家流感中心每年分发的各型别/亚型标准参照血清进行HI试验,以确定病毒的型别和亚型。进行HI试验时,需同时采用各型别/亚型的标准抗原作为对照。具体方法参见附件1。(3)结果录入检测结果在检测完成后48小时内录入到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流感监测病毒分离、鉴定结果登记表”中(附表4)。3.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分析省级流感参比中心每年选取本省至少20%的流感毒株使用国家流感中心统一提供的参考抗原和参考血清进行抗原性分析,流行季节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通过与阳性对照的HI滴度进行对比,分析流行病毒的抗原性变异情况。每月以电子版的方式将本省流感病毒抗原性分析的数据(流感病毒抗原性分析结果登记表(附表5))上报至国家流感中心,邮箱为flulab@ivdc.chinacdc.cn。4.流感病毒基因特性分析省级流感参比中心每年选取进行过抗原性分析的至少30株流感毒株进行序列测定和基因特性分析,每月将序列数据提交至“中国流感病毒基因序列数据库”,各网络实验室通过“中国流感基因序列数据库”共享最新的流感序列,利用序列信息开展综合分析,提高数据利用能力。5.流感病毒的耐药性监测省级流感参比中心每年选取进行过抗原性分析的至少307株流感毒株进行耐药性检测,通过表型测定的方法来监测流行病毒的耐药性,为指导抗流感病毒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每月以电子版的方式将本省份流感病毒耐药性监测的数据(流感病毒耐药检测结果登记表(附表6))上报至国家流感中心,邮箱为flulab@ivdc.chinacdc.cn。6.流感毒株的管理和寄送(1)毒株的保存管理包括国家流感中心在内的全国流感监测各网络实验室,要对所有流感毒株进行登记保存,参考使用“流感毒株保存记录表”(附表7),以备复核。毒株鉴定完成后,液体毒株可在-70℃或以下温度条件保存至少3年,冻干保存的毒株可以2-8℃及以下温度条件长期保存。各网络实验室对分离出病毒株的原始标本应在-70℃及以下温度条件保存至少6个月。(2)流感毒株/标本的上送各网络实验室对血凝滴度≥1:8的流感毒株,同时上送国家流感中心及省级流感参比中心,每株毒株上送国家流感中心1管,省级流感参比中心2管,每管不低于1ml。送检的毒株要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提交送检并打印“流感毒株送检单”(附表8),随同毒株一同寄送。每个网络实验室每年向国家流感中心报送的流感毒株数量不低于30株,并且从标本的采样日期直至毒株报送至国家8流感中心的日期不能超过30天,流行季节每月不少于5株,并避免采样日期集中。各网络实验室对于HA阳性、但不能区分其型别或亚型的毒株和阳性标本务必在48小时内送至国家流感中心。发现新亚型(或疑似新亚型),应当立即上报,同时将相关毒株和阳性标本送国家流感中心复核检测。具体实验操作方法及生物安全操作要求参见附件1。三、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监测(一)暴发疫情定义流感样病例暴发:指同一地区或单位内在较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流感样病例。(二)暴发疫情的发现与报告1.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托机构或其他集体单位出现1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及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所属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疫情核实。经核实确认的暴发疫情,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疫情事件的相关信息。2.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托机构或其他集体单位出现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发生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不包括门诊留观病例),或发生2例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经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核实确认后,应当在2小时9内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采样及检测结果统计表”(附表9)进行网络报告。3.对于报告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经核实为流感暴发疫情后,所有实验室确诊和临床诊断病例均要进行个案网络直报,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个案病例的关联。在“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承担检测工作的流感网络实验室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录入疫情样本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负责暴发疫情调查处置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填报“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采样及检测结果统计表”(附表9),并根据实验室检测开展情况,对填报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同时按照要求做好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三)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1.流行病学调查接到疫情报告后,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立即根据流感样病例定义进行诊断,核实是否为流感样病例暴发,已核实的暴发疫情应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具体内容包括:(1)疫情发生单位基本信息与相关因素调查。内容包括:疫情发生的集体单位名称、地址、报告人、联系方式、疫情波及人数;单位部门(学校班级)分布情况、卫生条件以及生产活动形式(教学方式,如全日制、夜校和寄宿等);近2周10因病缺勤(缺课)情况;事件发生前一周及事件发生后集体活动情况;环境状况(通风、清洁状况、宿舍情况)等。必要时可开展专项调查,收集影响疾病传播的相关因素,评估疫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2)病例搜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专业人员通过查阅晨(午)检记录、缺勤记录、医务室或医疗机构就诊记录以及逐个部门或班级调查等方式主动搜索流感样病例。(3)个案调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参照“流感样病例调查一览表”(附表10),对流感样病例进行个案调查。(4)疫情追踪。疫情处理期间,疫情暴发单位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本单位每日新增病例数。必要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新发病例进行调查核实,及时、准确掌握和评估疫情趋势,调整防控措施。2.样本采集对于达到报告标准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疫情发生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须采集暴发疫情病例样本。(1)采样种类采集流感样病例的呼吸道标本,如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拭子等,必要时,可同时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样本。(2)采样要求11应采集发病3天内的呼吸道标本,优先采集新发病例的呼吸道标本;根据病例分布特征,均衡选择采样对象,避免集中在同一部门或班级、宿舍。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标本尽量全部采集。若符合流感样病例诊断标准的标本较少,为明确疫情性质,可适当扩大采样范围,采集体温为37.5℃及以上伴咳嗽、头痛或肌肉酸痛等症状的新发病例。每起暴发疫情应采集至少10份的呼吸道标本(如果现症病例不足10例,应全部采样)。不能明